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四 船上的戲班(2 / 2)

於是自從鄭家船隊加入以後。瓊海軍的每一次靠岸都會演變為當地鹽販子的節日大狂歡,他們幾乎是以一種「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的瘋狂勁頭大肆公開倒賣私鹽,而官方力量非但不阻止,反而也全力加入進去,與鄭家一起瘋狂傾銷著手頭存貨。其結果就是瓊鎮與朝廷的談判尚未開始。幾處沿海城市的鹽價便已經下跌了至少三成。同時按照經濟規律,這股降價勢頭正在迅速向內陸城市席卷過去,估計用不了多久便會沖擊到鹽商們的老窩——揚州。

鄭家商船的加入也使得這支船隊的規模膨脹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剛從海南島瓊州府開出來時是四條大帆船,帶二三十條輔助小船的規模,等過了福建,船隊編號已經要接近到二百!估計除了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大明朝歷史上再也未曾出現過這樣大規模的船隊。

頻繁的商業活動愈發拖慢了北上船隊的速度,以至於連文德嗣都顯出不滿來。但這一回卻是胡雯,郭逸等人反過來勸說他了——鄭氏以及那些權貴商家借著瓊海軍的勢頭這么大肆倒賣私鹽,當然不可能不分給瓊海軍一份利益。雖說瓊海軍眾人並不缺錢,但規矩就是規矩,有這四條大帆船擺在那里,這回的利潤中很大一部分就必須交納上來。

這次北上京城,花費必然巨大,作為團隊大管家的胡雯肯定不會介意手頭多一筆活錢。況且這其中四分之一還要分給「大將軍號」上那些明軍將領和水手的,所以就算文德嗣自己不在乎這份錢,他也不能擋了人家的財路。

慢就慢一些吧,反正都准備好去北京過年了——在這樣的一種寬松愉快的氣氛下,整支艦隊以一種非常悠閑的態度慢悠悠一路向北航行,直到他們收到那封電報為止……

這一日,天氣不太好,瓊海號上眾人不能去甲板上曬太陽,便紛紛縮在船艙里活動。作為一條游船,公主號絕對堪稱這個時代的no.1,就連瓊海號,在經過戰斗改裝後,在確保乘客舒適方面都未必能及得上它了。

餐廳里樂聲悠揚,正在上演一幕福建地方戲曲,不少人圍坐在戲台旁邊,看得津津有味——公主號的餐廳大堂是船上人員活動的中心,這里同時兼作歌舞廳和會議廳使用。當初設計時龐雨等人甚至還考慮過在這里搞一套影視放映設備——他們有還真有相應設備,技術條件也不成問題。只是考慮到船上電力供應畢竟緊張,而且最主要一點是他們的所有片源都是來自於原瓊海號的娛樂室,而那些片子對一百三十九名乘客來說都是早已經反復看過多少遍的老片了,再專門為此搞一個豪華放映廳意義不大,所以後來就取消了。

不過作為替代品,他們最終是在這里頭設置了一座戲台,現在每天都有節目在上演:戲劇,雜耍,魔術……多種多樣。表演人員乃是從瓊州,廣州等地請來,隨船跟到福州,然後在福州下船換成當地戲班,再到泉州更換……以此類推。這個年代的戲班子或雜技團之類本就是需要四處流浪,巡回演出的。能夠登上公主號這條大船,舒舒服服從一座大城市直接轉移到另外一座大城市,不用在路上吃辛吃苦,那些戲班子自然求之不得。更不用說瓊海軍方面給的報酬金額相當高,而戲班成員在船上除了每天固定表演兩三場之外,其它時候都是被當作客人對待的——配有單獨衛生間的標准客艙,二十四小時免費提供的各種精美食物和飲料,以及船上其它娛樂設施也都對他們開放……瓊海軍那些人在這方面還是保持了很多現代人的習慣,比如說他們並不把這個年代的文藝工作者看成是下九流,也不介意和那些人一起分享這優越的物質條件。

故此幾乎每一個有機會登上過公主號的戲班,最終都會把這一次經歷看成是有生以來前所未有的奇跡,在表演上面自然也都盡心盡力。不過這個時代的戲曲娛樂和後世真不能比。無論唱腔還是詞曲都很難入現代人的眼,最多看上一兩場,圖個新鮮熱鬧也就罷了。

到如今集中在戲台子前面的往往是本地人居多,比如那些本應該待在「大將軍號」上的明朝官員,以及這回跟著北上船隊一起行動,背景深厚且跟瓊海軍關系處得比較好的海商首領等一干人——在郭逸和林漢龍等人的邀請下,這些客人們有幸來參觀過一次,之後這公主號的餐廳大堂便成為了令他們最向往的地方,有事沒事都愛往這兒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