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一 「大捷」(上)(2 / 2)

「對於那些……髡人,兩廣和福建還是決定出兵剿滅啦?」

崇禎隨口問道,被詢問對象乃是站在桌岸旁的秉筆太監。本來按照大明朝規,嬪妃及太監是嚴禁干涉政務的,連談論都不行,違者立即杖斃。但秉筆太監有些特殊——設立這個職位本就是在天子疲勞時代為閱讀奏章,以及替天子代筆寫詔書,因此在這個職位上肯定難免接觸到朝政。

皇帝也是人,肯定會受到身邊人影響,有時候秉筆太監一句話,或者哪怕僅僅是調整下放置奏章的順序,都可能影響到某項政策的成敗,或是某位官員的前途命運。當年魏忠賢就是在這個位置上發跡起來,不過最後也因此而喪命。

有九千歲的例子在前面不遠,眼下這位秉筆太監豈敢多說一句話。雖然皇帝的問話不能不答,他卻只敢用最簡單的詞句應了一聲:「是」。

崇禎搖搖頭,他也知道對方的顧慮。不過話說回來,他用這個人也正是因為此人平素膽小謹慎,決計不敢多嘴多舌。只是難得收到捷報,心情不錯,卻沒人能夠與自己分享談論下,未免略感郁悶。

「既是地方上決定剿滅,也就罷了,回頭讓他們送幾個制鏡工匠過來。王德化,批紅時記得提醒朕。」

「……是,皇爺。」

秉筆太監王德化的嘴角禁不住抽了抽,他是過這兩本奏折的,自然知道通政司為何輕描淡寫處理過去,而自己也不敢主動介入的原因之所在——能討皇帝歡心的機會可不好找,如果那兩份「報捷」文書沒問題,早就大鳴大放報上來了,怎么還可能等到皇帝自己發現?

果然,崇禎帝在翻了幾頁奏折之後,眉頭就微微蹙了起來。不等奏折完,他又馬上翻開另外一份,對照著再一遍,方才皺眉道:

「不是說要從髡人手中收復失地么?怎么是聯同髡人,反把西洋夷人給剿了?」

年輕的大明皇帝眉頭緊鎖,登基數年,親歷政務那么久,朱由檢對於朝臣們欺上瞞下的把戲早就有所覺察。在發現這兩份捷報明顯不對勁之後,朱由檢今晚原本很好的心情開始慢慢變化了。

想了想,崇禎帝把兩份奏折都予以留中,他需要從更多渠道了解信息。

…………

明王朝的情報消息來源還是比較廣的,短短幾天以後,另外一條渠道關於瓊州府之戰的詳細報告就送到了崇禎帝面前——在錦衣衛這個組織還能正常發揮作用的時候,只要皇帝願意去了解,地方上想要隱瞞訊息並不容易。

「欺君!他們這是欺君之罪!」

終於了解到事實真相的大明皇帝怒不可遏,接連砸碎了好幾個貢品陶瓷鎮紙——地方督撫擅自勾聯外番西夷已經讓他極度不爽了,到頭來還是打敗仗當然讓他更不高興。

至於那幫老官油子在戰敗後想出來推卸責任的方式,倒是沒讓崇禎帝太過惱怒——他對於西洋夷人本就沒什么好感,一點都不為他們感到委屈。真正讓崇禎感到極度惱火的,還是一種被欺騙後的挫敗感。

這位崇禎皇帝生平,最討厭就是手下官員欺騙他。

--------------------------------------------------------------------

加油啊,同志們,還差一點就能擠進歷史版前十五了!

請有票票的朋友們推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