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遮面俠的觀影感受(2 / 2)

最終,他重新坐回華沙電台,演奏樂曲,一切往如昨日。

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查理茲?塞隆雖然是業內人士,但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喜歡熱鬧的年輕人,緩慢的節奏和沉悶冰冷的風格,令她覺得這兩個多小時竟然是如此的漫長。

幸好,影片中還有她喜歡的人,雖然其中消瘦單薄的樣子,看起來很是讓她擔心,但他的犧牲確實換來了精湛的表演。

在這部電影中,他的表現真的無懈可擊,把一個長期受到死亡威脅,承受恐懼壓力的藝術家刻畫的入木三分。

特別是有一段,他藏匿於華沙的街區中心,躲在房間里,他不能發出聲音讓人察覺房里有人,當他又一次因為飢餓而在房里尋找食物時,不小心敲破了一疊瓷盤子,盤子發出尖銳刺耳的破碎聲,門口隨即傳來了激烈的拍門聲,他由於恐怖而不斷瑟瑟發抖,眼神里透出驚恐的神色,那種不知所措,那種魂飛破散,讓人從心底里為他擔心,不寒而栗,痛徹心扉。

查理茲只覺得心被揪了兩個多小時,不斷祈禱,快點結束吧,不管是電影也好,戰爭也好,都快點結束吧。

盡管不熟悉,但她知道,這部電影帶有濃烈的波蘭斯基的個人風格,這個導演從電影的一開始就這樣折磨著觀眾,一直到最後都沒有溫暖過,冷冰冰的就像是華沙冬日的街頭一般。

她也明白瑞恩為什么不肯在這部影片上面加大投入了,這樣的影片如果能取得高票房,那才是奇跡呢。

查理茲?塞隆又看了眼下面的觀眾,或許有中途退場的人,絕對不會多,或許是因為電影的題材和風格,觀眾的反響不算多熱烈。

其實,單就她自己而言,拋棄電影那濃烈的個人風格和沉重的題材,《鋼琴家》確實不如《辛德勒的名單》精彩。

換句話來說,它太過於沉悶了。

以查理茲自己從業的經驗來看,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恐怕遠遠比不上《辛德勒的名單》,誕生的先後順序是一方面,能不能吸引住觀眾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沒有觀眾,電影其實什么都不是。

或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她非常贊同瑞恩的這個觀點。

「親愛的,想什么呢?」瑞恩拉了拉出神的查理茲?塞隆,提醒道,「人走的差不多了,我們也該離開了。」

「沒什么,只是看到你上面的形象,覺得這好像不是我愛的瑞恩了。」查理茲先把自己武裝成遮面俠,又替瑞恩戴好墨鏡和帽子,「感覺電影中的你,比約翰內斯堡最窮的貧民窟里出來的人,還要凄慘。」

「我最瘦的時候,體重掉到了一百三十磅以下。」瑞恩拉著她向影院外面走去,「那時候除了皮就是骨頭,整個人都脫型了。」

「你的付出會得來回報的。」查理茲知道瑞恩的目標是什么,「你這部電影……」

「不,不,查莉。」瑞恩搖了搖手指,「嚴格的說,這是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別看電影冰冷而又沉悶,實際上帶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和感情。」

替查理茲拉開車門,瑞恩又繞到另外一邊上了駕駛座,「盡管不是很喜歡,但不得不說,波蘭斯基的視角足夠客觀。」

等瑞恩發動車子,駛入了空盪盪的海濱大道後,查理茲單手卷成了個話筒,笑嘻嘻的送到了瑞恩面前,「那么,請問詹金斯先生,你認為電影講述了什么?又蘊含了什么深刻的主題?」

「影片講述了一個波蘭鋼琴家是如何遭受到了德國納粹的迫害……」

「就這個?沒有別的了?」查理茲等了半天,也沒有等到瑞恩下面的話。

「就這樣,難道我說的不對嗎?」

當然,這種話瑞恩是不會對媒體說的,也只有面對最親密的人時,他才會說出內心中對電影真正的看法。

這部電影他確實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電影很多地方與前世也有了不少改變,特別是關於斯皮爾曼演奏鋼琴時的鏡頭。

瑞恩擁有極好的鋼琴功底,所有這些鏡頭中他全是親自上陣,波蘭斯基采取的也是現場錄音,單就這一點,前世的阿德里安?布羅迪就無法與之相比。

隨著《鋼琴家》的上映,瑞恩的團隊迎來了這個頒獎季最重要的任務,全力爭取一個最佳男主角提名,至於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同樣也會報上去,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兩項提名也會是囊中之物。

不過,最佳影片可以嘗試著公關,最佳導演那就要靠波蘭斯基自己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