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四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下)(2 / 2)

他原想換不到軍火就換些玻璃器和西洋夷貨也行——這在四川都是稀罕東西。卻沒想到這邊拿出來的商品目錄竟是那么豐富,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談判的後半截子,那位王參將一直在著手中介紹冊子走神,龐雨等人這邊說話都沒怎么聽進去。

所以雙方最後只是作了個簡單的口頭約定,具體交換內容和價格要等到這邊戰斗結束,大家去登州府到實物之後再詳細商定——這場戰斗很快就會結束的,這一點毫無疑問。

此後一段時間,雙方就在一種很和諧的氣氛中度過。在確定了合作關系之後,瓊海軍與川軍的關系愈加緊密。王參將等一干人對這邊也完全沒了戒心,彼此交流起來極其直率,對於龐雨等人所希望了解的大明軍中情況,以及當前行營軍形勢等等雜務,只要是他們知道的,基本上就是問什么答什么,毫不隱瞞——現代人可以通過歷史記載了解到很多奇聞軼事,但對於這些常規性知識,反而很缺乏。他們之所以盡量結好川軍,就是想在這方面多加補充。

計劃完成的不錯,他們了解到很多原本不清楚的事情,尤其是關於山東行營內部。不過,在熟捻了之後,王參將那幫人說話卻也不象原來那樣拘謹客氣了:

「……格老子的解兄弟啊,你們都給那個姓錢的龜兒子騙了哈居然才給個守備?……芝麻綠豆點大的官噢」

——按照老王的說法,在明初時守備還算個有點權力的官兒,但到現在已經不行了。也就比指揮五十人的小旗,指揮百人的總旗要大上這么一點。真要打起仗來,一個守備最多指揮個三五百人。象解席這樣手下有兩千精兵的,怎么著也該封到游擊,參將一級,若是以戰斗力論,做個總兵也是綽綽有余。

所以解席那次去拜見上官,幸虧是按他們自己的軍制,報了個「瓊海軍團長」而非「登州守備」官銜,否則在場任何一個將領都要比他高至少兩級,見人矮一頭再要硬邦邦那真成笑話了。事實上,也正是由於穿越眾這邊對明朝軍制不熟悉,稀里糊塗隨便接受了一個小小守備官銜,才導致山東行營這邊認為他們很好對付,一開頭便想要給個下馬威教訓一下,以便加以收服——結果反弄到現在這般難堪境地。

隨著與瓊海軍的關系日益深化,王參將他們所屬川軍在山東行營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老王本人就好幾次被叫到中軍大帳去匯報情況。因此他也能得到不少有關行營的最新消息。

大明山東行營的那些長官們現在都有些後悔了——他們沒能壓服瓊州軍,反被對方鬧得下不了台。在任何一支軍隊里面,有這么一群不聽上司命令的家伙,都是極其令人頭痛的事情,而他們卻又拿瓊海軍完全沒辦法。

這確實很讓人難堪,所以現在朱大典等一干人只希望能盡快攻下黃縣縣城,結束這場對峙。攻城最好是用火炮,可偏偏他們手頭的火炮數量不足——最近從行營那邊傳來的消息是朱大典派人去登州府,試圖把府城上安裝的火炮拖來協助攻城,結果派過去的人回報說登州城牆上已是「寸鐵皆無」,天曉得先占了城的短毛把那些炮弄到哪兒去了。

行營的幾位官員得報後都很郁悶,這回就連高起潛也沒敢提出來要找瓊海軍要大炮。他們只好咬著牙命令諸軍加緊攻城設備的制造,希望不必借助火器之力,僅以傳統方法就能攻下黃縣。

解席他們這邊則是對於後方兄弟刮地皮的能力深表滿意,同時很有耐心的等著好戲。他們沒有等待太長時間——大明崇禎五年九月廿二日庚戌,也就是公元一六三二年十一月四日,大明山東招討行營終於完成了一切准備,列重兵於黃縣城下,准備將其一舉攻克。

---------------------------------------------------------------------

不好意思,這兩天晚上都出門,沒空寫作,更新遲了點。

還請有票的朋友們請繼續支持下,謝謝

再次提醒:有更新票的朋友,麻煩投在三千字一攔,其它地方都別投,免得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