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二章 獨霸市場(2 / 2)

小軍閥 西方蜘蛛 1622 字 2020-09-07

盡管產量大幅度成倍增長,仍是供不應求,而滯銷於一隅猶如困獸的味の素,由於無人問津,只急得經銷商們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

「天廚」就乘機派出人去私下里壓價收購,再集中在一個亭間里改換成味精的包裝投放市場。

日商多少年來都已慣於以居高臨下的優勢雄踞中國這個廣大而優厚的市場,盡情地攫取,如今一旦被味精將其「味の素」擊得狼狽不堪,如何能不又急又氣?

氣急之下,又采用了他們一貫的霸道野蠻手法,雞蛋里挑骨頭,硬是牽強附會地將天廚產品的名稱「味精」說成是由他們曾做過的「味の素」廣告詞中「調味精粉」中截取下來的,於是抓住這根稻草由日商鈴本株式會社出面通過日本駐華大使館向中國商標局提出了「抗議」,要求取消天廚廠味精商標的專用名注冊,企圖以此破壞味精的聲譽。

吳蘊初根本就不擔心,因為他知道在他背後撐腰的是誰!

不過為了在表面上應對日本人,他還是派出了營業經理王東園赴南京去打官司。

王東園不愧公關老手,再加上大總統王恆岳的全力支持,這場官司打贏了。與氣勢咄咄逼人的日商打贏了官司,也是天廚的一次揚中華之威的貢獻。

民國十三年張逸雲與吳蘊初決定將味精制作方法公開,以做好向歐美行銷的准備,便決定向美、英、法等國申請專利,也取得了這個權利。

這是我國化工業產品獲得國際專利的首例,自也增了國威,其意義是很重大的。這也正是吳蘊初、張逸雲所追求的根本目的。從吳蘊初本人來說,也應被視為對我國化學工業的重大貢獻。

他靠著大總統的無條件的支持,以及他的奮斗,孜孜不倦的目標追求,終於將國人從飲食上以及精神上請入了「天廚」。這貢獻,國家和民眾永遠也都不會忘記......

「天廚」廠最大的,也是最神秘的股東王恆岳,隨後開始覺得原來的合伙結構形式,已跟不上甚至限制了發展要求,於是在他的建議下,將「天廚」廠改為無限公司,增資二十萬元。

同時由於產品產量的激增,僅靠各紡織廠家的面筋已大大供不應求,在吳蘊初的主張下,「天廚」廠開始訂購加拿大小麥,因為加拿大小麥面筋含量高達百分之六十。為適應生產能力的發展,他們將原租用的菜市場地皮買了下來,拆除舊房,重新建起了鋼筋混凝土樓房,並且又加蓋了新廠房,增設了淀粉車間,制造淀粉、糊精、葡萄糖、醬色等供應市場,增加了一份附屬企業,而淀粉車間的副產品面筋卻正可補充市場供應之不足,一舉兩得。

天廚廠終於從幾顆微粒變成了大廠,為它的股東們,特別是為吳蘊初創造了可貴的財富。說可貴,就因為這些財富到了吳蘊初的手里又發揮了可貴的作用。

王恆岳答應吳蘊初的電解設備,也順利的從法國人手中購入。

為了這套設備,王恆岳再度大舉增資,在上海周家橋購置了地皮,建起了廠房。因其是為天廚味精廠提供原料的,故吳蘊初為它取名為「天原電化廠」。

同時這里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天府樂園的意思。因為大總統王恆岳是由四川開始起兵的,四川又素來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因此這個廠名也有為感謝大總統為民族工業所做的一切的暗示。

不到一年的時間,天原廠正式投產。開始的產量並不是很大,日產鹽酸兩噸、液鹼四噸、漂白粉三噸。這些產品與味精一樣,在此前的中國是沒有的,如果說有,那么天原電化廠就是第一個,為中國的化學工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新起點。

這不僅是標志著吳蘊初的化學工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為其拓寬了前進道路,而且充實了民族工商業的實力,壯大了工商企業的陣容!

鹽酸一項不僅滿足了天廚的全部供應,而且大部分外銷,解決了一些企業的急需。鹼與漂白粉則全部銷出,市場上見到了令人揚眉吐氣的國貨!而且這國貨也很值得國人揚眉吐氣!

國內應用的企業,哪個不爭購天原電化廠的產品?

日貨當即冷落不堪,首先是鹽酸被狼狽地趕出了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市場。漂白粉更顯出了它的優勢,因為它是時效性很強的化工產品,它的主要作用:漂白,是以出廠一月內為最佳,過了一個月就要減效,時間長了更會失效,保管條件要求又高,尤忌潮濕,見水就會因產生反應而當即失效,無論是過期還是由於保管不善等原因,一個不慎就會變成一堆廢物,反而成了負擔。

洋貨遠渡重洋,又主要靠的是時速尚不很高的輪船,幾經裝卸,跋山涉水,很長時間能運到中國,就算幸未遭什么客觀條件的侵蝕,又登岸即售,也較天原這得天獨厚的就地產銷相差甚遠了。

吳蘊初兌現了自己當初對大總統許下的諾言:

不用三年時間即可以把包括鹽酸和味精在內的全部日本企業從中國市場趕出去!(未完待續。)..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