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主帥人選(2 / 2)

陸秀夫心里默算下說道:「不對啊,陛下,禁軍一共有七萬多人馬,而這三路大軍所吸收的禁軍只有三萬五千人左右,還有多出一半的禁軍沒有去處。」

我笑道:「君實,你算得沒錯。禁軍中有不少老弱病殘,借這次機會可削除軍籍,回鄉務農,或任便居止吧。朕說明下,這點不僅僅是針對禁軍來的,各戰區也需要淘汰不合格的將士,為我朝募兵制的改革做好准備。」

「是,陛下聖明。」

「接下來,大家商議下這廣南戰區的主帥人選。」

這一次,賈似道難能少見地率先言道:「陛下,老臣保舉我朝殿前副指揮使范文虎擔當此職。范副指揮使從軍多年,身經百戰且又常年管理禁軍,所以臣以為,遠在千里之外的廣南戰區統帥人選,范大人是不二人選。」

「恩,師臣之舉薦,朕會優先考慮的,各位,還有其他的人選嗎?」

「陛下,臣也認為范文虎適合此職。」兵部尚書范文煥也附和道。

直覺告訴我,賈似道一黨爭取廣南戰區統帥之位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在這之前,人人都在猜測這三支軍隊的統帥會是誰?大家一致認為御林軍統帥會由我身邊的寵臣擔任,大多數人猜測的是陸秀夫,幾乎沒有人猜到會是太後之弟謝道臨。對於臨安戰區統帥的人選,猜得最多的是由范文虎出任,原因是范文虎本身就是禁軍中軍職最高者,也有人猜測是賈似道兼任,根據平衡法則,皇權和相權各居其一,皆大歡喜。至於廣南戰區,似乎沒有多少人有興趣,畢竟太過遙遠。

賈似道放棄臨安戰區,轉向廣南戰區,倒是符合兵法之道,集中力量攻擊弱點。

只是廣南戰區離臨安十分遙遠,范文虎願意嗎?

我想了想問道:「范愛卿,你自己覺得呢?」

范文虎忙道:「臣聽從陛下安排,臣願意為陛下守衛疆土。」

「恩,愛卿有此志向,朕會慎重考慮的。」

「謝陛下。」

我繼續問道:「還有何舉薦嗎?」

在議論臨安戰區主帥時,賈似道一黨集體不語,輪到推舉廣南戰區主帥時,則只有賈似道一黨提議,其他人似乎默契地在配合著。

來還是能夠擔當一方統帥的將領的確太少了,我暗自嘆道。像歐陽建青,夏青等年輕人資歷尚淺,即便是陸秀夫,文天祥等人也暫且無力出任封疆大吏。官場之道並非只能力,還要其綜合實力。雖然歷史上的范文虎總打敗仗,但其在朝中的資源人脈卻是足夠的。當然,這是建立在相權一黨的基礎上的。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皇權相權之爭中,賈似道雖然落於下風,但其勢力盤根錯節,也不是我輕輕松松就能收回的。

宋理宗後期,賈似道在朝中潛心經營了十余年之久,可以稱得上是權傾朝野,而宋理宗又少管朝事,無形中就給人們造成了一種賈似道就是宋朝當家人的印象。就連北方蒙古的高層也是如此認為的,因此在蒙古人的決策中,把「消滅」賈似道作為首要大事,他們一致認為,宋朝如果沒有了賈似道,一定會亂成一團。

自郝經回歸後,重新審視了宋朝的朝廷,自蒙古所掌握的宋朝情報來,郝經潛意識地感覺到宋朝的新皇帝才是更加可怕之人,然而,郝經畢竟沒有和我這位新皇帝打過交道,所以,也僅僅是停留在猜測階段,並不能改變蒙古對於宋朝的既定國策。

歷史上的忽必烈對於賈似道的評價就很高。在《元史》中,忽必烈曾經說過這么一段話,「上曰:『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這段話是忽必烈對於賈似道的評價之一,意思是說,敵軍城里面只有個姓賈的置帥(制置使),你帶領十萬眾不能勝,打了數個月也沒拔下這座城池,你們的罪過啊!

陸秀夫小心翼翼地答道:「陛下,暫時沒有。」

如果按照推薦的名單,御林軍主帥屬於皇權後權一派,廣南戰區主帥是相權一黨,臨安戰區則屬於中間派別,這倒也符合了平衡法則。

我見眾人又開始沉默起來,便道:「既然如此,那也按照朕前面的說法,各位有合適的人選可以上奏於朕。」

臨安戰區主帥的提名只有三人,我已經嫌少了,沒想到廣南戰區主帥的提名竟然還要少,只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