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2 / 2)

車隊里面人一看是這個情況,趕緊的讓司機把車停了下來,然後一個個的走了下來,不知道該干什么了,不得不說,這個級別還是相當的高的,以王寵惠為首,宋子文,孫科,包括陳立夫都來了,看見張心一身戎裝,臉色十分嚴重的站在了他們的面前,雖然現在張心辭去了包括中常委以外的所有行政的職位,但是還是能帶給他們巨大的壓力,畢竟這可是他們之前的上司啊,而其他們也十分的清楚,張心在這種規矩上面的事情是十分的看重。

「各位,來到挺早啊,一個個的都很忙還是怎么的,來迎接人家,人家到了,居然你們還沒有到,到底是誰迎接誰啊,延安方面的代表周恩來都和馬歇爾將軍聯系好什么時候會面了,你們才來,你讓我們的政府在未來的談判中,給馬歇爾將軍是一個什么影響,你給我說說,我們怎么樣子去掌握主動權,就這樣的一個政府效率,你讓外人怎么來相信我們。」張心這個時候擺出之前的氣勢,對著一幫人劈頭蓋臉的就訓了過去,根本不管這個是什么外交場合了。

「我們是路上出了一點小事情才這個樣子的,我們又不是故意的。」以前張心任行政院的院長時的屬下一個都不敢吭聲,即便是向宋子文這樣平時在掌心面前以長輩自居的人也沒敢會話,但是陳立夫此時不服氣,因為在行政職務上面,陳立夫和張心一樣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的頭銜,但是在黨內,他們都是中常委,而且陳立夫還兼任的組織部長一職,也沒有當過張心的下屬,再加上之前因為蔣經國那次的事情,陳立夫和張心的關系就有點緊張,所以聽見張心這么訓他們,陳立夫就覺得很不服氣,於是對著張心說到。

「陳立夫,你少給我在這里狡辯,這個是理由么,你們為什么不早點出來呢,你們之前就應該把這些事情都給考慮進去,現在遲到了,你來這里和我找理由,我告訴你,你要幸虧你不是在部隊里面,要是在部隊里面,出現了這么嚴重的遲到,不要說我了,就是英士先生在在這里,估計第一個提議要把你槍斃掉的就是英士先生了,知道么,」張心這個時候就是在欺負陳立夫了,甚至是把陳立夫的父親陳其美都給搬出來了。

「張心,我知道我們錯了,可是現在這個情況已經出現了,你總得讓我們去和馬歇爾將軍說下話啊,要不然我們這可真的沒有辦法和委員長交代啊。」王寵惠聽完張心的話,也是相當的無奈,但是王寵惠還是鼓起了的膽子,對著張心說到。

「好的,你們先過去把,記得要好好的和馬歇爾將軍道歉,並且說明理由,然後請馬歇爾將軍的原諒,剩下的事情,你們回去再說,不能在這里談過於機密的事情,知道么,而且我也提醒你們,馬歇爾將軍此次是來做兩黨之間的調停的,因此,現在在馬歇爾將軍的心目中,兩黨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千萬不要去干那種提高自己,貶低他人的事情這個樣子,馬歇爾將軍會更加看不起你們的,明白么。」張心這個時候對著王寵惠和在他周圍的宋子文,孫科等人說到。

「我們知道了,謝謝你的提醒。」王寵惠聽完張心的話以後,對著張心說到。

「好了。去吧。」張心這個時候一揮手,對著王寵惠等人說到。

在張心發了這番話之後,王寵惠等人才趕緊的向馬歇爾走了過去,一邊是向馬歇爾道著歉,一邊說著歡迎馬歇爾到來的話。

「馬歇爾將軍,不好意思,在路上給耽擱,所以來晚了,還望馬歇爾將軍不要介意,」王寵惠聽完張心的話以後,趕緊的帶著人向馬歇爾走了過去,也是用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對著馬歇爾說到。

要說這里的人還都是簡單的人,和馬歇爾交流起來,那是一點也不需要翻譯,清一色的海歸,陳立夫也是畢業於美國的匹茲堡大學,就連周恩來和葉劍英也是,只是他們去的不是說英語的國家,所以顯得有點吃虧而已。

「不要緊的,畢竟事情不可能都順利么,」馬歇爾這個時候其實是相當的生氣的,因為這個情況實在是太奇怪了,你要來接人,居然客人已經到了,你還沒有到,這個事情像話么,但是,馬歇爾看見剛才張心已經把那些人給教訓了一頓了,所以現在也就懶得說了。於是對著王寵惠說到。

這一下子,事情就好辦多了,定下來了第二天的周恩來和葉劍英要去拜訪馬歇爾的事情以後,周恩來和葉劍英就先離開了,畢竟現在已經成為了政府和政府的事情了。

「張心,沒有想到啊,你在重慶還有這么大的威信呢,」回到酒店之後,馬歇爾對著張心說到。

「你行了,這幾天你也是忙壞了,先早點休息吧,有什么事情給我打電話。」張心這個時候對著馬歇爾說到,然後就離開了酒店,回到自己之前在重慶的家中去休息了。

再回到家之後,張心仔細的思考了一下此次馬歇爾來到重慶之後,自己都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因為這個時候其實是可以打擊中統最好的時機了,因為現在的情況非常的明顯,無論在軍隊上面怎么整編,但是對於黃埔系的影響都不是很大,但是這次一旦兩黨合作,對於陳立夫領導的cc系的沖擊無疑是最大的,這也就是在前世的時候,cc系對於這次的談判那么緊張的原因了。所以張心這個時候就提前的做准備了,來避免到時候cc系的搗亂了。尤其是東北的問題,張心更是犯難。

其實早在新八軍已經在中共領導的冀熱遼軍區部隊參與協同作戰,擊敗日偽軍,收復山海關等地,隨後又進駐錦州和承德。九月,中共中央又增調部隊和干部十萬余人,從鄰近地區日夜兼程進入東北。當時,蘇聯紅軍只駐扎在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大城市。不久,東北民主聯軍成立,分布於蘇軍未能駐防或已撤防的東北各地。可是,國民黨卻以接收主權為幌子,於十月底分兩路大舉進攻東北,東北的國共雙方武裝已成劍拔弩張之勢。

為此,周恩來多次與馬歇爾交涉,馬歇爾進退兩難,只得采取折中的辦法,「美國可以為國民政府運送部隊去東北進行接收,但已被共產黨軍隊接收的地區暫時維持現狀」。正是馬歇爾一行視察各地的時候,蘇軍開始從所駐扎的東北城市和鐵路線撤軍。國民黨軍乘機進駐沈陽,隨後又向解放區各路進攻。撫順、遼陽、鐵嶺、鞍山和營口等地,都被國民黨軍攻占。蔣介石心中喜滋滋的,正醞釀更大的軍事行動。

馬歇爾就要回國述職,周恩來一再挽留,希望他在東北問題解決後再回美國。他指出,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不承認中共有受降區,中共才向東北發展以謀出路。我們從未拒絕國民黨從蘇軍手中接收主權,但政府軍卻往西開到熱河向我們進攻,並源源不斷開進東北,還反對我們派執行小組到營口去的意見。周恩來向馬歇爾提出解決東北問題的兩大原則:「(一)外交和內政分開,中共不介入外交,內政要協商;(二)軍事和政治平行解決。政府軍在東北只保留五個軍的兵力,實行政治民主,地方自治。」

馬歇爾犯了難,因為他的手中已有蔣介石的五項條件,其中最讓他感到棘手的是,蔣介石要接收「一切為恢復主權必須的地方,有權接收沿長春路兩側三十公里內地境的主權,這些地區的中共軍應撤出」。馬歇爾沒轍了,只能和稀泥。看著周恩來的憤激的表情,馬歇爾表示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協商的,有些問題就等他從美國回來後再作處理。

馬歇爾離開中國的第二天,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二日,國民黨軍隨蘇軍的撤離而進駐沈陽,並以沈陽為基地從東、南、北三方面向東北民主聯軍進攻,十多天的時間,國民黨軍便占領新民、彰武、盤山、遼中、法庫、遼陽、撫順、鐵嶺等地。三月二十二日,國民黨軍向東北重鎮四平街發起猛烈的進攻。二十七日,周恩來同張治中和馬歇爾的代表吉倫緊急磋商,確定由軍事調停處執行部派遣執行小組,前往東北調處停止沖突。而起在張心的認為就是,,只要東北的問題是說,不管就是在能夠解決這件問題,既然這個時候是你開始呢,那就不要想太多的了,一往無前就好了。

第二天,張心也是在中午的時候,就趕到了馬歇爾所住的地方去了,因為今天下午,周恩來和葉劍英要來拜訪馬歇爾,所以,馬歇爾這個時候就希望張心能夠在身邊作陪。

但是,張心只在那里待了一會兒,他就離開了,因為這件事情張心真的不是非常的方便來參加,所以張心只能是選擇回避。

就這樣,馬歇爾這幾天的時間每天都是在和周恩來或者是蔣介石來見面,希望通過他的努力,來讓兩黨之間真正的獲得談判的可能,尤其現在在東北,兩方現在的軍隊已經是劍拔弩張了,而且蘇聯這個時候對於一開始沒有答應中國的出兵的請求,所以一直在希望能夠再次的進入的東北的可能,因此就在兩黨的軍隊在東北虎視眈眈,劍拔弩張的時候,蘇聯人的軍隊其實也對中國的的東北有些想法了。

所以,現在東北的和平已經成為了迫切的要去解決的一件事情了,所以馬歇爾這個時候的主要工作就是這個,而起很快的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當時延安方面就是使出各種的方面來幫助馬歇爾解決這件事情,終於在十二月底的時候,雙方的領袖各自的對自己領導的部隊下達了停戰的統治,現在全國終於的迎來了一個短暫的和平了。

這一點,張心知道只是曇花一現而已,因為這個時候真正的高潮還沒有來到呢,所以張心每天依舊是只聽不說,每天陪著馬歇爾這個老頭子到處亂轉。

可是,沒過幾天的時間,張心的家里面來了一個看似是不速之客的人來訪,這個人就是陳立夫。

陳立夫這次為什么來,其實張心是十分的清楚的,因為前段時間和黃埔系給鬧翻了,所以現在他的cc系很不好過,尤其是在各地的中統局的機構,以前不管怎么說還能在當地耀武揚威,但是最近不一樣了,以前一直對軍統局很厭惡的軍隊開始和軍統局聯手起來了,一起打擊中統局的勢力,所以,陳立夫不得不開始四處的求援,希望能夠有別的人來幫他一下,但是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是在和他打著哈哈,讓陳立夫感到相當的郁悶,這個時候他也沒有辦法來去求蔣介石,畢竟那天在飯店里面,與他和蔣經國嗆聲的是於潔,而不是張心,所以說到底現在還只是蔣經國和於潔的爭斗而已,還沒有上升到需要讓蔣介石出面的地步,那樣,就等於是逼迫著張心這個時候出手呢,這個也是陳立夫不願意看到局面,因為那個樣子,就等於是矛盾升級了,陳立夫這個時候也不願意看到這個場面。

尤其是張心這次辭職之後,陳立夫是非常的清楚張心為什么辭職的,對於一個自己已經失望的了的人,一旦要是他再次的向自己出手的話,張心會使出什么手段來對付蔣介石,這一點就連陳立夫也不敢肯定,尤其是現在馬歇爾正在中國呢,陳立夫打聽清楚了張心和馬歇爾在上海以及南京的事情,對於張心和美國方面的關系,陳立夫有了非常深的理解。所以這個也是陳立夫最為顧忌的事情。

即便是蔣介石這個時候出面了,陳立夫知道,最後吃虧的也還是他的cc系,因為畢竟自己手下的人還是以文官居多,所以真的要是張心鐵了心要收拾他的話,那么底下這些人在遇到這些當兵的,可是非常吃虧的,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么,所以,陳立夫這個時候只能是無奈的來到張心的家里面來找張心做一些調節了。

「立夫先生來,不知道立夫先生此次來到寒舍,找張心有什么事情呢。」張心這個時候熱情的接待了陳立夫的到來,因為拋開政治觀點,不管怎么說,陳立夫個人還是一個值得讓張心尊敬的人。

尤其是陳立夫在當年做教育部長的時候,還是做了做了很多的有益於當時發展的事情的,獲得美國碩士學位的陳立夫,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可謂是奇貨可居,從知識結構與對學術的修養來說,陳立夫無疑在當時的中國政界也是鳳毛麟角。也可能是這種特殊的才能,抗戰爆發後,陳立夫被蔣介石相中做了七年的教育部長。對於這段經歷,陳立夫頗感自豪,在他的回憶中,他這樣評價自己的功過:

我獻身黨國數十年,於黨政工作,多所參與,成敗得失,有待公平,唯有戰時這一段教育行政工作,雖然未必能達到理想,總算對於國家,竭盡綿薄。我總覺得百年樹人的教育文化工作,乃是最有意義積極的工作,而教育文化事業的興辦,乃是最有收獲的「長途」的投資。

抗戰時期,正是中國社會步入最艱難的時期,而陳立夫確實竭盡所能,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了不少事。短短七年時間,陳立夫為中國的教育事業,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首先,適應抗戰的需要,建立了一套有利於戰時教育的制度與綱領。抗戰爆發後,為躲避戰火的災難,內地的高校紛紛內遷。但由於戰爭炮火的洗劫,內遷的高校幾乎都受到了重創。據不完全統計:戰前的一百零八所高校,內遷的有九十四所。校舍圖書、儀器損失的平均值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的十八所已無法重開。另外,受抗戰的影響,教師、學生皆義憤填膺,反對上課,要求投筆從戎、血灑疆場。陳立夫走馬上任後,認為學生仍然應以讀書為職責,掌握知識,學就本領後再談救國與抗戰。於是,他親自擬定了《戰時各級教育實施方針綱要》,包括「九大方針」和「十七項實施要點」。其中心是「為在德智體各方面培養健全之公民,使其分負建國之艱巨責任,故青年之入校修業,自國家立場觀之,讀書實為其應盡之義務。使青年而有廢學之現象,實為國家衰亡之危機」。這樣,不僅將學生的抗日熱情作了肯定,而且還為戰時的教育指明了一個方向,從而使混亂的教育界有了一定的穩定與規范。

其次,勵精圖治,興辦中國的大學。中國的大學由於受西方教育制度的影響,實行的都是西方的教學內容,缺少中國自己的有關中國歷史與中國社會的教學內容。陳立夫將這種大學的反常現象斥之為「外國租界」。陳立夫下決心改變這一現象,他修改了大學的科目表,確定了大學里要必修中國人須備的知識。比如中國歷史中的中國法治史、中國政治史等等。還改革了過去任教授或副教授必以留學回國得學位者的制度,為那些本國大學畢業任教多年有成績、有著作,甚至所教學科與國外研究無關的教員提供了晉升之路。

第三,對教育制度進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有招生制度、考試制度、訓育制度和貸金制度。以前,招生機構多方自招,陳立夫改變了這種雜亂無章的招生制度,使其為一家牽頭,統一招生;在考試上,陳立夫也下決心在後方的十九個省市分區舉行大學統一考試的辦法,使中國大學的入學考試與畢業考試有了統一的標准;訓育教育則是陳立夫在大學里的創造,他將蔣介石訓練國民黨的辦法放在了大學之中,將三民主義等內容作為學生無法回避的教學內容;貸金制度主要用以對青年的救濟和訓練,陳立夫用這個辦法來資助那些來自戰區的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據統計,戰時由中學至大學畢業,全部靠貸金或公費完成學業的,大約有十二萬多人,包括像李政道、楊振寧這些後來的知名學者,順利地念完西南聯大,皆得益於貸金制度,這項制度,為中國培養出大批的優秀高級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

對於貸金制度的改革,陳立夫一直到他的晚年都非常得意,在回憶錄中,他津津樂道地寫到:據民國七十七年去美國參加第五屆中國科學史國際會議的一位劉廣定教授回來說:『我這次赴會,過數位六七十歲之大陸學者成言:抗戰期中,得以公費就讀國立大學,實為先生之恩澤特予稟告。『我認為我人在台灣,而在大陸上的學者,還懷念者我,這貸金制所產生的久遠影響,尤使我格外欣慰。

第四,推進國民教育運動。國民教育以前皆為地方政府主辦,這種制度,使得小學不普及,學齡前的兒童就學率極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一九四零年,在陳立夫的努力下,國民政府頒布了《國民教育實施綱要》,將國民教育的近期目標具體化。章程規定,國民教育的普及分三期推進,第一期自一九四零年八月起至一九四二年七月止,目標為:各鎮(鄉)均應成立中心小學一所,至少每三保成立國民學校一所。入學兒童要達到學齡兒童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入學民眾總數要達到失學民眾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以上。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