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三 新的合作(一)(2 / 2)

在用餐區的入口處,幾個大字在一面布招上高高飄揚:

「十文吃飽,廿文吃好!」

倘若是後世之人,過來看到這一幕必然感覺非常熟悉——沒錯,這里實行的乃是快餐店制度,一切只求簡單,快捷,以及便宜。客戶在這里只需要花費十文錢便可以吃到一頓包括熱菜熱湯在內的簡單快餐,若是再願意多花十文,就可以加一個類似於紅燒肉這種大葷了。

相對於這個年代北京城的平均物價,這價位其實不算太低,但也絕對不貴,京城里一個普通平民勞作一天,賺個二三十文,正好可以在這里吃兩頓飯。

這里原本只是瓊市坊中專供內部工作人員休息吃飯的地方,但每次開放時都會有大批顧客要求在這里「蹭」一頓,而人家也講的理直氣壯——咱又不是不給錢。就是圖你一個方便快捷么,況且菜品也確實不錯。

於是後來干脆對外營業,生意立馬就變得無比火爆。瓊市坊周邊本來有不少大小餐館的,這下子除了那些上檔次,與快餐店不構成直接競爭的,其它原來紅紅火火的小餐鋪子一下子全都沒了生意。

不過這樣的情形並不長,因為瓊市坊中很快就發現,他們實在提供不了那么多份餐食——主食副食調料都不缺,但是沒那么多人手去做。於是他們改變經營思路,把周邊小食鋪子也一並引入進來,采用委托和連鎖模式,這才終於能夠扛得住天天爆滿的快餐區人流。

但也只是在目前階段能頂得住而已,在他們內部的商業分析和預測報告上,這部分人流和交易量的增長趨勢是那么明顯,以至於就連陳大雷這個不太懂短毛那些商業理論的總經理也能看出:必須要擴大經營規模,否則很快又會陷入到先前顧客太多,支應不過來的窘境中間去。

「目前主要是有兩部分比較緊迫:一是場地,二是燃料……大米白面什么都還好,反正有南方支應著,可以從天津那邊源源不斷走水路運過來;蔬果干菜之類,好東西咱們自己從南方運,大路貨花點錢到城外各家庄子上采買,也能配得上,但是燒的東西不可能走這條路啊,全靠外頭運就太貴了。」

「另外就是作食行的,終日間油煙彌漫,味道大得很。距離其它商貨鋪子肯定是越遠越好。現在已經是放到坊市最邊緣了,但還嫌太近,布匹和綢緞那些部門已經提過好幾次抗議了。如果規模再擴大,估計那邊的部門經理都要起來造反了。」

——內部例會上,陳大雷正捧著綜合計劃書向他的幾位頂頭上司,或者說是來自瓊島本部的幾位「欽差大臣」作匯報。這幾位「欽差」都是女性——安娜是持有茱莉的委托書,算是正兒八經作為那位忙著生孩子的霸道女總裁之全權代表,前來視察貿易公司北方分部的。而朱月月則是以財務總監的身份前來核對賬目,檢查財務。另外胡雯,王嬌嬌和蘇暮雪作為貿易公司的大股東,身上也都掛著理事,監事之類的牌子,坐在這里聽他匯報還真是叫名正言順。

只是名頭雖正,真正處理起事務來,還得看實際本事。這幾位「欽差」中也就安娜對貿易公司的實際商業運作狀況了解多一些,可她之前也只是個大小姐啊,所學到的商貿知識都是朱莉手把手教導出來的所謂「現代經貿理論」,要不就是當年在意大利家族中耳聞目睹的一些相關內容,跟大明京城的商貿圈實在搭不上邊兒。

而胡雯等人就更不是這塊料了,況且她們來京師也不是干這個的。這時候坐在這里更多是為了幫安娜壯聲勢而已,聽陳大雷居然拿具體問題出來咨詢她們,胡雯先是稍稍皺了皺眉,然後問道:

「是否一定要擴大規模呢?就保持現在的態勢不好嗎?」

「如果這樣的話,要么提價——快餐的最大優勢就沒有了。要么只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但那樣一來勢必得罪很多顧客。而我們開設快餐業務的最主要目地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爭取個好口碑,為此還一直在向窮人免費施粥呢,搞到反被人罵就得不償失了。」

陳大雷臉上帶著笑意從容回應道,於是胡雯點點頭:

「好的,我知道了,先放這兒吧,我們商議一下,回頭給你個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