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中)(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1780 字 2020-08-30

耕田的手段,由雙手揮動的鋤頭,變成牛拉的耕犁、耒耜,史書中所記錄的功臣是漢武帝時的搜粟都尉趙過,不管這個記錄是否是事實,趙過的名聲不顯是確鑿無疑的。

李誡是世家子弟,從小得到最好的教育,見識廣博,手邊的書也是汗牛充棟,若不是性格與科舉不合,也就去考進士了。他能看到的書籍,他能學習的知識,都不是尋常士人能夠相提並論。他都要多想一想,才能想得起來的人物,尋常士子有幾個能記在心上?

即使是《周禮注疏》中提到了趙過這個名字,可《三經新義》早已成為經義圭臬,同為周禮注釋,世人當然更願意去誦讀進士科中必考的《周禮義》,而不是被替換掉的《周禮注疏》。

但李誡的感慨與韓岡的嘆息並不在一條線上。

李誡感慨的僅僅是趙過這個人而已。

但在韓岡看來,如趙過這等功績無可計量,在史書中,連一篇列傳都吝嗇不與,那些讓生產力不斷進步的人民,更是卑微得在史書中不得一見。這才是韓岡嘆息的地方。

朝中絕大多數的官員,縱使其中有人才高八斗,也有人頗得清名,更有人累世簪纓,但在韓岡眼中,他們依然遠不如自己父親對這個國家的功勞,西疆的穩定,是建立在駐軍軍糧能夠自給自足上的,做到這一點,老農韓千六的作用,比多少知州知縣都要大。

生產力的發展,才是最核心的問題。

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是無法與工業化的大生產相抗衡的。

如果是用手搖紡機,一次只能處理一個紗錠,而現在最好的水力紡機,已經能夠做到將近一百個紗錠。

但水力的局限性太大,蒸汽機的作用無可替代。缺乏足夠的工藝水准,同時自身也沒有太多記憶,韓岡並不指望去造內燃機和電動機。現階段的工業化的動力源,除了蒸汽機,韓岡想不出還有別的機器可以代替。

盡管韓岡很早就在《自然》上公布了蒸汽機的原理,《九域游記》中更是將原理和作用都說了個透,但能夠實際投入使用的蒸汽機還是遙不可及。

不知道當年瓦特是怎么發明——好象是改造——具體細節韓岡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他相信,他給出的蒸汽機的原理和結構,應該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的。有飛輪、有連桿、有鍋爐,當然還有裝著來回移動的活塞的雙向氣缸。

只要工藝技術達到標准,數以千計的工匠、士人付出努力,蒸汽機就能出現在世人的面前。當然,即是蒸汽機現在就發明,距離蒸汽船和蒸汽機車的出現,還有頗長的一段距離。

即使是再有二三十年的發展,蒸汽機想要拿來驅動船只和車輛,說不定還是達不到要求,但困於水力不足的紡織機械,卻肯定可以擺脫河流的拘束。

可是要實現這一切,第一個是工藝上的問題,第二是材料上的問題,第三條最為重要,就是人的問題。

即使是氣學內部,對設計和制造也依然有著偏見,所以韓岡之前才大發感嘆。

宗澤比李誡看得更清楚,「相公一片苦心,世上又有幾人能看見。」

韓岡利用小說話本來宣揚,又以利誘之,他做的一切,都不是尋常宰相會去做的。

「差得遠了,朝廷為蒸汽機給出的懸賞不過一個小使臣,而遼人那邊的懸賞,則是高官厚祿,全都齊了。」

韓岡貴為宰相,但受到的牽制依然很多,不可能憑著自己的心意,拿出朝官等級的文武官職來懸賞。而遼人那邊,倒屐相迎的活劇,據說耶律乙辛已經演過好幾次了。

「但中國技藝,豈是北虜能比?南京道的工匠,也遠遠比不上軍器監和將作監的大工。」

「呵,的確如此。」韓岡淡然笑道。牢騷歸牢騷,其實他並不是很在意耶律乙辛的舉動。

遼國掙扎的越厲害,局面只會越好。

王安石變法中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一道德,統一思想和意識形態。

但王安石沒有做到,包括韓岡在內,一群人在跟他大唱反調,而韓岡也不認為自己一個人能夠做得到。

不過生產力的發展沒有人能夠阻擋,當工業化進程的大車開始啟動,那些絆腳石也只會在車輪下被碾進泥地里。

韓岡要做的,只是保證起步階段的安全罷了,之後,那就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進程了。

「明仲。」韓岡問李誡,「知道我想要借重你何事了吧?」

他滿意的看見李誡點頭稱是,心中確信,這將是自然歷史進程最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