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蓮花峰,斬魔台(2 / 2)

桃花 烽火戲諸侯 4110 字 2020-09-04

一口鎮妖井,亦是與鄉野間隨處可見的水井無差。

大概這些年斬魔台唯一的異樣景象,就是多了一位被鎮壓在此的女子大修士,南瞻部洲觀音座,蓮花峰峰主納蘭平生,龍虎山對她態度曖昧,捉而不殺。

今日斬魔台上,天色清明,日懸中天。

一條青色長線急速飛掠而至,最終一道修長身形飄落在山巔,是一位玉樹臨風的年輕人,身穿天師府尋常道士的灰色道袍,並不背負或是懸佩桃木劍,而是腰挎了一柄極長的長刀。

斬魔台是龍虎山的三大禁地之一,按家律非大小天師不得登山,一般而言,龍虎山的十數位外姓天師,出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忌諱,也不太愛來這里。即便是招待貴客,也最多是去往稍矮的飛升台,主客雙方一同俯瞰人間,欣賞大好山河。

年輕道士相貌英俊,神色冰冷,便是見識短淺的市井百姓,也會覺得此人定是刻薄寡情之輩。

當他看到那位盤腿而坐的女子背影後,眼神才流露出一絲罕見的溫暖笑意。

他也盤腿坐下,坐姿松垮,顯得十分隨意,兩人相距不過一丈。

年輕道士開始自顧自講述,這次下山游覽諸多王朝邦國、名山大川的奇聞軼事,不溫不火的語氣,卻說著驚心動魄、盪氣回腸的經歷。

哪怕是堂堂一國君主,在年紀輕輕的道士嘴中,都如螻蟻一般,種種縱橫捭闔的帝王手腕,似乎到了他這里,就只剩下滑稽可笑了。

至於那些沙場廝殺的武將殉國、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他更是說得雲淡風輕,不起半點情緒漣漪。

惻隱之心,人之常情。

此人仿佛先天就沒有。

他第一次轉過頭,凝視著那位女子的側臉,有些好奇問道:「我聽說你的情劫種子李洛,約莫二十多年前,籍籍無名死在了南瞻部洲,好像是一個叫商湖的小地方,潦倒醉死,也真夠窩囊的。至死都不敢來這斬魔台看你一眼,你當真鍾情於如此庸俗的男子?雖說他當年一怒之下,神通盡出,在龍虎山也耍過一次大威風,可為何一次手搓便如此心灰意冷?」

女子無動於衷,原來她在低頭讀書,那本書籍攤開放在她腿上,她讀書極慢極認真。山巔罡風大振,但是她也好,他也罷,四周都只是和煦清風微微拂面而已,每當她讀完一頁內容,便會有清風幫著翻過一頁書。

若是在龍虎山,年輕道士漫不經心地施舍一個正眼,都能讓無數黃冠道姑受寵若驚,在龍虎山之外,更是有無數驕傲自負的宗門仙子,獨獨對他愛慕得死心塌地。

他對於女子的冷漠,不以為意,微微仰起頭,望向遠方,「看來如我猜測那般,你對那位佛子出身的上代蓮花峰客卿,根本就沒有用情至深。如此正好,以後你我互殺一次,各憑本事,證大長生,得真大道。」

女子伸出一只腴瘦恰當的美麗手掌,真可謂芊芊玉手,輕輕按住書頁,感慨道:「證大長生,得真大道。不愧是天之驕子才能說出的話。」

年輕道士何嘗聽不出其中暗藏的譏諷。

天之驕子,百年一遇,不世出的修道天才,龍虎山千年最驚艷的外姓天師,等等,一大串頭銜,路邊爛白菜一般,全部一股腦丟在他身上。

而袁春風這個名字,確實也當得起這些溢美之詞。

就連遠在南瞻部洲蓮花峰的侍女裴青羊,也聽聞他的大名,對他的人生履歷,如數家珍。是年輕一輩道士的領袖,是掌教大真人的閉關弟子。誕生時就獲得了桃木劍「鍾馗」的萬里認主,年少時獨自離家,行走千萬里,終於來到這座道教南方祖庭,先被拒之門外,便在玉髓峰下結茅而居,只憑一部道統最入門的單薄冊子,就能夠體悟天心,最終被「張家天人」張煌京收為弟子,並且驚世駭俗地師徒兩人一並閉關悟道,出關之後,祭拜天師府歷代祖師,竟然獲得了龍虎山開山鼻祖的那一襲羽衣,號稱天人附體。

他下山先後兩次游歷,一次次降妖伏魔,一次次替天行道,威名遠播,以至於世人每每談及龍虎山,必繞不開袁春風。

有妖魔作祟處,必有人思春風。

說這句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龍虎山當代掌教張煌京。

難怪山下會有人傳言,張仙人有意打破「非張氏後裔,不得執掌龍虎天雷印」的祖宗之法。

袁春風笑問道:「觀你們蓮花峰近年氣象,有烈火烹油之嫌,需不需要我出手?反正去哪里都是游歷,去趟你家鄉也好。」

她依然默不作聲,不置可否。

她一襲大袖綠裙,不染纖塵。

袁春風又說道:「我還聽說你們蓮花峰的現任客卿,是個洪福齊天的幸運兒,只不過我估計下場不會太好。因為如今蓮花峰的當權人物,根本就無意讓他繼承那份衣缽,從頭到尾,那家伙都被蒙在鼓里,不曉得為何他那個客卿,怎么就比趙龍圖吳搖山差那么多。恐怕他根本不知道,其實趙龍圖和吳搖山,是在成為客卿後,才修為暴漲的,尤其是吳搖山,上山之前,修為甚至還不如他。」

納蘭平生終於開口道:「袁春風,你心亂了,是因為那個宿命里跟你有十世姻緣的女子吧?」

並未攜帶那柄桃木劍的袁春風搖頭笑道:「孽緣而已,一劍斬之。」

他此時膝蓋上橫放著那柄長刀。

名為崢嶸。

這柄刀曾是白帝城城主的一生摯愛,那位魔道巨擘在轟轟烈烈戰死之前,此刀幾乎從不離身。

納蘭平生總算第一次正視他,笑問道:「如果那女子到了山下,你見還是不見?如果見了,會說什么?」

袁春風瞥了眼她手里的書,無奈道:「我就納悶了,你堂堂蓮花峰峰主,一個能夠跟那兩位老妖婆打成平手的練氣士大宗師,為何痴迷於這種俗不可耐的才子佳人?山腳下那些窮酸秀才為了養家糊口,才搗鼓出來的騙錢東西,甚至有些還俗艷至極,你怎么就如此愛不釋手?」

似乎唯有此事,她才有說話的興致,微笑道:「書上說了,凡紙上之可喜可驚,皆胸中之欲歌欲哭。」

袁春風伸出手指,輕輕敲打自己的眉心,嘆息道:「不可理喻。」

納蘭平生收起那本書籍,緩緩站起身,來到那根鎖龍柱附近,鐵柱之上,遍布一連串篆刻無數符籙的鐵環,皆有金色絲線纏繞鐵環,然後隨風飄盪出去,最終那些金線悉數消失在山崖外的滔滔雲海中。

之前她每走出一步,斬魔台的地面上便泛起一陣陣光華,諸多雲紋符籙一閃而逝,古朴庄嚴。

袁春風跟著起身,和她並肩而立,斬魔台則無絲毫異樣,他輕聲道:「外界都覺得龍虎山鎮壓了你這位觀音座的峰主,是為了方便彰顯我們道門的威風,但你我心知肚明,只要你想走,我師父根本不會攔阻於你。」

袁春風問道:「你是在逃避什么?還是在等什么?」

納蘭平生的嗓音空靈悅耳,「我雖修為尚可,不懼世人。可惜不善謀劃,一步慢,步步慢,一步錯,步步錯……」

袁春風靜待下文。

她突然眼睛一亮,笑道:「有本書上說,今生錯過,就會生生世世錯過……寫得真好,你和那位女子,就是如此啊。」

年輕道士哭笑不得。

有些女子,一眼望去,清澈見底。

有些女子,則恰恰相反,任你看了千百眼,也看不透她。

袁春風對於那個不知是宿願還是宿怨的陌生女子,全無好感,甚至還有一絲天然的憎惡。

聽說她如今已經離開蓮花峰,往龍虎山行來。

袁春風扯了扯嘴角,腰間那柄古刀崢嶸,似乎感受到主人的殺意,微微顫動嘶鳴,雀躍不已。

納蘭平生抬起手中那部才子佳人小說,冷不丁說了一句,「這本書上有句詩,叫暑退涼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崢嶸。那女子總歸是可憐之人,你又為何不願適當補償一二?」

袁春風語氣冷淡,「大道無情。」

納蘭平生打趣道:「那你可做不了這些小說里的翩翩佳公子。」

袁春風朗聲笑道:「這類綉花枕頭,我袁春風一劍出鞘,能殺掉幾萬人。」

年輕道人的師父,張煌京曾經告誡過他,修行之人,鋒芒過盛,不合道法。

袁春風確實就像一把半出劍鞘的神兵,將出未出,最傷旁人心神。

只不過這位得意弟子仍是一意孤行,連張大真人的諄諄教導,也當做了一縷耳旁的春風。

袁春風輕輕踏出一步,腳下一座山岳轟然震動,只見他伸出一只手,輕輕一抓,一大把金絲便被他攥在手心。

剎那之間,雲海之中,無數條蛟龍翻滾游盪,天地異象!

袁春風大笑一聲,御劍而走,「下次登山,我幫你捎帶一本新鮮出爐的神仙志怪小說,是說一位年輕道士的斬妖除魔傳,在這一洲版圖上,廣為流傳!」

她皺了皺眉頭。

在袁春風瞬間飛劍遠去百余里後,一道矮小身影憑空出現在斬魔台崖畔。

是唇紅齒白的小道童模樣,若非他身上那一襲尊榮至極的黃紫道袍,恐怕誰都不會將這位「稚童」,跟張家天師聯系在一起。

納蘭平生笑道:「掌教真人今天這么有閑情逸致,來賞景?」

「小道童」面無表情道:「你若敢毀壞袁春風的大道,貧道就能打爛你蓮花峰的千年基業。」

她淡然笑道:「你們師徒倆,還真是一路人。」

威震四洲的大天師張煌京冷哼一聲,一閃而逝,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納蘭平生走回原位,繼續坐下,開始翻書,看得津津有味,樂在其中。

哪怕她都已經翻來覆去看了七八遍了。

修行路上無好人。

痴兒只在書中有。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美好眷屬。

她一邊讀書,一邊嘆息,合起書抬起頭,眺望遠方。

玉渡山那邊的桃樹,又見桃花開遍,贏得個天真。

————

這位蓮花峰峰主。

她雙眉極長,不似柳葉如狹刀。

————

有位手腕系酒壺的木訥女子,離開南瞻部洲之後,又行了遙遙百萬里,臨近龍虎山,便不再御劍飛行,一瘸一拐,開始步行。

一路行來,她好似什么事情都沒有做,就躋身了陸地劍仙。

期間,曾有大修士隔岸觀火,親眼見她一劍對敵,陣斬數十位試圖殺人劫寶的野路修士,觀其氣象,贊嘆不已。

這位橫空出世的女子劍仙,殺力之大,戰力之強,冠絕南瞻部洲,能抵得上一個半專修符籙的道教真人,兩位儒家聖人或是佛門羅漢!

她要仗劍伏龍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