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五 軍議(上)(2 / 2)

就連李老教授都禁不住大笑,旁邊幾位閑人好奇過來問清原委之後也都跟著大笑,取什么名字不好,偏偏要和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倒霉蛋同名,也真是夠衰的。

笑歸笑,之後老爺子還是讓阿德找機會提醒對方一下,趁早改個名。他們既然想跟這位曹公公合作,總不希望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事情換人。

在談笑一通後,唐健和王海陽等人先後進入會場,人員到齊,會議正式開始。這次會議最主要的議題就是接受招安之後下一步對山東的作戰計劃——人家大明朝又送東西又給學歷,就是指望著這邊能盡快出兵。昨天老爺子他們主桌上,錢謙益旁邊一位最主要的副使就是來自大明兵部,幾次三番問到出兵事宜,來是著急得很。

「眼下已快到七月末,按照史書記載,差不多也就是在今年的八月份,明帝國從山海關防線抽調來防備滿洲人的重騎兵,在野戰中擊潰了山東叛軍主力,重新奪回山東戰場的主動權,如果我們拖到**月份還不能結束,今後恐怕將不得不與這支明軍配合作戰——打算這么干嗎?」

「來自山海關的重騎兵?就是那支鼎鼎大名的關寧鐵騎?」

下面有人詢問,阿德翻了翻歷史冊子,點點頭:

「不錯,是五千關寧軍,而且史書上明確記載,在這支部隊里有一個大名人叫做——」

他拖長了聲音,臉上也顯出一絲復雜表情:

「吳三桂!」

…………

下面一陣騷動,有人開始叫嚷「連他一塊兒干掉算了!」,不過更多人也和趙立德一樣表情復雜。這里的人都知道吳三桂是個大漢奸——但那是十多年以後的事情。眼下這位才剛滿二十歲的年輕人在大明軍中人氣極高,號稱「勇冠三軍,孝聞九邊」,更被整個關寧軍體系視之為明日之星,未來的關寧軍首腦人物。

就在剛剛過去的崇禎四年,那場給明帝國帶來太多麻煩事的大凌河之戰中,奉令支援大凌河城的錦州總兵吳襄打到一半臨陣脫逃,居然連一手提拔他的大舅哥都不管不顧,還連累了其他明軍全軍覆沒,結果被理所當然的逮拿下獄,號稱要革職嚴懲。

不過這時候的遼東關寧軍已經有了軍閥化趨勢,關外部隊自成體系,明廷雖然拿下吳襄,卻不敢怎么當真懲罰他,最後不痛不癢的給了個「原任戴罪,立功自贖」的判決。而所謂「戴罪立功」的機會,就是這次山東叛亂了。關寧軍對付滿洲外敵不行,打打叛軍還湊合。在歷史上也正是憑借此次平亂山東的戰功,吳襄不但官復原職,還更進一步,升為都督同知,順帶可蔭封一子。

但是在有了短毛的這個時空,這位吳總兵還能不能通過山東平亂撈到如此戰功就很難說了,對此李老教授到沒有立即做出決斷,他只是溫和的著解席——計劃中此次山東攻略的總指揮官。

「怎么樣?小解,你覺得有那必要嗎?」

解席皺著眉頭考慮半天,最終卻搖搖頭:

「理論上我們是步兵,能有騎兵協同作戰當然最好。可是關寧軍在這方面劣跡累累,大凌河之戰,錦州之戰,還有當下還沒發生的松山大戰……丟下友軍自顧自逃命的事情他們可干得太多了。」

「不錯,我們在打仗時如果有一支明朝騎兵近在身邊,哪怕他們號稱是『友軍』,也實在讓人不能放心啊。到時候反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防備,得不償失。」

旁邊北緯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也是預定的軍事指揮主官之一。有這兩位說話,基本上可以做出決定了。

「那么……」

老爺子一錘定音:

「我們的動作就要快點兒了,爭取在明軍大舉介入以前,把事情解決掉。」

---------------------------------------

200年的最後一天,預祝大家明年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