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重生之黃埔卧底最新章節!

第四百三十七章

「估計敵人將來反攻的意圖,可能一為以一部兵力在北朝鮮沿海側後幾處登陸,作擾牽制,其主力則於現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鐵道公路逐步推進。一為以iǎ部兵力於南地與人民軍周旋,抓住人民軍,其主力則在側後(平壤或漢城地區)大舉登陸,前後夾擊,如此人民軍的處境會很困難的。」這一判斷與主席、周恩來以及中央軍委和東北軍區的判斷是一致的。面對這種形勢,中共中央及時作了部署,先是增調1個軍,編入東北邊防軍序列;接著又ou調兩個兵團,集結津浦、隴海鐵路沿線地區,准備應付緊急局面。東北邊防軍各部隊在中央軍委及鄧華司令員等領導下,積極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抓緊練兵,特別是練習山地穿ā迂回戰術和近戰、夜戰戰術,為應付緊急局面而緊張地進行思想上、戰術上和物資上諸項准備工作。九月十五日,美軍第十軍七萬余人在「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指揮下,在朝鮮人民軍側後漢城地區的仁川實施登陸,隨即占領漢城,切斷了人民軍洛東江前線的供應,人民軍大部被割斷在漢城以南。「聯合國軍」不顧中國政fu的一再警告,於十月初悍然越過「三八線」,大舉向中朝邊境鴨綠江和圖們江進犯,並不斷以美國空軍飛機轟炸、掃中國東北邊境城鎮鄉村。十月八日,中共中央主席決定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並先後任命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員、政治委員、黨委書記;鄧華為副司令員、副政治委員、黨委副書記;洪學智、韓先楚為副司令員,解方為參謀長。東北邊防軍全體指戰員宣誓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於十月十九日跨過鴨綠江,赴朝鮮參戰。志願軍入朝後,根據中共中央和主席的戰略部署,鄧華協助彭德懷指揮志願軍六個軍,於十月二十五日開始,進行第一次戰役,經十二晝夜ji戰,殲「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一萬五千余人,把他們從鴨綠江邊趕到了清川江以南,初步穩定了朝鮮的戰局。遭到第一次戰役打擊後,驕橫跋扈的麥克阿瑟錯誤地判斷中國不過是「象征的出兵」,不過是「中國在外jiā棋盤上采取的又一個的步驟」,仍然指揮所部分兵冒進,叫囂要在十二月五日西方的聖誕節聖誕節以前結束朝鮮戰爭。在第一次戰役後的志願軍黨委會上,在總結第一次戰役作戰經驗後研究下一步戰役計劃時,鄧華根據當時敵我態勢,特別是麥克阿瑟狂妄囂張的心理特點,提出志願軍在第二次戰役中采取敵深入的方針,彭德懷和黨委其他成員都表示贊成。十一月十三日,在彭德懷主持的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上,鄧華根據志願軍黨委討論的意見,部署了第二次戰役,具體的作戰方針為:「內線作戰敵深入,各個擊破和殲滅敵人。」為實現這一戰役企圖,西線集中主力六個軍,另以一個兵團擔負東線作戰任務。美方真的中計了。他們認為:「中國部隊經過第一次血戰已脫離接觸,而且似乎重新鑽到地下銷聲匿跡了;看不到營火,雪地上沒有足跡,公路上也沒有補給品在運送。」麥克阿瑟甚至斷言:「中國人現在沒有參戰」,戰爭「在兩星期之內就會結束」。於是,他指揮美李軍和其他仆從軍於十一月二十四日發起所謂「聖誕節回國攻勢」,西線美方「第八集團軍在前三十六iǎ時中,在幾乎未遇到抵抗的情況下前進了十二英里。但是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天黑後不久,災難降臨了」。原來,志願軍在彭德懷、鄧華等指揮下,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夜發起了第二次戰役。東線志願軍接著於二十七日發起強大攻勢。西線和東線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協同下,經一個月ji戰,殲「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三萬六千余人,其中美軍兩萬四千余人,收復包括平壤、元山在內的廣大地區,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瓮津半島和延安半島。美軍兵敗如山倒,第八集團司令官沃克中將在倉皇撤退時翻車斃命。美軍被迫轉為防御。美國紐約報紙評論說:「麥克阿瑟將軍直接走進了陷阱里去了……隨之而來的是美國陸軍史上一個最大的失敗。」美國合眾社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五日轉播《紐約先驅論壇報》評論電。這次戰役的偉大勝利,扭轉了戰局,奠定了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基礎。第二次戰役後,中朝人民軍隊於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九五一年一月八日,進行了第三次戰役,一舉突破「三八線」,一月四日解放漢城,並一直打到北緯三十七度線,殲「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一萬九千余人。

一九五九年七月,鄧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扣上了彭、黃反黨集團「軍事俱樂部成員」的帽子,被錯誤地撤銷了黨內外職務並轉業地方,離開了他戰斗多年的軍隊。

據說林彪有話:鄧華留在軍隊是個危險人物。鄧華曾兩度在林彪手下任職達十年,不能說未得到過林的器重,但鄧華常有意見與林相左,使林深感不悅。尤其是朝鮮戰爭後,彭德懷聲望日高,林彪很不舒服;鄧華與彭總合得來,林也很不舒服,時機一到,便開始下手打擊。

「特殊時期」之初,鄧華又受到了殘酷批斗,被關進「牛棚」。

一九七七年八月,鄧華重新回到軍隊,出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軍委委員;一九八零年三月二十日,解放軍總政治部向中央軍委和黨中央提jiā了關於「鄧華問題」復查的結論報告,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批准了這個報告——解放軍總政治部於同年五月七日向全軍發出了《關於鄧華同志問題復查結論的通知》。就在當年五月,鄧華從廣州返回北京途經上海停留,因感冒導致肺氣腫發作又引起並發症,病情很快惡化,七月三日,鄧華在上海與世長辭。

彭德懷與鄧華有著生死情誼一個是共和國的元帥,一個是開國上將,兩人因抗美援朝戰爭成為軍史上最著名的搭檔之一;在此後的政治風雲變幻中,這段感情既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榮光,也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痛苦——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在血與火的戰爭中凝結而成的生死情誼。

他們就是彭德懷與鄧華。

直到全國解放前夕,彭德懷和鄧華兩個人基本上並不了解。

紅軍時期,鄧華一直在林彪的第一軍團下效力,而彭德懷指揮的是第三軍團,不屬同一個系統;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是八路軍的副總司令,而鄧華只是八路軍一一五師的一個團政委,後來任分區和縱隊的司令員及政委。兩人雖屬一個系統,但因為職級相差太大,加上當時部隊高度分散,也沒有機會接觸。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在西北戰場與胡宗南捉對廝殺,而鄧華則跟隨林彪在東北戰場征戰,更沒有機會相知。

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央決定出兵援朝,並且指定四野十三兵團滿編後出動。當時,鄧華是十五兵團司令員,中央命令將鄧華的十五兵團番號改為十三兵團去任志願軍,十三兵團司令員黃永勝改任十五兵團司令員。不久,鄧華帶上四野實力最強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軍和華北軍區的六十六軍共五個軍進入朝鮮。就這樣,彭德懷和鄧華終於有了相識的機會,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來自四野的鄧華就得到了彭德懷的高度賞識,並因為他而對軍事決策做出了幾次較大的改變。

第一次改變是志願軍司令部的設置。入朝前,彭德懷原准備以他從北京帶來的iǎ型班子為基礎組建志願軍司令部。但是在入朝後,他對十三兵團司令部戰前組織准備、擬制作戰計劃和組織指揮部隊開進等工作都很滿意,認為兵團組織指揮能力不錯,就決定以十三兵團司令部為基礎組建志願軍司令部。一九五零年十月二十四日,彭德懷宣布:「我向主席請示了主席也有這個意思,就是把你們十三兵團的領導機構,改稱為志願軍的領導機構。你們幾位,也同時改為志願軍的領導。」頓了一下,彭德懷眼望鄧華微微一笑:「我已被任命為司令,你就不當司令了,你鄧華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員,並擔任志願軍黨委副書記。」彭德懷風趣的話語,使鄧華深受感染。自十月八日彭德懷被任命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以來,他在彭德懷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了半個來月的時間,開始慢慢改變了關於彭德懷的某些傳聞在腦子里留下的刻板印象。這些日子來的密切接觸,彭德懷作為志願軍統帥,他的高瞻遠矚,他的當機立斷,他的虛懷若谷,使鄧華深受感動,特別覺得彭德懷的嚴肅之中有著使人溫暖的親情,嚴厲之中包含著誠摯的愛護。這一切都讓鄧華倍感親切,為自己能夠作為彭德懷的助手而高興。

第二次改變是入朝兵力的部署。一九五零年十月九日,剛剛被任命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的彭德懷,在沈陽市東北軍區第三招待所會議室里,主持召開了首批志願軍軍以上干部會議。會議結束時已是深夜,鄧華仍無倦意,他心里還牽掛著一件大事:入朝初戰,志願軍必須具備兵力上的優勢。原來決定志願軍先派兩個軍過江,兩個軍不過十多萬人;而此時,「聯合國軍」的總兵力已達到四十二萬人,而且越過三八線的敵方部隊已經多達十三萬余人。除地面部隊外,敵人還掌握著制空權和制海權。且不說它的裝備優勢、海空軍優勢,志願軍出動兩個軍,同它的第一線南面兵力相比,也不具備優勢。基於此,他找到彭德懷,建議4個軍同時入朝。「這個意見很好,我立即向主席和中央軍委報告。」彭德懷的回答很干脆。十月十日一早,彭德懷致電中央軍委和主席。次日主席復電彭德懷表示同意。歷史證明,這一招非常重要,主力全部出動形成了有力的「拳頭」。十月十一日,彭德懷來到兵團司令部駐地安東(今丹東)檢查出國戰備情況時,鄧華再次向彭德懷提出,即使先頭四個軍一起入朝,兵力也還是不夠,必須再調一個軍來維護後方。彭德懷認為意見很好,立馬向中央報告。中央軍委接受了彭德懷的建議,迅速增調了部隊。這為抗美援朝第一、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對於鄧華這段時期的表現,彭德懷事後評價說:「鄧華這個人,知識豐富,很有頭腦,考慮問題有眼光,也比較周到。」第三次是改變第六次戰役的作戰計劃。一九五一年八月八日,彭德懷向中央軍委和主席報告了第六次戰役的意圖和基本部署。這次戰役准備出動志願軍十三個軍,人民軍四個軍團,並有志願軍炮兵、裝甲兵支援步兵作戰,還計劃志願軍空軍出動十個航空兵團支援地面部隊作戰,要求殲滅敵軍兩個師左右,將東線之敵打回到三八線以南地區。八月十七日,彭德懷簽發了發動第六次戰役的預備命令。八月二十日,在開城志願軍談判代表團駐地和敵人談判的鄧華致電彭德懷,認為在敵人陣地已經鞏固「深溝高堡,固守以待」的情況下出擊,於我不利。二十六日,經過對敵我雙方戰場態勢的反復思考後,鄧華再次致電彭德懷,進行更為詳細的分析,以說服彭德懷放棄第六次戰役。通過幾次電報往來,彭德懷並沒有責備鄧華,而是對鄧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鄧華能在關鍵時刻講自己的不同看法而高興,並多次表示:「鄧華作戰勇敢,細心,出了好主意,是個好幫手。」最後,第六次戰役事實上被取消。

期間,有一次沒有聽從鄧華的建議,彭德懷一直引以為憾。一九五一年四月六日,在朝鮮金化上甘嶺志願軍總部,志願軍第五次黨委擴大會議正在舉行,會議研究部署新的戰役,即第五次戰役。會場上的氣氛活躍,但似乎沒有感染到鄧華,他處在一種復雜的心態中:中央軍委主席的戰略部署必須貫徹,第五次戰役必須打響,可是這次戰役怎樣打,他還有許多保留。面對會場上沸騰ji昂的勁頭,鄧華感到不踏實,於是不顧大家的勁頭,潑起了「冷水」:「打的方式是兩種,一是開始即大規模猛ā,一是各兵團iǎ的穿ā,打多少算多少,然後再向敵縱深穿ā,最好是兩種方式結合起來。」可是,他還是把iǎ穿ā打法加以強調:「開始口子不要張得太大,不要企圖一起圍上打,必須實行分割猛ā一塊塊吃。」可惜的是,最後彭德懷根據主席的設想和敵人可能登陸的情報,沒有采用鄧華提出的iǎ穿ā戰法,而是決定進行大規模反擊。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二日,第五次戰役打響,雙方相持到五月二十一日,歷時一個月。此次戰役中朝方面投入十五個軍,連續奮戰五十天,雖然殲敵八萬余人,但自身作戰損失也高達八萬余人。戰後,彭德懷自己承認說,第五次戰役是他一生中四次軍事錯誤之一。為此,他還感嘆:「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相知——彭德懷在朝鮮戰場上從未罵過鄧華,鄧華則千方百計保護彭德懷的安全。當鄧華准備讓賢的時候,彭德懷選擇了堅持。彭德懷對鄧華軍事才華的欣賞不自覺地演變為對鄧華的關心和照顧,鄧華也始終敬重這位為新中國的建立出生入死的開國元勛。

進入朝鮮戰場後,每次在最危險的時刻,彭德懷第一句話總是大聲地問身邊人:「鄧副司令員怎樣了?」彭德懷這個人什么都好,就是脾氣特別大,一不順心就罵出來了,志願軍司令部中許多高級將領,包括副司令洪學智、韓先楚等人,都被彭德懷罵過,但是鄧華是個例外。

據彭德懷的夫人浦安修後來與鄧華的夫人李y芝說:「老彭的脾氣很大,好罵人,可是就是不罵鄧華。」李y芝聽後笑著說:「這就好啊!我還擔心鄧華那個倔脾氣呢!萬一要和彭老總吵起嘴來,那叫糟糕呢!」

鄧華對彭德懷也特別尊重,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以彭德懷為中心,替他分憂解難。為了搞好團結,鄧華讓彭德懷帶來的人員到志願軍司令部各處擔任正職,而讓兵團原正職擔任副職,有效地保證了志願軍司令部的團結。入朝作戰不久,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的鄧華即接受了一個重要任務:代表黨委負責彭德懷的安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敵機異常猖獗,志願軍領導機關更是敵機千方百計想要襲擊的目標。彭德懷曾經兩次在著彈前一兩分鍾被工作人員拉開,才幸免於難。雖然志願軍黨委曾開會討論過防空的問題,要求領導機關所有人員在警報發出後都要進入防空可是彭德懷卻不在乎,敵機臨空時他照常工作。鄧華、洪學智等急得沒辦法,只好向中央報告。中央回電指示,彭德懷的安全由黨委集體負責。鄧華身為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彭德懷)深感肩上的擔子沉重。他了解彭德懷的脾氣不好他犟起來就更難辦了。鄧華找到洪學智、韓先楚(志願軍副司令員)等黨委成員一起想辦法,終於研究出一條「妙計」來。原來彭德懷別無嗜好,只在休息時間喜歡下象棋,有時愛和洪學智殺兩盤。洪學智身高力大,平時又愛和彭德懷說兩句笑話。大家一致同意將這一「艱巨的而又光榮的任務」jiā給洪學智。於是,防空警報一響,洪學智即上前將彭德懷一把拉住,嘴里說著「走,戰一盤」,然後拉起就走,其他人跟著一擁而上,硬把彭德懷擁進防空此時的彭德懷便也無可奈何,只有聽憑大家擺布。

彭德懷與鄧華的惺惺相惜在鄧華讓賢的事件上體現得更加明顯。

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期間的一天,鄧華在飯桌上停住筷子,瞄了彭德懷一眼說:「總部領導的位子,是不是重新排一下。」「怎么喲,想到這里來了。」彭德懷頗感唐突,「你這個人呀,我早就知道,你膽大心細,能打仗主席、軍委選你來朝鮮是對的。來朝鮮後,我們一塊共事,我看你干得ing好的嘛。」說完,繼續夾菜扒飯,仿佛沒有商談的余地似的。

「陳賡同志要來,我看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員,就由他擔任好了。我自己則任第三副司令員兼第十三兵團司令,主要抓第十三兵團,第二副司令則由第九兵團司令宋時輪擔任。」鄧華作了進一步的說明,並把位子排出來了。

對於鄧華提出的排位子問題,彭德懷也確實斟酌了一番。鄧華的主動讓賢讓彭德懷頗為感動。但是他考慮鄧華自入朝以來一直就是第一副司令員兼第一副政委,熟悉了志願軍的情況,改變座次不利於開展工作。而且根據在志司幾個月共事的觀察,彭德懷發現鄧華是一個能夠拍板、敢於拍板的人,辦事情抓得起、放得下,是一位肯動腦子、善於思考的難得的將領。因此,彭德懷回絕了鄧華的請求,說:「這不用你考慮,是組織上的事。」

盡管彭德懷不同意,鄧華還是於一九五一年五月十五日以他個人的名義,向中央軍委總干部部並主席主席發了電報,把他向彭德懷說過的志願軍司令部副司令位子安排意見說了,建議軍委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