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56)(2 / 2)

宰執天下 cuslaa 2098 字 2020-08-30

兩個萬乘之國之間,規模龐大到上千萬貫的貿易,不能是遼國一個勁的用真金白銀來換大宋的工業品,否則遼國的有識之士,肯定不會坐視金銀外流。

舊日的澶淵之盟其實也隱含了幾分貿易平衡之道,每年大宋給予遼國的歲幣,是購買大宋特產的基礎,保證了宋遼之間的貿易不會抽空遼國的財富。

澶淵之盟破裂之後,遼國幸運的又有了一片盛產黃金白銀的新土地,但在遼國的有識之士眼中,也可算是大不幸——至少宗澤可以確信,遼主耶律乙辛對此是看得十分清楚。

而大宋這一邊。雖然缺乏貴金屬,每年增加的金銀的數量,也遠遠跟不上民間對高面值錢幣的需求,更跟不上民間對金銀器皿的需求。大宋的市面上,基本上見不到金銀幣,人們拿到手後大多都被珍藏起來,留為日後兒孫救急用。但即使從遼國這邊多收納一點金銀,多一些金器銀器,多一些金銀幣,可相對於遼國帶來的威脅,這一些好處並不足以替代。

兩府正是明白了這一點,才派了使團出來,在查明遼人的異動,並配合國內進行嚇阻的同時,盡量減少戰爭發生的可能。

相對於無足輕重的邊境沖突和逃人問題,貿易才是重中之重。

按照朝廷的計劃——確切的說,是韓岡主導的計劃——針對對遼貿易的巨額順差,這個差額,如果遼人不願意繼續使用金銀來填補,可以用更多的牲畜,更多的毛皮交換,更可以用木料交換,甚至可以用人口來抵換。

適齡的倭女、高麗女,在大宋市面上價值數十貫,乃至百貫,尤其是在朝廷頒布敇文,禁止蓄養漢民為奴,同時主仆之間的依附關系,在律法上視同凡人之後,這不受新敇約束的外籍奴婢,就越發的受到歡迎——一邊打死仆人要償命,打傷仆人要坐牢,再沒有過去減一等、減兩等論罪的好處,另一邊則是地位視同畜產,聰明的主家都知道用誰。

至於朝廷的臉面問題,反正朝廷不會明著與遼國交易人口,不過邊地榷場擴大貿易范圍,只是很簡單的一件事。除了人口之外的其他方面,朝廷倒是可以涉足,牲畜可以制作軍用口糧,毛皮也可以,甚至都能當做俸祿發給官員和軍中,。

因而宗澤也得到授權,必要的時候,可以約定大宋每年從財計中撥出一定額度的款項,在遼國國內進行和買。同樣是出錢,不是割肉喂狼飽的歲幣,而是你來我往的買賣,也不必擔心國中的反彈。

而最有分量的條件,就是將宋遼之間的鐵路對接,貫通一氣。讓大宋的貨物可以直接運入遼國,也能讓遼國的貨物直抵開封。

當然,這一條宗澤只會在關鍵的時候丟出來,徹底嚇倒遼人。宗澤不認為遼國會答應,而提出此項動議的韓岡,也對宗澤說過,遼國答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西京道還是沒有消息。」

幾日來,耶律乙辛一邊處理著國中政務,一邊等待著南面的消息。

來自與宋國河北接壤的邊州的軍情一日多過一日,可他卻是始終沒有收到西京道的軍情急報,只有一派太平的日常奏報。

丟下手上奏章,耶律乙辛百思不得其解:「南朝難道當真就只派了這幾萬京營了來充門面?」

如果宋國沒有做好戰爭的准備,派出的援軍只不過是為了吠幾聲嚇唬一下人,那么就可以證明其朝中變亂為止,人心不安。大遼也就有很大機會從南朝身上撕下一塊肉來。

「宋人如果當真派兵入河東,西京道的消息也該來了,現在還不到,看來的確是如皇祖父所料,只是空架子,實際上還虛著。」

「只是臆測,還是有些不妥。」

「那孫兒明天與宋人見面,再試探一下。」

「怎么試探?」

「可以這么做。」

……………………

談判已經進行了許久。

有關逃人的議題,因為立場差距太大,已暫時擱置,而貿易平衡的問題,則是因為太過順利,反而讓人有了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從早間開始,一直談到了午後。

隨著日影西斜,擴大榷場規模,擴大交易類型,加快開發遼國本土特產,等一系列的條款都順利敲定,這一議題的談判,基本上就快要到了尾聲。

今日親自前來,卻始終不怎么插嘴的耶律懷慶,卻在尾聲時,突然發難。

「榷場擴大了,能買賣的東西也多了,日後南北貨怕是要堆滿邊界了。」

「堆滿榷場是大喜事了,不過也有些讓讓人不放心。全都對方榷場上,若是哪天連連陰雨,不少貨物都會被雨水淋壞。」

「倒是沒錯,如果能夠少在倉庫停留,對雙方都有好處。」

「的確。但這要靠貴國的努力了。」

「再怎么努力,馬隊,駝隊,車隊都比不上列車。運送人貨,也只有依靠鐵路和列車。所以我就有了些想法,何不如將兩國軌道連接起來?」眼珠子在一群人中轉了一圈,耶律懷慶終於揭開底牌,「大遼的鐵路軌道,軌距與大宋相同,如果能夠對接在一起,那大宋的列車就能直接進入大遼國內,不用再上車下車那么麻煩了。」

來自大遼皇孫的提議石破天驚,張易以下,所有與會的大宋使團成員,無不變了顏色。而遼國一方的代表,也都難掩驚訝。

兩國的鐵路都直抵國中腹心,要是滿載著敵人的列車沿著鐵路駛入國內,任誰聽來都要出上一身冷汗。

但在耶律懷慶的盯視下,宗澤卻是欣喜點頭,仿佛正中下懷,「誠然如此。宋遼兩國邊地,本就是阡陌相通,道路往來。再多一條道路,也並無不可。而跨國貨運的費用,至少能省下一半來,於國於民,皆是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