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 所謂政權(2 / 2)

----以這邊官員的表現來。倒也不是完全沒道理。

對於遠在北京紫禁城里,那個今年才剛剛十九歲的倒霉蛋。大家很是幸災樂禍了一通,不過龐雨接下來一句話,卻讓所有人都笑不出來了:

「現在這麻煩轉移到我們頭上了----我們也要依據這些東西來收稅,而且馬上就要到收秋糧地時候啦。」

大家頓時一愣,雖說一直以來他們都很自豪地宣稱占領了整座州府,但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物質准備上,其實都還沒怎么考慮這些問題呢。

「現在就准備收了么?能不能先緩一緩,免個一年怎么樣?」

按照解席原來的設想,在屬於他們自己的基層隊伍沒有建立起來之前,還不打算這么早就介入到本地繁雜紛亂的民政事務中去。反正他們現在並不需要這些賦稅,找個名目干脆免掉一年,也好爭取人心。

但龐雨立即提出了一個最實際的問題:

「如果我們免除今年的賦稅,固然可以讓當地老百姓高興一下,但海南島上大大小小所有公務人員的工資福利如何解決?」

以前在臨高的時候,他們可以不用管這個。因為臨高縣太小了----和後世比起來,明王朝地公務員班子實在是非常地「精干」----臨高縣城里正兒八經吃政府俸祿的才十來個人。而且那時候程葉高等人怕他們怕得要死,能保住命就謝天謝地了,當然不可能跑來找他們談工資待遇問題。

後來老程三天兩頭派人前往府城,申辯自己並未「從賊」,其中有一半因素也就是為了保住自己地這份俸祿。關於臨高縣算不算「陷入賊手」的官司一直在打,府城官員倒沒在這方面為難他們,反正統共不過十來號人,大明王朝又是出了名地低工資,賬面上根本沒幾個錢,於是他們的錢糧祿米還是由朝廷發放。

然而現在,當瓊州府也「失陷」之後,這個矛盾就一下子尖銳起來。瓊州這邊除了海南府道衙門,還有兵備府、布政分司、軍器局、府學等一系列政府機構,都是吃官家俸祿的,甚至在城里還有一個「養濟院」---由國家開辦的孤寡老人兼兒童福利院,也是政府出錢。

除此之外,作為海南島的首府,領有包括崖、儋、萬三州,瓊山、澄邁、臨高、安定、文昌、會同、樂會、昌化、感恩、陵水共十縣……所有這些地方的官吏俸祿,理論上都是要這邊負責的。大陸那邊是肯定不會送錢來了,所以現在的關鍵就是---作為海南島的新主人,他們認不認這筆帳?

「我靠了,這關我們屁事啊!」

解席先是罵了一句粗口,但連他自己也很快意識到,這麻煩肯定繞不過去----他們當然可以拒絕為明王朝的政府雇員支付工資。但相對的,這些人也就不可能為他們所用。而且毫無疑問,對於造成他們失業的罪魁禍首,那些地頭蛇們肯定會想盡辦法給這邊找麻煩。

想當年……准確說是若干年以後,輕松控制了伊拉克全境的美軍為了節約那點微不足道的軍費,干脆利落解散了薩達姆時期多達幾十萬的舊軍隊。這個決定後來被證明是美國人所犯下的最愚蠢錯誤之一:丟掉了飯碗,衣食無著,又偏偏受過系統軍事訓練……那些舊軍人中間,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成為了反抗軍成員,他們所造成的破壞和損失也要遠遠超過節省下來的工資錢。

以前閑聊談到這方面時,大伙兒對於老美的這種短視行為都狠狠加以嘲笑過。現在輪到他們自己了,當然不能重蹈覆轍。連一支才一百多人,亂七八糟的傷殘敗兵隊伍都要牢牢控制住,更不用說海南全島上下,多達數千的明王朝正規官吏兵丁。

「這筆錢肯定是要給的,不但要給,還要比原來有所增加!」

用不著龐雨再多費口舌,大家很快便達成以上共識----所謂政權,從來不是什么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就由這些底層官吏支撐起來的。沒有這些基層人員的協助,光憑瓊海號上這一百三十九名現代人,加上千把投誠過來的新短毛,充其量也就控制一兩座縣城的規模。

要想控制整個海南島,和明王朝分庭抗禮,沒有海納百川的氣度,肯定不行。

「果然,還是基層建設最重要……太祖爺的經驗啊。」

解席擺出一副深沉模樣,隨即遭到全體與會人員的一致鄙視----這大道理誰都會說,現在的實際題就是:錢糧從哪里來?

先前倒是繳獲了大批白銀,但都已經運回臨高了。瓊海號返航時基本搬空了府城的倉庫,王海陽走的時候又帶走了大部分人力資源。在委員會的計劃中,臨高依然是建設重點。

如果再要讓臨高那邊把物資送回來,估計也勉強可以做到。只要把重要性說清楚了,委員會里面大部分人都還是通情達理的。不過就解席,龐雨,林峰,敖薩揚等個人的想法,哪怕僅僅是出於自尊心,他們都不想走這一步。

----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堅決不走回頭路。作為第一批離開大集體出來闖局面的漢子們,這邊人人心里都有這么一股子傲氣。

男人么,生來就是要面對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