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夢入神機(5)【至尊天道】(2 / 2)

都市偷心 殘龍 3152 字 2020-09-01

所以,通兵發現,以事實讓眾人做正確的選擇,才是最好的宣傳公德和主持正義,於是把「武城四義」改稱「光明兄弟」號《誠真教》,宗旨:以揭示,明白正、邪的結果為已任讓世人了解一切。

從而,協助世人修身養性:找准自身位置,明確人生價值,才能更好的服務和回報社會。

二零零六年,劉通兵與各企事業單位建立誠信經濟體,認為以修身和個人修養,借助文學完善個人,而後才能有經濟的發展,才能有更好的修身空間。

從此,誠真教更名為《誠真文學經濟社》。講究誠信為主,貢獻力量於社會。(教會也開始了不以教員交會費的收入為主的存在方式)

二、誠真教是文學經濟教會,崇尚誠信、真實。以文學修養提高思想精神意識,以經濟發展社會、滋養人類。

教主通兵說:「修德而後才有個人的發展和個人潛能的最大發揮,從而才能推動人類經濟、人類社會:長期、健康、穩固的發展。

各經濟體,經營體,如果沒有誠信,也不能有發展!誠信、真實很重要。」

三、誠真教是以揭示人性來幫助會員修身、養性、建功立業、開宗立派,鞏固和發展人類和諧社會的。

教主通兵說:「每一個真理,明知是對的,但沒有親身經歷,都不一定相信和理解。誠真教是人的教派,人心就是神,就是佛,就是道,就是魔,所以人要修心。

人的思想意識控制著社會的發展方向,人又生活在社會里,既要有統一的社會意識,才能有穩定的社會秩序;又要有求同存異的思想意識,才能有社會的發展。

修身養性:是個人自修的過程,是外界強迫不了的,但又受外界影響。

一個人連最低的生活保障都沒有,就談不上修心。所以,建立教會企業,和教會會員單位,以提供教眾必須的基本生存品,才能讓教眾有進步。

誠真教,就是把外界的客觀事物的事實和社會現象的根源事實,展現在眾人面前,供眾人在修心時有個清楚認識,至誠,至真;避免被假象所迷惑,少走彎路,從而達到盡快修心,早日有所作為的目的。

建功立業: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沒有長久的成功事業的。

當一個人的「德」已修到一定程度,就有了證明自身價值的意識。

誠真教就是提供此種意識整理、發揮的地方和平台,並對該意識加以經濟資助。

使此種意識所帶來的成功能有利於社會,有益於人類自身意識提高,有助於人類社會的和平、和諧、發展。

返璞歸真、開宗立派:當個人德已修,業已立,就證明修心的精神理論得到了實踐的驗證。在這個證明的過程中,必然積累了個人所獨有的發現和經驗。

誠真教就是把這種發現和經驗公之於眾的地方,用來完善人類的思想意識境界,增強人類發展能力,提高人們素質。那么,這個理論就是開宗立派,這個現象是誠真教所樂意見到並支持的。」

……(省略)

教主通兵說:

《誠真》之道:先敏於學,格守於禮,而後再明明德,在於心至誠,在止於至真。

敏學而後知禮,知禮而後有安,安而後能靜,靜而後有思,思而後有得,得而後能用,用而能益於世人,則為《誠真》人也。

教主通兵,問於神佛,精研典籍,明於:萬事塑源,全在人心,主觀控制客觀是為修,客觀控制主觀則為「附」。

(所以,小人常附權貴,心中卻又恨有權有勢之人。君子不附權貴,足生活所需,安心修道。私心淡化到一定程度,必有功績。)

人心既是仙,人心既是佛,人心既是神,人心也是魔。心堅則意誠,意誠則情真。是故為《誠真教》也。

仙佛都懼情亂心,恐為情傷難修身。教主通兵,清心寡欲,世上萬事,全是人為,透徹七情,深明六欲,全是人心故,在於把握「度」。

懼律法之威而行君子之為,無廉恥之心,無羞恥之念,有權衡利弊,算計得失之心者,非修心也。

修心者誠惶誠恐,唯恐德未修之於化境,不足以彰明德之憂。知恥知榮,無怨無悔,是為《誠真》人也。

通兵說:「生有何歡?死有何懼?人生如夢如塵煙,生死兩中間。是人就是人,行人道,講人話,食五谷,渺宇宙。世人迷途多無知,唯有誠真恆古久。

欲望迷心良知泯,失去真情害已人。人生在世多空寂,浮華一生也了了。平淡之中有真情,真情帶來人永生。真情帶來人永生----人永生。這就是人性,天道。

苦難總會過,繁華終成空。碌碌也無為,無為也碌碌。何不坦然又坦誠,唯我《誠真》故。歸隱兮,歸去兮,心在山水間,入我《誠真教》:信教主,信世人,信自己,信自己。

心已正,德卻未彰。如行屍,似走肉。已盡德之修,該普德之輝,盡解世人之惑,傾助世人之樂,心甘情願,心甘情願。

德修已至化境,知識超越前人,但求益於眾,但求人人知,但願天下合,但願世安樂。不求冠冕加頭頂,不要神環罩我身。我是我,因《誠真》,無怨無悔,無怨無悔。」

……(略)

第三章:教會成員管理條例:

……(略)

第四章:教綱、教歌、教徽

第一節:教綱

誠真教,是以誠信、真實為教義,真實的對待自己,真實的對待他人的以人類和諧為前提的現代科學教會。劉通兵認為人類精神主宰人的行為,從而影響社會發展進步。

劉通兵深入研究人性之本質,從極端出發,分析出各種人性思維和追求,給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利弊,供世人參考,並提出建意。旨在指明人的追求方向,堅定追求信念,證明和發揮人的最大自身價值,為人類社會的和諧、進步、發展貢獻力量。

誠真教教義:

儒教:分析人是社會性意識動物,從社會的角度強迫世人修習禮教,而要在禮教社會之中有所作為,就要求有自我的道德意識覺悟。是從客觀事物和客觀的人性社會學出發,讓人的意識無奈而被動的接受這個游戲規則。

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玉不琢不成器、君子慎其獨處等,都要求有個規則的過程,要在這規則之中成為強者,就必須遵循這個過程。可惜多數人不知道這幾句話所包含的社會意義。

佛教:分析人有七晴六欲,並不叫人絕情斷浴,只是叫人清心寡欲而修慈悲之心。是借佛鬼之道震懾人性的惡念,並以來世的好報,使人覺得發揮善良是心安而值得的。

如佛祖不忍殺生,是不願傷了自己的慈悲之心;佛祖割肉喂鷹,是尊重生命;佛祖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指心中的慈悲之心的覺醒。可惜世人信徒多在盲從,走入誤區。

基督教:分析人追求平等、心安的心理,以神打救世人的思想來激發人天生的良知,並系統的規定了人的行為准則。以靈魂的歸宿問題來警戒世人進入這個游戲規則。

神,打救世人,是打救的心靈,不是降聖雨以祛瘟疫這么簡單。神,所發出的預言,是針對人性的魔鬼,而不是只證明神是萬能的這么單純。神說:賜福於所有懺悔禱告的信徒。只是說懺悔禱告給人真實和心安的福祿,可惜世人走入極端,對神過分依賴。

由以上可知:無論何教派,何教會,以何方式,都只是使人的心理得以認識,從意識來控制行為,達到社會和教會所要求的行為規范和游戲規則。

誠真教:是建立在完善的國家法律基礎上的教會。由於國家法律的完善,世人多不講道德,懶惰不去修心,誠真教就是指引世人修心、明德的教會。

從人性的本質出發,分析由各種意識所支配下的各種行為所產生的效果,供世人參考、權衡、選擇,從而誠心的自我定位,堅定自身的意志,而後有所作為。

誠真教教綱:

《誠真》之道:先敏於學,格守於禮,而後再明明德,在於心至誠,在止於至真。

敏學而後知禮,知禮而後有安,安而後能靜,靜而後有思,思而後有得,得而後能用,用而能益於世人,則為《誠真》人也。

教主通兵,問於神佛,精研典籍,明於:萬事塑源,全在人心,主觀控制客觀是為修,客觀控制主觀則為腐。人心既是仙,人心既是佛,人心既是神,人心也是魔。心堅則意誠,意誠則情真。是故為《誠真教》也。

仙佛都懼情亂心,恐為情傷難修身。教主通兵,清心寡欲,世上萬事,全是人為,透徹七情,深明六欲,全是人心故,在於把握「度」。

懼律法之威而行君子之為,無廉恥之心,無羞恥之念,有權衡利弊,算計得失之心者,非修心也。修心者誠惶誠恐,唯恐德未修之於化境,不足以彰明德之憂。知恥知榮,無怨無悔,是為《誠真》人也。

通兵說:「生有何歡?死有何懼?人生如夢如塵煙,生死兩中間。是人就是人,行人道,講人話,食五谷,渺宇宙。世人迷途多無知,唯有誠真恆古久。

欲望迷心良知泯,失去真情害已人。人生在世多空寂,浮華一生也了了。平淡之中有真情,真情帶來人永生。真情帶來人永生,人永生。

苦難總會過,繁華終成空。碌碌也無為,無為也碌碌。何不坦然又坦誠,唯我《誠真》故。歸隱兮,歸去兮,心在山水間,入我《誠真教》:信教主,信世人,信自己,信自己。

心已正,德卻未彰。如行屍,似走肉。已盡德之修,該普德之輝,盡解世人之惑,傾助世人之樂,心甘情願,心甘情願。

德修已至化境,知識超越前人,但求益於眾,但求人人知,但願天下合,但願世安樂。不求冠冕加頭頂,不要神環罩我身。我是我,因《誠真》,無怨無悔,無怨無悔。」

第二節:教歌

歌詞:神非神,仙非仙,佛非佛,是人是凡人。做人有人道,我入誠真教。祛心魔,做神仙,是人是神仙。

坦然好,誠懇好,真實好,我信誠真教。入教明德性,淡然才有進。淡欲望,安現狀,再來明德性。

……(省略)

教主:

立教令

惠眾令

修德令----(皆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