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混混章節)(2 / 2)

浙兩省,衛立煌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屢立戰功,當部隊行至粵閩交界之松口時,遇孫傳芳周蔭人軍約二萬人的堵截,他指揮所部與敵激戰六晝夜。此役獲勝後,連升為十四師副師長、師長奉令由浙南、浙中向鎮江進軍,對上海取包圍形勢,接應由江西北上的北伐軍相機肅清孫傳芳在江南的殘余部隊。

一九二七年二月,衛立煌部攻占鎮江(衛兼任鎮江警備司令),保衛剛成為中華民國首都的南京的外圍。八月,孫傳芳趁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寧漢分裂,北伐軍的兵力有所分散、有所削弱的機會,勾結直魯軍張宗昌等部,沿津浦路南下強渡長江,占領龍潭車站,妄圖切斷滬寧線,向南京包圍反撲。在此緊要關頭,衛立煌奉白崇禧電令於二十六日率部進入龍潭,他親冒炮火,奮戰到天明,將車站奪回。又經數日激烈戰斗,將逗留在江邊的南渡之敵肅清,迫使孫傳芳、張宗昌狼狽北逍使滬寧路暢通,南京轉危為安。自此,衛立煌勇敢善戰之名為世人所知。南京國民政府,為表彰衛立煌的功勛特贈衛一面藍底黑字、上綉「黨國干城」四個大字的錦旗,懸掛於合肥衛楊村衛立煌的家中,當時,何應欽趁機擴編隊伍將劉峙、顧祝同提升為軍長。衛立煌只弄了個第五軍副軍長,一氣之下,跑到上海休假去了。從此,何、衛不和。

一九二七年底,衛率部進駐徐州,兼徐州戒嚴司令,旋又調任南京衛戍副司令。同年十二月,衛到上海與朱韻珩女士結婚。

朱女士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曾留學美國,獲過碩士學位,她篤信基督教,為人忠厚。婚後第二天,衛立煌即攜帶朱夫人,啟程赴北京,進入陸軍大學第一期特別訓練班,帶職學習。

一九三零年初,朱韻珩生下長女道蘊,充滿了做母親的喜悅。但此時正是閻、馮聯合反蔣的中原大戰前夕,蔣之精銳相繼北上,變化無常的石友三突然在浦口倒戈,南京受到嚴重威脅。蔣因其嫡系無法調回,遂要宋美齡寫信給她在美留學的好友朱韻珩,讓衛立煌速返安徽,組織軍隊保衛南京。朱原打算待衛於陸大畢業後,再陪他到〖日〗本學習一段時間,以避免參與當時的軍閥混戰。但衛以南京有孫中山的陵園應該去保衛為由說服了朱,朱只好抱著嬰兒為他送行。蔣介石將他召回南京,任命他為第三縱隊指揮官,要他到兵員充足的江淮地區招募新兵。蔣指派孔健常為參謀長,給他人槍三百余。後又派〖中〗央軍校七期畢業生一百多人,充任新兵的下級軍官。衛在南京組織指揮部,委任曾任合肥縣長的葉粹武為秘書,陸大同學蔡炳炎為團長,舊部屬陶子貞為機槍連連長。他們攜帶大批服裝,由南京乘船去合肥,設指揮部於段家祠堂,開始招兵工作。兩個月間,在合肥招足兩個團。三到四月間,衛部開赴壽縣,設指揮部於道台衙門,又招了兩團人。入秋,率四個團進駐蚌埠,八九月間,接收原四十五師番號,衛任師長、白兆宗任副師長,轄兩個旅,該師多是其合肥子弟兵,當時有人形容衛部是「夜晚出門不用問,合肥土話當口令」。衛立煌保薦蔡炳炎為旅長,蔡是合肥人,蔣介石不願衛立煌有私人勢力,故未批准,另委李默庵為一三三旅旅長,李樹森為一三五旅旅長。接著,又派葛國粱、陶子貞到合肥、壽縣、懷遠一帶招兵三個團,編為獨立旅,由陳步雲為旅長。

一九三一年初,四十五師番號改為第十師,奉蔣令由蚌埠調江西南昌,參加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反〖革〗命「圍剿」。紅軍很快粉碎了蔣介石的第三次「圍剿」。衛立煌部敗退到吉安困守待命。

不久,第十師奉令擴編為第十四軍,轄第十師和八十三師,衛晉升為中將軍長,郭寄嶠為少將參謀長李默庵升任第十師中將師長,蔣介石調蔣伏生為第八十三師中將師長,十四軍移駐杭州。一九三二年五月,蔣介石糾集三十萬兵力分三路向鄂豫皖蘇區進行「圍剿」。衛立煌為中路第六縱隊指揮官於七月初指揮第十師」第八十三師,由平漢線南端東進,向河口鎮、黃安城迸發,策應由豫南下之主力第一、

第二縱隊。衛認為這道命令有違兵法,要求先朔攻擊河口鎮,待機向黃安前進,復電請示照准。八月上旬衛部向河口鎮進發。適逢紅軍向黃安轉移。衛部遂占河口鎮。隨即他又率部向黃安進擊,當日黃昏,被紅軍包圍於黃安之馮壽地區。

入夜他命令各部隊加緊收縮於兩翼防線,並將指揮部官兵全部投入戰斗。同時在戰斗最緊張階段,他親率武器精良的特務連拼死抵抗,才免於被活捉。國民黨軍自黃安、新渠、七里坪戰役後,各縱隊皆怯於再遭失利,而各自尋找理由按兵不前。蔣介石用重賞的辦法,明令各縱隊:誰先占領豫皖蘇維埃的軍政中心金家寨,此鎮即用占領者的名字命名並改為縣治。但重賞未見「勇夫」。九月上旬,衛立煌奉命策應行進受阻的陳繼承部。他親率一個師翻山越嶺,攀藤而行,前鋒到達湯家匯附近,遭紅軍防守部隊的英勇抵抗衛部感到處境危險,即與在南城的友軍連成一片,並及時補充給養,占據制高點。不久湯家匯紅軍主力轉移,衛立煌遂率部尾隨,乘虛占領了金家寨。當蔣介石接到衛占領金家寨的電報後大喜過望,親自前去慰問。蔣除給衛巨額金錢的獎勵之外,還將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和河南省的固始、

商城五個縣的部分地區劃出以金家寨為中心,成立縣的建制稱「立煌縣」。衛立煌部之蔣伏生的第八十三師進駐金家寨後,到處抓捕,

殺害蘇區干部,赤衛隊員和紅軍家屬。短短三個月內,就殺害了九百多人,引起極大民憤。蔣伏生是黃埔一期生,仗著是「天子門生」反共狂熱,凶狠好殺。後來,衛立煌把蔣調出了他的軍事班子。

翌年十二月,蔣介石調衛赴江西參加第五次「圍剿」任第一縱隊指揮官,他對此項任命極為不滿,拂袖返回南京。有朋友問他:「戰事正緊,為何突然回來了?」他說:「仗打贏了,全是別人的功勞,輸了,全是我的責任。我又最不願與那幾位(陳誠等)共事。」衛再次擱挑子的事傳到蔣介石那里,蔣准備撤他的職,幸得衛夫人多方周旋,張羅著讓他到醫院去動了個小手術,才得以生病為由將此事搪塞過去。不久「閩變」開始,蔣需要衛這樣的人替他打仗,才又任命衛為第五路軍總指揮,率第十四軍和宋希濂第三十六師、冷欣第四師、湯恩伯第八十九師,由江西的撫州經閩西北,沿閩江順流而下,直達福州外圍。此時,李濟深,蔡廷錯為首成立的福建人民政府,由於軍事上的失利,宣布解散。當十九路軍大部隊向泉州方向撤退時,衛立煌即在仙游以南、福泉公路以北的有利地形設伏截擊。次年二月底,十九路軍退集到泉州的部隊完全被包圍,衛立煌派人到泉州和談,達成了十九路軍接受改編的協議。蔣介石對衛的這次表現甚為滿意,曾對左右說衛行動敏捷,戰略效果出乎他的意料,並表揚了衛立煌。

「閱變」了結之後,衛立煌先任東路軍總指揮,之後改任駐閩預備隊總指揮,兼駐閩第十綏靖區司令官。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衛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次年六月,兼任徐海綏靖分區司令官。

九月,國民政府加封衛為陸軍上將銜。

一九三六年冬,蔣介石兩次飛往西安,聲言「匪未肅清絕對不言抗日」乃調陳誠、衛立煌、朱紹良、陳調元等高級將領,集結於西安,准備迫使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率部參加向延安紅軍進行反〖革〗命進剿。衛立煌奉命兼任第五路軍總指揮,進駐潼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