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新年期望(2 / 2)

解席等人如此安慰他,可憐的老外也只有笑笑表示接受。說起來他也夠倒霉的,大伙兒一起流落到這年代,中國人多少還能有個歷史代入感,見識下歷史書中的大明王朝是啥模樣。可一個美國人跑到629年卻連祖國都找不見——《獨立宣言》要到776年才簽署呢,這時候的美洲大陸上只有英國和法國的早期殖民者,以及大批印第安土著。

元旦新年這天廚房李大師傅給所有人多加了幾個菜,包括那些俘虜。當然俘虜們不知道什么西洋歷法,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和穿越眾一樣體會到新年的歡樂。特別是每人還給發了一塊肥皂——不是現代產品,而是穿越眾來到明朝以後自己制造的。跟力士或雕牌當然不能比,但用來洗衣服洗綳帶也足夠了。

化學組那幫變態研究zha葯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正兒八經的成果沒弄出來,倒搞出來不少副產品。比方說肥皂和蠟燭。前者是用鹼化法制造甘油時的副產品,後者也是順手而為。化學組這些人搞技術不咋樣倒很清楚經濟學——他們目前是占據了穿越眾勞動力和資源的大頭,如果遲遲拿不出產品來難免會受到大家抱怨,於是便時不時弄出些小東西安撫人心……前段時間據說還搞出了人造奶油,但沒人敢去吃。

在當天的新年晚會上,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互相說了些祝福的話,不過隨後,龐雨就站起來,代表工程組全體同仁向穿越眾集體大會提出了一項非常大膽的建議:

在臨高縣旁邊的文瀾江上,建立一座水力發電站!

「天!要建水電站?」

包括解席在內,大多數人聽到這一建議之後的反應就是龐雨瘋了,工程組剛剛蓋成了幾個小房子就想著要大躍進?水電站……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馬上是三峽大壩。

不過接下來龐雨詳細介紹了一番最近他們所遇到的能源危機——兵工廠王若彬已經多次抱怨他的機器很多天沒能再開工,因為風力發電機的蓄電池里總是沒電。當初就他一台小機床獨占發電機,可最近輪船上許多機器都被搬下來投入使用,包括每天早晨的抽水機,後勤部門的脫粒機,人力資源組的小電影……再加上綠區院子里還新拉了幾盞電燈。電力供應極端吃緊。

而接下來用電的口子則更大:化學組搞氯酸鉀zha葯需要電解食鹽,兵工廠徐慧用氧氣瓶改造迫擊炮需要用電焊切割,肖朗要借助船上的工業機床才能對炮身進行加工……所有這一切顯然不是區區一台只有千瓦功率,電壓4伏的民用風力發電機所能負擔。

「我們的船上有全套水力發電設備,現在是把它們利用起來的時候了。」

之後龐雨起身把位置讓給旁邊一位同志,由他來做具體的解釋工作。

林漢龍,男,三十二歲,他在名片上的頭銜是海南省水利水電建築安裝公司的現場經理,實際上是掛靠在該公司名下的小包工頭,一向獨立工作。

他的主要業務就是在海南,廣東,福建等地山區為偏遠鄉村搞建設,承包的工程包括道路、橋梁、小水電、小供水等項目。因為國家有針對不發達地區的專項建設資金,所以一直以來也有工程做。又因為是國家項目總是能及時拿到工程款,因此也沒欠過工人工資,在廣大民工中還算是聲譽不錯的。自稱是個有良心的包工頭。

和大多數為了旅游才登上這班船的倒霉鬼不同,林漢龍和他手下那三四個兄弟此次出的是公差,他們帶了一整套小型水電站的主體設備,原計劃是到廣東某縣某村去施工的,結果連人帶機器一起穿越了。

時代變了,位置變了,但這項工程卻沒黃——到臨高之後不久林漢龍就開始考慮在文瀾江上興建水電站的可能性。這並不是他頭腦發熱,事實上就在原來的位置……或者說在三百多年之後的那個位置上,確實是有一座中型水力發電站:白燕灘水電站。

起點-<>-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