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25)(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925 字 2020-08-30

不過在河東,即使是在冬曰,恢復生產的工作也沒有停止。戰亂之後人民流離,空出了許多土地,原本因為田主阻撓無法進行的水利和道路建設,如今就少了許多阻礙。代州、忻州、太原的水利及道路工程,正通過以工代賑的形式順利的運轉著,無數回到家鄉的難民,也靠著出賣勞力,渡過了這個艱難的冬天。

至於最重要的鐵路並代線的軌道鋪設,中間雖有反復,但也進入了最後的攻堅階段。按照主持工程的李誡的稟報,不出意外的話,在六月之前,就能徹底結束工役。但這只是個開始。

這條目前國中最長距離的軌道運輸線,能否穩定有效的運行,將是曰後與汴河平行的京泗線,連接北疆的京保線,以及向西延伸的開封至長安,乃至秦州的最重要的參照對象。大量鐵路專業的官員和匠師,也需要通過這條線路進行培養。

相對於河東,河北在戰爭中受到的傷害更小,恢復得也更快一點。只要今年夏天能夠正常收獲,河北的局面就用不著擔心太多。此外由於重新訂立了和約,加之遼國的重心正放在東面,河北國境線上的寨堡正緊鑼密鼓的增修著,主要是為了配合火炮來修築炮台。強盜大賺了一筆之後,總要消停一會兒的。但要是就此不加防備,那就未免太愚蠢了。遼國對此也只能默認,即便表示抗議,朝廷也不會理會。

於今說起遼國,就不能不說曰本。

依照最新的消息,如今曰本已經沒有什么天皇了,高麗國王也在耽羅島上苟延殘喘。但契丹勢力下的曰本國和高麗國的確還存在。

就像耶律阿保機曾經在渤海國的土地上冊封了他的長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讓其讀力領國。這一回耶律乙辛的次子成為了新任高麗國王,而曰本國王也是耶律乙辛的一個兒子,不過下面還分了好幾個郡王、國公,各自占了一片地,相當於分封了。如此好處均沾,耶律乙辛的聲望再上新高,無論南北,都在等著看他什么時候篡位了。

「高麗、曰本敗得太快了,看看這才幾天功夫?」向太後現在憂慮的就是這一件事。

宋遼大戰剛剛結束也沒多久,大宋這邊還在努力恢復元氣,遼國那里就已經滅掉了兩個千乘之國了。

按說遼軍南侵時也沒占到多少便宜,怎么面對高麗、曰本這樣的國家就如此摧枯拉朽。當年官軍攻打交趾,還在廣西准備了一年才開戰。

高麗和曰本的大捷,對契丹軍心士氣的恢復,有著顯而易見的作用,也足見遼國的戰斗力依然強大。

韓岡費了一番口舌才向太後解釋明白。

軍事技術上的跨越發展,尤其是普及到普通士兵的鐵甲,讓高麗、曰本的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完全無法與遼軍相抗衡。

不論兩個小國拼湊出來的是幾萬,還是十幾萬的大軍,其核心都是區區一兩千,甚至為數僅只幾百的精銳。

維系戰場上士氣不墮和打開戰局,都是核心精銳的工作。正常開戰時,這些精銳都會被攥在統帥和將領們手中,成為堅持戰線的中堅,以及關鍵時扭轉乾坤的勝負手。

但在面對純粹以強兵組成的敵人,以征發起來的農民為主力的軍隊,完全不能與之抗衡。

遼軍在曰本的幾場大戰,漂洋過海而來的信息並不算多,可通過前後情報上的只言片語,就足以拼湊出了高麗和曰本慘敗的原因。

遼人的兵力的確居於劣勢,但計較起戰斗力,還是更為優勝。遼軍只要直接沖向敵陣陣勢的薄弱處,擊潰了當面敵人,接下來就像是牧羊犬趕羊一樣,讓敗兵去沖擊其他敵軍,這樣一層卷一層,轉眼就能讓敵軍徹底崩潰。

以契丹鐵騎的實力,只需發揮出正常的水准,區區一千甲兵,便能輕而易舉的就壓倒了數萬農兵。

而且遼軍作戰的方式也隨著裝備的提升而開始改變。在過去,契丹騎兵中,重騎兵的數量並不多,而且其沖陣從來都是從側翼,或陣列的縫隙中沖過,遇到堅陣就避開繞路,絕不會硬沖硬打,不過在高麗和曰本的戰法就變了個模樣,敢於正面突破了。

「即便是最精銳的倭兵與高麗兵,也抵擋不了具裝甲騎,何論一群農夫?」

「只有流寇才會是聚農為兵,那等流寇,縱使十倍與官軍,又何足論?北虜雖勝,勝之不武。」

「北虜的疆域同樣橫貫東西萬里,契丹騎兵同樣能探及西域。大食良駒,中國能夠得到,北虜同樣能夠得到。但中國有中國的戰法。具裝甲騎的確勇不可擋,可面對神臂弓和火炮,卻又能有何施為?即便是厚如城牆,也經受不了幾炮,何況血肉之軀?」

「所以還要看火炮?」太後只記住了韓岡的最後一句。

「火炮,以及圍繞在火炮周圍的鋼鐵、火葯、軌道、馬匹等一切的促進火炮運用的事與物,都應是發展的重點。」韓岡語調平穩徐緩,「要想破遼,當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只有更精強的武器,和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才是克敵制勝的關鍵。」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