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一 一步到位(下)(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

唐健皺起眉頭,想了想,突然問道:

「咱們的技術比起當年閻錫山的兵工廠如何?」

談及機械方面的事物,這可是徐慧的專長,他當即笑起來:

「那肯定是要強得多了,閻老西出了名的摳門,能買舊貨就絕不用新品,機器公差大得要死,我記得咱們機械口子里流傳的不少笑話,就是以當年山西兵械局為原型的。」

「有那水平就行了,我記得在抗日戰爭時期,晉造大眼匣子也算是駁殼槍中的精品呢。」

於是,最終由唐健一錘定音,要求工業組還是把仿制毛瑟軍用手槍放入到了制式裝備的生產名錄中。而瓊海軍的近戰武器體系中除了原本一直在小批量生產,專供指揮和非戰斗人員防身用的仿制五四外,也正式增添了「全自動手槍」或者說「駁殼槍」這一門類。

其實關於自動武器,工業組這一次原本也是有計劃的——在介紹會的最後,馮宇飛又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視頻錄像。當初瓊海號上有個音像娛樂室,里面有一套影碟機放映設備。不過船上所附帶的影像資料並不多,大伙兒困在臨高縣倉庫大院的時候就全看膩了——那時候晚上沒事干除了打牌就是看錄像。到後來甚至連什么「農村養殖技術」,「兒童心理教育」之類科教文衛宣傳片都反復看了好幾遍,以至於穿越眾在這方面個個都稱得上通才。

不過這一次馮宇飛播放的卻並非從後世帶來的成品影片,而分明是用手機自行拍攝的片段——畫面中,一群機械口的小伙子嘻嘻哈哈,正搬運著一台用篷布遮擋住的機器安放在實驗台上。當他們掀去苫布時。一具黝黑粗壯的大鐵家伙,帶著眾人熟悉的鋼制防盾和水冷套筒呈現在大伙兒面前。

「哈,果然是它!」

其實剛才看到外形,會場中大多數人便都認出來了——馬克沁重機槍,人類歷史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槍械。也是一款雖然誕生於十九世紀——發明於一八八三年,卻不但打滿了兩次世界大戰,直到朝鮮戰爭中都還在使用的戰場常青樹。

根據先前的經驗,馮宇飛原以為軍方又會提出若干條修改意見的。最極端的想法,她覺得軍方甚至有可能不再需要這款重機槍——在擁有了同樣具備連發功能的五六沖和駁殼槍之後,馬克沁恐怕會顯得過於笨重了?

不過軍方似乎並不這么想。他們很高興能在裝備序列中增加一款重機槍,只是在局部提出了一些小要求,比如除了傳統的水冷套筒版本外,也要求提供一款使用散熱片的風冷式版本——不過水冷式並沒有被放棄,有些人覺得對於重機槍來說還是傳統的水冷方式最可靠。風冷式的紙面性能雖好,實操中卻很容易因為槍管過熱而出故障。所以最終是要求風冷水冷版本各造一款,經過實測後再決定裝備哪一型。

除此之外倒沒什么大改動了,軍方基本上全盤接受了工業組的設計方案——也就是歷史上原本馬克沁重機槍的樣子。就是在彈葯口徑上大伙兒稍微爭執了一下,有人主張仍然采取七點六二毫米口徑,爭取與步槍子彈通用,這樣在後勤方面可以簡化許多。但也有人提出重機槍在殺傷力和射程上的要求和步槍完全不同,強行要求彈葯通用只會嚴重影響武器效能。更重要的是他們今後肯定會與大批騎兵作戰。面對迎面沖來的高頭大馬,還是粗大一點的槍管和子彈比較讓人安心。

於是在一片「越粗越好」,「口徑才是正義」的呼吁聲中。工業組決定在同為七點六二毫米的長短兩種子彈——分別作為步槍和手槍彈——之外,再增添一款十二點七毫米的重型機槍子彈。之所以直接采用這款大口徑重彈,而非馬克沁原本的十一點四三毫米規格,是為了今後他們再抄襲其它著名重型槍械時,就不用再單獨修改口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