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七 鐵桿(上)(2 / 2)

若是換個臉皮厚一點,功利心強一點的,寫封信道個歉,或者干脆是裝作啥都沒發生過,重新貼上來混個前程其實不難。可瞿式耜不是這樣的人啊——讀書人都好個面子,而且性格大都執拗,瞿式耜更是如此。歷史上他擔任南明兵部尚書,與張居正之孫張同敞死守桂林,被孔有德擒獲,屢次勸降都遭拒絕,最後從容就義。這樣的性格,怎么可能恬著臉去求官?哪怕是跟自己關系最親密的老師也不成!

於是盡管那段時間,鄉里人人都說錢氏既起,瞿氏自當彈冠相慶,連家里仆人都給老爺預備上京起復的行李了,瞿式耜卻毫無動靜,穩坐釣魚台——足足一年半!反而把錢謙益那頭給急得要死。

——錢謙益驟得高位,根基並不穩當,夾帶里沒人的弱點非常明顯。雖然號為東林魁首,在年輕一代士子中很有威望,可短期內能拿得出手,真正可以承擔實際政務的人才卻並不多。先前推薦的那幾個:趙翼趙鳳翔志在兵工,且情商太低嘴巴太臭,動輒得罪人,讓他做個技術人員湊合。可因為有孫元化的例子在前,錢謙益實在不敢推薦他為官。另一門生孫昊孫太初,起初還滿腔意氣,可自從登州府一戰中被瓊海軍震懾之後,卻反而變得消沉起來,連座師的推薦都婉拒了,如今只在兵部職方司上消磨,也不知道是從此喪氣了呢,還是真能沉下心來在基層鍛煉,以備日後一飛沖天?

算來算去,真正在錢謙益手里推薦出去,而且能在短毛那兒站穩了腳跟的,當下也就一個呂宋同知,史可法史憲之了。這位倒是前途無量的——光從短毛手里要來了「大將軍號」這份功績,就足以讓他名正言順升上呂宋知府位置了。而且隨著瓊海鎮與朝廷關系的日益親密——先前只是停止敵對,後來是幫著打仗,如今更要給錢給船了……這么一步步走下去,將來到哪一步很難說,但錢謙益及其門下推薦的這些人,地位肯定是水漲船高,這一點毫無疑問。

可惜這樣的人才太少啦!老錢現在當官兒當得春風得意,唯一讓他感到頭疼的,便是自家派系中人員太少,現在能讓他半夜驚醒仔細盤算的,多半就是這邊或那邊有個好位置,老夫若出手必能拿下——可惜卻沒人去填!若非如此,前段時間崇禎皇帝收拾帝國的財政系統,清理出無數肥缺時,錢謙益這一派系也不至於坐在旁邊毫無動作,只能干瞪眼了。

在此情況下,居然還讓瞿式耜這樣的鐵桿小弟留在常熟鄉下看星星,實在是太浪費人才了。何況兩人之間並沒有鬧什么矛盾,只是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罷了,瞿式耜當初不想自己去冒險,也確實是出於關切之心,錢謙益對他沒有任何心結,仍然是視之為心腹的。

故此在錢謙益第一次從海南島返回北京城的時候,便讓人捎信回常熟,要瞿式耜出來幫他忙了,然而卻只得了一封回信:瞿式耜在信中向老師誠懇認錯,說自己判斷失誤,寫了一堆道歉的話。但對於錢謙益要他出山相助的話題,卻是避而不談。

錢謙益是聰明人,一看之下就琢磨出原因了——自己一時大意了,在那封信中得意洋洋的情緒表現太明顯,要瞿式耜趕緊來幫忙跑腿的口吻也太隨便,刺激到自家這個鐵桿擁躉的自尊心啦!

這可咋辦?——沒辦法,文人計較起面子來比女人更甚,錢謙益自己也是文人,而且還是其中最頂尖的那一類,對此當然深有體會。只能花時間慢慢挽回。

……前前後後寫了三四封信,隨著錢謙益官職地位的提高,信中的語氣口吻卻是越來越溫和懇切。時機也要斟酌,不能說前一封信才發出去後面馬上就跟著奪命連環催。總得等上幾個月才好繼續……這年頭生活節奏慢,也就是短毛那邊才動不動以分秒計時,在大明朝的其它地方,包括常熟在內,一個話題持續上個把月,乃至於年許,才會有下文,這才是正常的。如果操之過急,反而會被認為不庄重,不正式。錢謙益先前犯了這方面錯誤,如今也只好耐下性子,慢慢把這全套水磨功夫作齊。

好不容易,才把三辭三讓,半推半就那套文化人之間的把戲給做全了,一年半也過去了——這還虧得瞿式耜跟老錢是死黨,鐵桿,彼此間知根知底的,中間沒鬧什么矛盾誤會,就是按照「傳統」馬馬虎虎走了遍形式,基本上還算是節約時間的了。

然後瞿式耜終於收拾行李上京師了,他今年才四十四歲,正是年富力強最能干的時候,要說不想當官肯定是假的。而錢謙益這邊對他也是極其看重,否則也不會花費這么多功夫竭力籠絡。如今兩人重新見面,一個大談求賢若渴,另一個則連道恩師慧眼,再加上陪客的兩位錢家幕僚:陳在竹和錢養先也都和瞿式耜早就熟識,小花廳中一派和諧氣氛。

酒酣耳熱之余,自不免談及瞿式耜的去向——位置是早就為他留好了的:台灣東寧府同知,雖是新附之地,但在短毛的管理之下,據說富裕已不下於江南大埠,至少報上來的錢糧數字差不多。而且那地方尚無知府,過去就是實打實的第一號人物,手握實權,絕對屬於頂尖好缺。吏部那里已不知道為此打了多少官司,若非錢大尚書早就放言預訂,又是在短毛的地盤上,朝廷不好隨便塞人過去,怎么可能保留到現在!(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