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第三只看不見的手(2 / 2)

而這道奏疏,足以挑動天下人敏感的神經。

因為任何人都不相信,鄧健上這道奏疏,有太多的內情,這可是天策軍的長史。

房玄齡想了想道:「諸公多慮了,陛下並無此意,陛下是何等人,怎么會分不清輕重呢?」

「呵……這可不見得吧。」那劉忠頗有幾分氣急敗壞。

試問坐在這里的人,哪一個人家里不是有許多的土地的?

劉忠冷冷地道:「房公可不要忘了,天策軍在兩個月之前,突然移防宮中,這難道就不是征兆嗎?陛下何以連禁衛都信不過了呢?」

一言驚醒,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若是繼續去聯想,還真是……越來越清晰了。

陛下沒有做聲,但是並不代表陛下沒有想法,不是?

現在陛下的心思,大家是越來越難猜測了,從天策軍移防,再到鄧健的這道奏疏,甚至再聯想起前些日子,陛下對百官的失望,這由不得人去多想啊!

房玄齡又是搖頭道:「不可多做聯想。」

劉忠便綳著臉道:「那么,倘若房公一味否認,我就問你,能否立即申飭鄧健,或者直接罷黜這鄧健,以儆效尤。」

房玄齡下意識的就道:「這天策軍非三省可以節制,三省如何能罷黜他?」

「這就是了。」劉忠不甘心的道:「所以鄧健才上這一道奏疏,目的已經不言自明了。天下授田,這是無稽之談!可現在種種的跡象,難免讓人擔憂。」

「不妨如此,我這便去見聖駕,問明陛下的心意?」房玄齡苦笑著道。

眾人都搖頭。

劉忠更是忍不住地出言諷刺道:「若是直截了當的去問陛下,陛下十之八九是要否認這是他的意思的。陛下乃是馬上天子,怎會不知徐徐圖之的道理?他現在不過是先讓鄧健吹吹風而已。若是我等束手無策,將來再繼續收緊,最後一步步謀劃,才可成事。只是到了那個時候,我等還有立足之地嗎?」

房玄齡也不禁火了,說問陛下,陛下矢口否認,你們不相信。將這奏疏留中不發吧,你們又存疑慮。那到底要怎么樣?

房玄齡也冷起了臉來,只道:「此事……再議。」

再議……

還能怎么再議?

無數針對著鄧健的怒火,似乎已經開始醞釀了。

可是……這個消息終究還是出來了,而且速度很快,無數的流言蜚語傳的滿天飛。

緊接著,李世民親召百官,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鄧健這奏疏……確實有些荒唐,這是無稽之談。

可是沒有效果。

因為李世民不可能把心挖出來給大家看。

你是皇帝,你最大。

可大家都覺得你李二郎,想挖大家的根哪。

於是乎廟堂上鬧的不可開交。

而最直接的後果,則是直接體現在了市場上。

地價暴跌。

是的,每一個人都想跟李二郎拼命,只要你李二郎再說一句授田,大家就和你拼了。

每一個人都磨刀霍霍,就等著你李世民敢冒天下大不違,干出這等喪心病狂的事來。

可是市場是不講這個的。

市場就是……大家察覺到了這可能出現的危險。

畢竟當今皇帝也不是省油的燈,說不定他就真的掀桌子了呢!

他這桌子一掀,大家能把他怎么辦?像當初對付隋煬帝一樣,讓李二郎人心盡失,大家一起動手,反他娘的,保住自己的土地要緊,這沒有錯。

可是……李世民終究是李世民啊,這是一個神話級別的人物,至少他創造了許多不可能人力完成的事。

那么……任誰都要顧慮將來土地當真被剝奪的風險了。

這就如同一柄懸在每一個人頭上的劍,你懷疑它可能會掉下來,也可能不會掉,但是只要你無法確保它一定不會掉下來,你就會產生顧慮。

而這種顧慮和恐慌的情緒,投射到了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

哪怕李世民再三下旨,表示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可人的內心恐懼卻是無法破除的。

於是一些小門小戶,開始賣地,地價不斷的下地,已經到了臨界點。

出人意料的是,往年的時候,那些小門小戶一旦開始賣地,往往更大的世族會想盡辦法吃進,最後導致世族的土地越來越多。

可是這一次,一方面是世族沒有足夠的資金。另一方面似乎也被這恐慌所感染,居然坐看著……土地的價格不斷的暴跌。

此時……

一直穩如磐石一般的太原王氏,終於坐不住了。

他們買了不少的精瓷。

可是對於抵押土地繼續投資,卻是表現出了極大的警惕。

有人會為了暴利而一下子上頭,也有人……依舊還能堅守著底線。

可現在……太原王氏也感覺自己有些頂不住了。

一方面,是土地的價值不斷地下跌,甚至還存在著可能出現巨大動盪的隱患。

而另一方面,投資精瓷一本萬利。

賣地的風潮開始席卷。

拿土地去質押的風潮更是甚囂塵上。

在王氏族人們商議了一夜之後,他們終於有所行動。

投資精瓷……

眼下投資精瓷,才是天下唯一能夠保本和圖利的手段,其他各家,已經借此賺了個盆滿缽滿,王家不能甘居於後!

於是第二波質押土地的熱潮……已悄然而來。

而精瓷的價格……終於飛天了。

七十五貫……

這瘋狂的價值……已經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在不斷上漲的這個過程中,不知多少人,曾認為這精瓷的價格會有被打下來的可能。

可是……這些如陳正泰這樣的人,預言精瓷價格上漲過快,質疑其價值的人,卻一次次被新一輪的暴漲所打臉。

人們嘲笑那陳正泰,都說陳正泰這狗東西,早就被人把臉打腫了。

可與此同時,再沒有人相信,這么個玩意,會有跌價的可能。

精瓷似乎變成了春秋時期諸侯們的青銅鼎,誰家鼎多,誰就比較牛叉一些,市面上,所有人傳聞著某某某家有多少精瓷,而後發出嘖嘖的稱贊。

在價位達到了七十五貫的時候,已經不再有人相信,這東西會有跌價的可能。

它已成了神話。

這反而更加推高了它的價格,如今市面上賣精瓷的人,幾乎已經成了傻瓜一般的存在。

你三十貫賣了,就意味著損失了四十五貫,四十五貫啊,多少年不吃不喝才攢來的。

到了月末,則已到了八十一貫。

……………………

第二章送到。求月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