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2 / 2)

「好委員長,那我就沒什么說到了,那就談。」張心這個時候在心里面想的是,蔣介石啊,你真厲害。要不是我從前世回來的話,我還真的會被你騙過去的。

於是,在一月五日的時候,蔣介石和延安方面達成了停戰協議的內容,於是在一月七號的時候,張心代表國民政府和周恩來代表的延安方面簽署了停戰協議,同時也是最高軍事三人小組正式的成立,美方和延安方面的代表和前世一樣,還是馬歇爾和周恩來,國民黨的代表由張群變成了張心,這個也是最高三人軍事小組首次的亮相。同時在北平著手成立軍事調處執行部,簡稱「軍調部」。軍調部設委員三人,由共產黨、國民黨和美國各派一人組成,由美方委員擔任主席,一切事宜均須三委員一致通過,三委員均有否決權。軍調部中,共產黨委員是葉劍英,參謀長是羅瑞卿;國民黨委員是鄭介民,參謀長是蔡文治;美方委員是羅伯遜,參謀長是海斯。

其實早在在一九四四年九月至一九四五年十一月,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調停國共爭端時,曾有「組織三人混合委員會以考慮軍隊整編等事項」的提法。到《雙十協定》簽訂時,其中第九項關於軍隊國家化的問題規定:「為具體計劃本項所述各問題起見,雙方同意組織三人小組進行之。」但三人小組的成員以後有了變化,由軍令部、軍政部、十八集團軍各派一人但是當時的國共雙方都派了上將級的代表,而不是由軍令部、軍政部、十八集團軍派人。因為最後雙方認為:軍事問題重大,由部一級派人參加解決不了。同時,美方馬歇爾是元帥級的五星上將,三方級別也要對稱。於是蔣介石派出了四星上將的張心,而且為了表示對等的原則,而且延安方面的代表周恩來也被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這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在國軍中,上將的名額是有限的,當年張心的一級上將還是頂的朱培德的名額呢,所以有一段時間還稱軍事三人小組為「最高軍事三人小組會議」,有別於北平軍調部派出的軍事三人小組。

在最高軍事三人小組成立之後,三方馬上的召開會議,大家商量了在未來的工作的中的一些事情,會議上決定由美方委員馬歇爾將軍擔任主席,同時規定在三人軍事小組的一切事宜均須三委員一致通過,三委員均有否決權。會議決定,北平軍調處下設三十八個執行小組。這些小組的任務是分赴各地執行停止內戰的任務,禁止雙方軍隊的戰斗接觸,妥善處理雙方軍隊的相處與整編問題。

在這件事情辦完之後,張心在一月十號的十號,又迎來了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

其實這個會議還是還是重慶談判的成果,當時也是蔣介石迫於國內外的很大的壓力才決定召開的,而且這個會議在召開前是做了很多的准備的,也是做了很多的爭吵的,就是光參加會議的人選上面,各方就是爭奪的死去活來的,直到最後才確定了參加會議的人選是三十九人。

代表分別是,國民黨方面:張心,孫科,吳鐵成,陳布雷,陳立夫,張厲生,王世傑,邵力子和張群;延安方面一共七個人,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葉劍英,陸定一,吳玉章,鄧穎超;民主同盟九人:張瀾,羅隆基,章伯鈞,沈鈞儒,張東蓀,張申府,黃炎培,梁漱溟和張君勵;青年黨五人:曾琦,陳啟天,余家菊,楊永浚和常乃德;無黨派人士即社會賢達九人:郭沫若,王雲五,傅斯年,胡霖,錢永銘,繆家銘,李燭塵,莫德惠,邵從恩。這幾方的代表可以說真的代表了當時中國各個階層的代表人物了。

會議圍繞改組政府、施政綱領、軍隊改編、國民大會、憲法草案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會議通過了《關於軍事問題協議》、《關於國民大會問題的協議》《關於憲法草案問題協議》、《和平建國綱領》、《關於政府組織問題協議》。這些協議的簽訂集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愛國人士與國民黨斗爭取得的一次勝利。會議於1月底閉幕,但是國民黨很快撕毀了這些協定,發動了全面內戰。

在這個會議上面最精彩的就是周恩來和陳立夫的那一次交鋒了。周恩來與陳立夫終於有了一次正面交鋒的機會,兩人唇槍舌劍,為了自己的理想與主義,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當時的情況是在一九四六年一月五日達成了《關於停止國內軍事沖突的協議》。在一月十日,又由張心、周恩來簽署了《關於停止國內沖突、恢復交通的命令和聲明》,由雙方所屬部隊發布停戰令,並規定於一九四六年一月九日午夜十二時停火。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開幕。對於召開政協會議,陳果夫、陳立夫一直有抵觸情緒,甚至堅決反對。陳立夫多次提醒蔣介石別上了共產黨的當。

由於停戰協定簽署的好消息已經傳開,參加會議的三十九名代表和列席會議的中外記者,個個喜形於色,興高采烈。而致開幕詞的蔣介石也發表了諸如確保人民自由權利、釋放政治犯等等,蔣介石的「誠意」使會場的氣氛更是充滿了喜悅。開幕式過後,政協會議便開始討論各項議案。

列入會議日程表的,主要有政府改組、施政綱領、軍事問題、國民大會、憲法草案等五大議案。

五大議案一展開討論,立刻引起了激烈爭論,特別是國共兩黨的立場不同,分歧就更加明顯,尤其對一些重大原則問題,各方代表爭論相當激烈。爭論的焦點,實際上仍是重慶談判時未能解決的重大問題。即能不能實現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及如何實現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

陳立夫躊躇滿志地參加了這次會議,上次遭受到毛主席、周恩來的駁斥以後,他內心一直窩著火,今天,陳立夫要力陳自己的觀點,把面子挽回來,也給中共以有力的回擊。會議剛一組織發言,陳立夫首先站了起來,慷慨陳詞道:「我極力主張首先軍隊國家化然後政治民主化,這本無可爭議。」陳立夫剛說完,還未落座,張群也跟著附和。

周恩來站了起來,義正嚴詞地對陳立夫說:「現在的政府還是一黨專制的政府,把軍隊交給政府,實際是交給了國民黨,人民的軍隊就等於變成國民黨的軍隊。故此,中共方面堅持政治民主化是軍隊國家化的前提條件,政治民主化與軍隊國家化應同時進行,沒有先後。」

周恩來的話,一些代表們表示贊同。陳立夫和張群面面相覷,無話可辯。通過激烈的爭論,最終達成了折中的協議,確定了軍隊屬於國家,軍黨分立、軍民分治的原則以及以政治軍,公平合理地整編全國軍隊的辦法。陳立夫要求中共將軍隊交給國民黨的企圖未能實現。

關於國民大會的問題,圍繞十年前國民黨包辦選出的舊代表是否有效問題,一黨專政還是多黨專政問題,關於憲章問題等,會議也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陳立夫剛才在軍隊問題上被周恩來等擊敗了,現在到了黨的問題,陳立夫感到優勢在自己一方,所以,他又顯得十分活躍。

陳立夫說:「拿歷史的眼光看,中國必須實行一黨專政,如果多黨專政,勢必造成國家混亂,政權無核心無權威性。」陳立夫停了一下,又接著說:「我認為,舊代表仍然有效,不應有爭議。」

周恩來則針鋒相對:「陳先生,請不要言辭過激,舊代表是國民黨一黨創辦的,是在國民黨控制之下選舉的,這是不合法的,更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和願望。」

陳立夫辯解道:「有人批評國大選舉法有指定代表為不民主,我仍有不同意見。其實,中國要進人民主,還要相當的時間,請各位代表要正確看待。」

陳立夫剛說完,中共代表鄧穎超馬上站起來反駁:「中國民主化進程固然要一定時間,但即使是現在的中國,指定代表本身是不民主,也是不必要的。」

陳立夫絲毫不讓,繼續辯解道:「希望中共方面不可忽視這個問題,中國的國情是很多有能力有地位人士崇尚清高而不願意選,須三顧茅廬去請,故指定代表有其必要。」

這時,中共方面代表陸定一聽不下去了,也站起來反駁陳立夫:「陳先生認為,中國人民有不願意參加競選的習慣,這在某些老先生中或有些事實,但數量極少。相反,曾琦先生昨天就曾說,當時青年黨是放棄競選的,中共更是被迫無法參加競選。如果中共有好環境,會不參加競選嗎?要說國情,國情主要的是在這里,許多政黨都願競選,滿足這一要求很重要。」

面對中共代表的夾擊,陳立夫無話可說了,他在等待著下一個問題的爭論。

關於實施政治制度問題,爭論仍然十分激烈。

陳立夫又首先發言:「國民黨以黨治國是效仿蘇聯,今天大家以多黨制的理論來批評一黨制,那是什么也不能解決的,希望大家要充分認識一黨制的實際情況。」

接著,陳立夫還對中共解放區實行三三制政權,提出指控:「眾所周知,相信國民黨代表在國大代表中比例甚少,比中共方面所說的『三三制『還要少。」

陸定一又站起來反駁陳立夫:「國民大會舊代表的名單已經發表,據說國民黨員占半數,加上當然代表與指定代表,合計起來,如說國民黨代表在國民大會中的數目比『三三制』下中共黨員在民意機關中所占人數還少,這是難以令人相信的。」

陳立夫還要說什么,陸定一接著說下去:「我們認為蘇聯制度的特點是使無數的工農知識分子有權。國民黨學習這一制度,如能使工農知識分子有權,那就不勝感激,而事實確是大家共見的。不是嗎,陳先生?」

陳立夫被陸定一駁得無言以對,他不得不胡亂為自己辯護:「學習蘇聯,不也是中共所推崇的嗎?」

陸定一打斷陳立夫的話,繼續道:「蘇聯並不是一切事情由黨包辦,而是由黨領導人民工作。在中國則一黨專政,這是辦不通的,中國

應實行多黨政治。」

陸定一還回顧了過去國共兩黨合作的歷史,指出:「在大革命到抗戰中,國民黨有其功績,但所能有其功績,乃因實行了兩黨或多黨合作,這一點,陳先生不能不承認吧?」

陸定一的發言,得到了多數代表的贊同,陳立夫一時無言可辯,默不作聲。

在中共和多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及國民黨內民主主義分子的積極努力下,政協會議就大多數問題達成了協議。

陳立夫有些悶悶不樂。於是,他三番五次找蔣介石,聆聽他的指示。蔣介石命令陳立夫對政協決議「就其犖犖之大端,妥籌補救」。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