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零 意料之外的投靠者(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

在李老爺子的通報中,關於戰斗方面的內容並不太多。老爺子是個文人,在他的概念里戰爭本身並不重要,事前謀劃,事後處理才是要多多操心的問題,把這些事情統統考慮清楚了,作戰取勝本就順理成章,不值得多加議論。還是因為解席在電報中吹噓他的戰績,後方才知道那些關於打仗的事情。

老爺子主要通報的是管理問題——正如參謀組先前所預料的那樣:攻取台灣島並不麻煩,麻煩的是後續管理。這座中國第一大島嶼此時的開發程度還遠不能和海南島相比,比之呂宋都遠遠不如。即使是荷蘭人或者西班牙人已經占領的台南台北地區,那些破破爛爛的城堡,時有時無的集市,在建立起了海南島大市場的穿越眾眼中也只能用「荒涼」來形容。

荒僻不算,這里的「政治局勢」還頗為復雜,雖然趕跑了歐洲人,本地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原住民公社,那些人對於任何外來者都不抱什么好感。從前歐洲人是用暴力手段迫使本地土著屈服,現在換了解放區的天,當然不能再用那些手段了。可指望那些本地人一下子感恩戴德,踴躍合作卻是不現實的。

最初時一小部分和先前荷蘭人關系密切的部族頭領甚至還企圖給這邊找些麻煩,當然在阿德那個滿肚子壞水的家伙眼皮底下玩這類小把戲,那肯定都是以悲劇收場。不過,本地民族關系依然是個問題。

土著問題還只是小問題,在攻取了荷蘭人的熱蘭遮城後,北路軍同志們忽然發現他們還要面臨與另外一個國家的復雜關系——那就是日本。

在台灣島上不僅僅有來自歐洲的冒險者,這里還聚集著大量日本商人。對於短毛軍的進攻,島上的日本商人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非同尋常的熱情——當北路軍登陸時,第一批站在岸邊揮舞小旗歡迎他們的不是鄭家組織的後援團,而竟然是穿著和服,拖著木屐的日商團體!

特別是當鋼鐵巨艦瓊海號威風凜凜開入港口水道,向熱蘭遮城方向示威性的打了一輪齊射之後,岸邊日本人的歡呼甚至要蓋過了炮聲,很多人還激動的跪在地上哭了個昏天黑地。然後就是燒香磕頭——在此後的幾十個日日夜夜,只要瓊海號停泊的靠近岸邊,每天都會有大批日人從島上趕過來對其頂禮膜拜,仿佛將其當成了自家的戰艦。

這種熱情絕對不是假裝的——當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尉軍官唐健同志第一個身先士卒涉水踏上台灣島的沙灘時,迎面就到一個滿臉堆笑的日本老頭兒朝他遞過來雞蛋和紅糖水!天曉得唐健當時是個什么感受,但眼前情勢由不得他不接。此後用不著任何人組織,島上日商主動派人來為北路軍提供向導,又送來大批物資勞軍……絕對是讓人羨慕的軍民魚水情啊——如果不考慮雙方國籍身份的話。

穿越眾對此自是很有些莫名其妙——咱們收拾荷蘭人關你們小日本屁事,那么興奮干嘛?他們早就知道台灣島上有日本人居住,據說是來收購鹿皮的。不過參謀組在戰前對島上日本人估計會是兩不偏幫的中立態度,當時有人還說那些小日本若敢亂蹦躂正好一塊兒收拾,卻誰也沒想到會是這種狀況。

後來是北路軍的合作方鄭芝龍親自前來解釋,方才揭開了這個謎團——原來這些日本人遠比荷蘭人早來台灣,他們在島上已經自成體系,有自己的居住區,商棧和貿易絡。他們在島上的生意可遠遠不像外面傳說的那樣,僅僅是收購鹿皮而已。事實上,這些商人在日本國內的地位都不算低,因為他們是唯一可以獲得大明物資的一群人。

自從萬歷三大征的最後一戰:抗倭援朝之戰後,大明朝就禁止任何物資出口到日本。但日本對於明朝物資的需求卻一直極其旺盛,特別是生絲一項,用來為日本公卿華族制作衣裳和盔甲的基本原材料,其效果無可替代,那是非買不可的。

於是走私應運而生,明朝本土管得嚴,但大明從來不認為台灣是它的領土,所以中國與日本的走私商不約而同都選擇此地作為他們的中轉站。每年都有大批生絲從福建沿海一帶運來,再從此地發往日本平戶——鄭芝龍就是靠這條商路發的家,他的嫡妻田川氏和嫡子鄭森如今還留在平戶呢。

荷蘭人之所以攻占台灣,很大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壟斷大陸商品前往日本的貿易線。台灣商館最初主要是作為平戶商館的中轉站而建立,後來見這邊土著以及華人老實好欺負,才起了將其作為殖民地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