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湖南督軍張敬堯(2 / 2)

小軍閥 西方蜘蛛 1591 字 2020-09-07

湖南民風倔強,可是在張敬堯的強盜軍高壓之下,都無可奈何。

早在北伐軍未進入湖南前,湖南便有「驅張請願團」分向南北政府、上海和會及吳佩孚駐軍的衡陽分別請願。驅張請願團先是由學生發起,各界代表率先參加,不久省議會及各團體秘密加入了,湘省旅京、旅滬同鄉及省外湘籍學生也加入了,湘紳熊希齡、范源濂、郭宗熙等一群溫和分子也加入了。最後「全國和平聯合會」也全力贊助湘人的驅張〖運〗動。

為湖南光復紀念,湘人抱亡省之痛,學生舉行罷課及游行大會,各界在烈士祠舉行默哀,追念先烈締造民國之艱難,如今則在軍匪蹂躪之下,與會人士無不潸然淚下。

次後,譚延*發出號電,喻湘人為「鹿承」比非洲的黑奴還不如。

到北京的湘人請願團分為二組,一為學生請願團,控拆北兵侵占學校,停發教育經費,驅逐教育界名人等罪行:一為各界請願團,陳述張敬堯縱兵殃民及貪污搜刮種種事實。

北京當局答復請願團說:「易督事的困難關鍵在於湖南是軍事前方,恐怕牽一發而動全局,政府不是不了解湖南人民心意,現在政府打算先選派一個省長分他的權,可是這一點也難於辦到,政府覺得愧對湖南。」前吉林省長郭宗熙反駁說:「現在是責任內閣,責任內閣就談不到慚愧二字。」這時國務〖總〗理還是靳雲鵬,靳雖想換張,卻有心無力,所以面對湘人的責難,只好作揖打拱。

范源濂領銜控張敬堯禍湘五大罪,末了幾句話說:「如以湘省為中華民國之土地,湘人為中華民國之人民,則請先去禍湘之人,更施福湘之政。」他自己拿呈文遞到徐世昌手里,聲明所控如有一件不實,願受反坐處分。

北京政府既然不肯撤換張敬堯,請願驅張也毫無結果。北伐軍進入湖南之前,湘人呼天無路,請願無效,最後只好訴諸於湘軍一拼了。

這時的湘軍實在可憐,餉械兩缺,番號也只是正規軍一師,和一些雜牌軍,能用的槍支,合起來也只有3000左右,子彈更為缺乏。湖南老百姓自我解嘲地叫他們為「叫化軍」。湘軍一直都和桂軍並肩作戰,而桂軍在裝備和訓練上都比湘軍好,人數也比湘軍多,不過桂軍並不一定是湘軍的同盟軍,打起仗來把別的部隊擺在前面,自己的部隊留在後面,勝則居功,敗則先退。

北伐軍進入游南之後,湘軍士氣大振,旋即下總攻擊令,全軍士兵歡聲雷動,磨拳擦掌,為了節約械彈,趙恆惕下令非待敵人逼近,不許亂放一槍。

湘軍占領祁陽、耒陽兩縣,前鋒進展到距離衡陽20余里的東陽鋪。湘軍兼程疾進,北軍卻撤退得快。

張敬堯聽說湘軍總攻擊,加上北伐軍的勢如破竹,有如大禍臨頭,立刻采取緊急措施,一面把軍眷撤走,一面電促北京政府下討伐令。他的求救電報,由十萬火急而百萬火急而千萬火急。請款請械的電報如雪片飛向北京。

湖南人民展開了漫山遍野的游擊戰,過去受張敬堯欺壓的善良百姓,如今都變成了包抄北兵後路的戰士!

三千支破槍殺得張敬堯膽戰心驚。

在正面戰場上,北伐軍推進極快,張敬堯的大將一個個不戰而潰,他只好派遣乃弟「卧龍先生」張敬湯為前敵總司令,許以自讓第七師師長為酬。張四帥慷慨誓師,乘八人綠呢大橋,威威武武地出發,

轎後懸了兩個斗大燈籠,朱書「總司令張」四個大字,武裝衛隊前呼後擁,達數百人。那種氣吞斗牛的局面,使長沙人望之,都替湘軍和北伐軍提心吊膽。

當然這個時候的張敬堯還有個期盼:吳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