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節閱讀_9(2 / 2)

卡車開得快,山風兜面打在了諸時軍的臉上。兩旁的巍峨群山如斗轉星移,不停地在老人眼錢掠過,入了秋,當地雨水充沛,河流很是湍急,紅色楓葉在赤紅色的河水漩渦里打著轉,卡車則在群山懷抱里打著轉。

「小鮮,外公給你說說赤水河的由來,」諸時軍吃了幾口赤水河風,面上跟喝了酒似的醺醺紅著,講起了故事來。

一旁的三狗子先是支著個耳朵有一句接一句的聽起來,諸時軍講起故事來,語速不輕不慢,聲音又似名酒般醇厚有力,把駕駛座上的一大一小兩人都聽得入了迷。

接下來的一小時車程,就在了曲折跌宕的赤水河流和諸時軍的敘述聲里很快就結束了。大概是早上十點不到的樣子,諸葛村那一卡車的人算是到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白家古鎮。

村長從車斗上下來,高聲對村民們說了一通,「都記得了,大的管住小的,走親戚今晚不回去的到我寫個名字,下午三點前,過時不候。」來的時候。村長點過人頭,加上小鮮諸老爺子,一輛車坐了二十八人。走親戚和進縣城的有十二個人,走掉的人剛好空出位置用來堆村民買回去的東西,每個人能分到一籮筐大小的堆放地。要是換成了趕大集,三狗子這輛可就不夠用了。

「老爺子,您一個人帶著小鮮沒問題?」二十人中,也就村長是來辦正事的,今年村里欠收,鄉政府不肯發放村里的糧食補助款,村長只得是跑到鎮政府里去,看看能不能盡快把錢發下來。

「沒事,我也就去鎮上的糧食收購站看看有沒有合用的水稻種,再帶著小鮮在鎮上走走,喝杯茶就回去了。」諸時軍托著村長老婆買了些新鮮的果蔬肉魚,打聽了糧食收購站的地址,帶著小鮮找了過去。

白家古鎮位於滇南黔北交界,是個有五六百年的古場鎮,雲貴一帶是少數名族和漢族聚居,白家古鎮也不例外。在解放前後受戰亂波及較少,當地很好地保留了明清古鎮的風貌。七年前剛被國務院劃為了國家級古鎮群落,幾年來在旅游的帶動下,鎮上也繁華了起來。

三狗子的卡車是停在鎮口的,諸時軍帶著小鮮穿過了座痕跡斑斑的石門,鎮口栽了株百年古樹,聽諸時軍說那叫白榆。

小鮮瞄了幾眼,她現在也確定了,在鐵品空間的幫助下,她最多也就只能看透五十年以下的樹木的情報,上了百年老樹她就無能為力了。

爺孫倆再往前走,鎮內隨處栽種著葉片闊大的芭蕉樹,可惜已經過了芭蕉季,沒能看到成串黃蕉掛滿枝的美景。芭蕉樹擋不住沿街而建的的吊腳樓,大多數的樓年歲都比諸時軍還要大。

沿著白家古鎮的那條窄石街,走了幾步後,街道上熱鬧了起來。小鮮看到了不少苗民和幾個眼熟的村民,吃的用的,占了滿眼眶。剛從赤水河里撈起來的魚,血才放透還帶著血絲的豬肉,壘得和小山似的雞鴨鵝蛋,還有雲南一帶運來的鮮花,這么一條窄石街就構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