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13)(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861 字 2020-08-30

那畢竟是出自韓岡的手筆。即使在上京道的草原之上,韓相公的名氣都是如雷貫耳,盡人皆知。

草原之上,既缺乏富足的生活,也缺乏治病的良醫。而天花,就是諸多讓草原之民畏懼的病症中最為恐怖的一種。他們可以不知道誰是太師,可以不知道當今天子是誰,但不會不知道發明了種痘法的葯師王佛座下弟子。

也是依靠種痘法,尚父殿下拉攏了一大批異族的人心。只要順服聽命,按時進貢,就能得到朝廷的回賜。

對於任何一個草原部族,人命最為金貴,在爭奪草場的時候,男丁稀少的部族只能被擠到水草最稀薄的駐地,甚至還有被吞並的危險。能在天花下多保存下一個男丁,就意味著幾年十幾年後之後能騎馬揮刀射箭的漢子,來自朝廷的賞賜,是任何一個部族的族長所不能拒絕的。

但耶律迪相信,尚父殿下不會忘記是誰帶來了這一切,到底是誰讓他可以有今日的風光。那一位帶來天賜良機的南國參政,說不定,也可以讓他失去一切。

火炮既然出自韓岡之手,又能得到南朝如此看中,大遼上下誰能視而不見?

就在遼東,遼陽府的鐵場,同樣是日夜火焰不熄。那里不但能煉鐵,同時還能夠鑄造火炮。

這一年來,南京道上的銅匠,還有鑄鍾匠,全都給集中去了遼陽。依照細作傳來的圖紙,來仿制火炮。

火炮不過是外形特異的銅鍾而已,而且不用考慮音色,有了圖紙,甚至還有了具體的數據,對鑄鍾匠來說沒有任何難點。只用了半年不到,火炮便鑄造成功,而且尺寸還比宋人的火炮更大一點。

盡管沒有商人口中那么誇張的威力,但發射起來驚天動地,的確不負韓岡之名。

相比起重弩,火炮更適合大遼的軍隊,用來克制宋人的軍陣,沒有比火炮更優秀的武器了,而且南京道上的城池,也有了最有力的守護者。從高高的城頭發射出來的炮彈,放在地面的火炮難道還能與之比較射程嗎?

「啊,或許林牙還沒聽說過火炮。」

蒲宗孟的試探拙劣得讓人感覺很可笑,耶律迪笑問道,「聽說過了。聽說又是小韓參政的發明,只是了解不多,想來又是一件利器?」

直詢軍情,蒲宗孟卻回答得坦然,「的確是利器,今年就造了八千門火炮直接配發軍中。」

他自知遼國有多少奸細在國中,豈會不知火炮底細,耶律迪裝痴賣傻,反倒惹其暗笑。

『是三千門,而且是虎蹲炮。』

這又是個想要靠吹噓來嚇唬人的蛤蟆。

耶律迪心下冷笑。

殊不知肚子鼓得再大,也依然還是蛤蟆。

遼陽府那邊也鑄了虎蹲炮。射程比馬弓還短,速度比重弩還慢,說是適合防守軍陣不被騎兵沖擊,但實際上,有多少效果還得上了戰陣再說。

宋人在裝備大軍前,肯定也有試用過,可宋人哪里知道騎兵的應用之妙,在看過了虎蹲炮的效果之後,大遼這邊早有了多種的應對手段,當真上了戰場,足以給宋人一個驚喜。

「八千門?!」耶律迪不介意在宋人面前多皺幾下眉頭,讓南朝多得意一下也無妨,「那可要不少鐵。」

「不過是幾千萬斤鐵,幾百萬斤銅,再加上幾千萬斤石炭,不算什么的。」

我們就是財大氣粗。

從南朝的翰林學士的口中,傳出的是暴發戶的口吻。

這就是南朝最讓人害怕的地方。

前一次,南朝造鐵甲,不想累及國計,所以才將百萬鐵甲,用了三年的時間打造出來。但在造鐵甲的時候,斬馬刀、神臂弓之類的南朝利器,完全沒有耽擱。

這一回,就是三千門虎蹲炮,同樣不會耽擱其他兵器的生產。

幸好大遼這邊數以十萬計的騎兵,同樣能夠裝備上甲胄,對陣時,絕不會輸給宋人多少。而且騎兵行速飛快,不想與宋人交戰,直接就能繞過去。斷糧道,掠鄉村,難道運糧種田的農民,還能裝備上鐵甲不成?

耶律迪繼續與蒲宗孟交換著辭鋒,但注意力卻一直放在左右,直至進入城門之後也沒有改變。

進入東京這座富麗甲天下的煌煌巨城,遼國使團的成員只要是第一次南來,都不免為城中的繁華盛景而目瞪口呆。可耶律迪腦袋里卻在想著,要是率領一千騎兵沖進來,該哪邊放火,該哪邊縱馬。很快他就有了計算,在城市里巷戰是騎兵的難點,但放火從來不難。

進入都亭驛歇下,午後時分,耶律迪便被宣詔到皇城中。

正常都該有兩三日的休息,這一次卻有違常例,耶律迪心中狐疑,卻沒有拒絕的道理。

在宣德門外沒有等候,直接走進了深長的門洞,然後耶律迪便聽見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與甬道的回音一並回響在耳畔。

耳中嗡嗡鳴響,走出來後,耶律迪仍是一陣頭暈,正想向蒲宗孟發作,雙眼突然瞪大了。

城門兩側的石台上,放置著四門巨大的火炮,只看那斜指天際的炮管,甚至比耶律迪他的個頭都要高,比他身子都粗,巨大的車輪都有五尺徑圓,這是什么樣的火炮?!怕不有數萬斤的重量,遼陽府那十幾門辛辛苦苦造出來的火炮與之相比,是侏儒和巨人的差距。

「這是太後敇命的左右金吾衛大將軍炮。」

蒲宗孟得意的聲音,完全傳不到耶律迪的耳中,大遼正旦使已經完全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