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2 / 2)

赫爾利曾經是胡佛總統時期的陸軍部長,出任羅斯福總統特使之後不久,他便成為美國駐華大使。由於深陷中國內戰開始時復雜的政治漩渦中,這個美國人很快就被共產黨人視為一個出爾反爾的政客。但是,他第一次來延安的時候,受到了真誠的歡迎。***特別交代,要專門為赫爾利「開個歡迎會」,「再搞點音樂晚會」。延安方面期待的心境,源於重慶傳來的情報。不久前,在重慶的共產黨代表已與赫爾利見過面。赫爾利對林伯渠和董必武說:蔣介石對共產黨的態度已經緩和,並且同意他必要時與共產黨人接觸。他代表羅斯福總統來到中國,就是要促成中國一切軍事力量的統一,以最終戰勝同盟國共同的敵人。

在此之前,包括***在內,共產黨主要領導人都沒有見過赫爾利。於是,與前些日子那架運載美軍觀察組的飛機出現意外一樣,這位美國特使也令延安的共產黨領導人感到了頗多的意外。赫爾利乘坐的飛機在延安降落時,周恩來正好在那片空地上,當他得知走下飛機的外國人是赫爾利時,立即招來一個步兵連作為臨時儀仗隊。六十一歲的赫爾利「伸直身子,挺起胸膛」接受步兵連的檢閱,「像一個得意洋洋的小伙子那樣高叫印第安人的戰爭口號」。這一情景令急忙趕來歡迎他的共產黨領導人不禁「瞠目結舌」。第一次會談,面對***、朱德、周恩來,基本上是赫爾利一個人在滔滔不絕。他再次強調自己到延安來是得到國民政府批准的,蔣委員長不但願意承認共產黨作為一個政黨的合法地位,並且願意承認中國其他一切政黨的合法地位,同時正在考慮以某種形式吸收共產黨人參加軍事委員會。赫爾利拿出一份名為《為著協定的基礎》的文件,親自為共產黨領導人朗讀起來:

一、 中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將共同工作,來統一在中國的一切軍事力量,以便迅速擊敗日本與重建中國。

二、 中國共產黨軍隊,將遵守與執行中央政府及其軍事委員會的命令。

三、 中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將擁護為了在中國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孫中山的原則。雙方將遵行為了提倡進步與政府民主程序的發展的政策。

四、 在中國,將只有一個國民政府和一個軍隊。共產黨軍隊的一切軍官與一切士兵,當被中央政府改組時,將依照他們在全國軍隊中的職位,得到一樣的薪俸與津貼,共產黨軍隊的一切組成部分,將在軍器與裝備的分配中得到平等待遇。

五、 中國政府承認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地位,並將承認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政黨的合法地位。中國一切政黨,將獲得合法地位。

***問赫爾利,這份文件究竟是什么人的意見?赫爾利解釋說,這是兩黨談判的基礎,不帶有任何強迫性。參加會談的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對赫爾利說,***想知道的是,您剛才說的是蔣介石的意見還是您自己的意見。赫爾利猶豫了一下說,原來是我自己的意見,後來蔣先生作了若干修改。

午飯之後,接著會談。

***不再給赫爾利滔滔不絕的機會。在警告赫爾利「中國的事情很難辦」之後,***著重談了兩個問題,即聯合政府問題和改組軍隊問題。――這兩個問題,是解放戰爭爆發前,國共兩黨始終無法妥協的最主要的問題。***說,抗戰以來,「我們從不妨礙國民黨,而國民黨卻來妨礙我們」,一共一百九十五萬軍隊,「有七十七萬五千人來包圍我們」。雖然如此,我們仍然擁護國民黨,以打擊日本侵略者。我們戰斗在敵後的六十三萬軍隊和九千萬人民,拖住了日寇的尾巴,如果沒有這個力量拖住日寇的尾巴,國民黨軍隊早就被打垮了。軍隊是需要改組,中國人民的公意是:哪個軍隊腐敗,就改組哪個。「而不是英勇善戰的八路軍和新四軍」。

赫爾利認為***的話不公平,他說蔣介石抗戰八年,是他周圍的腐敗分子利用了他。但是赫爾利依舊認為,關於他帶來的那份文件是有溝通的可能的,他請***親自修改文件上的條款。***表示,贊成第一條,把第三條放在第二條之前,建議加上聯合政府的條款:「現在的國民黨政府改組為包含所有抗日黨派及無黨無派政治人士的代表的聯合國民政府」;同時,軍事委員會「改組為包含所有抗日軍隊代表的聯合統帥部。」***強調增加的這一條款意味著: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國民黨只是聯合政府與聯合統帥部中與其他黨派平等的一員。

赫爾利以他對中國極其有限的了解,顯然無法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在第二天的會談中,赫爾利表示:「我將盡一切力量使蔣先生接受,我想這個方案是對的。」他甚至表示如果蔣介石願意,他可以陪同***去見蔣介石,並以「美國的國格」擔保***在與蔣介石見面後能「安全地回到延安」。***的回答是:「我很願意和蔣先生見面,過去有困難,沒有機會,今天有赫爾利將軍幫助,在適當時機我願意和蔣先生見面。」可以肯定地說,***對經過修改的方案在蔣介石那里獲得認可,持嚴重的懷疑態度。因此,他問赫爾利:「今天把文件准備好,明天簽字」,不知蔣先生是否會同意?包瑞德上校在一旁說,有赫爾利將軍見證,如果蔣先生拒不簽字,將軍就可以明確地告訴羅斯福總統,我們認為很公平的協議,「毛同意了,蔣不同意」。這時,赫爾利提出一個看似十分尖銳的問題:「我要再證實一下,您是否願意和蔣先生合作,由他當政府主席?」***的回答是:「他當政府主席。」赫爾利變得十分樂觀了。他問***,與蔣先生見面的地點如果不在重慶,那么應該選在別的什么地方?***說:「當然在重慶。」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