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 抽離(2 / 2)

歸一 風御九秋 1560 字 2020-10-25

吳中元本以為老瞎子會問國事安排,未曾想老瞎子並沒有請問國事,而是出言說道,「聖上,恕微臣愚鈍,我還是不明白您為什么非走不可。」

吳中元答道,「大年初一我與王皇後雲游各處,突生感悟,後世有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又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說,在這里我是身在此山中的當局者,很多東西我是看不清的,我只能離開這座山,離開這個局,才有可能撥雲見日,明心見性。」

吳中元所言條理清晰,老瞎子瞬時恍然大悟,「聖上明睿,自後世您怕是再也尋不到可以推心置腹之人,臨別之際,您還有什么話要與微臣說。」

吳中元想了想,出言說道,「三元修為幾乎是練氣極致了,想要提升品階已經不取決於靈氣的積累了,而是取決於對陰陽乾坤,天地萬物的認知和感悟,人只能改變自己了解的東西,所以我要開拓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見聞,自眾生諸相入手,追本溯源,找出天道的規律,了解生命的本質。」

老瞎子沒有接話,而是自心中理解領會吳中元這番話的含義。

吳中元又道,「想要得到從未得到的東西,就要去做從未做過的事情,人不能沒有親友的牽掛,但也不能深陷親友的牽掛,如果徹底離開你們,我應該可以更快悟道,但我舍不得你們,所以我只能選擇暫時離開,將自己逼上絕路,讓我心有牽掛卻又無可奈何,心中既有回歸執念,又得專心寧靜。」

「微臣懂了。」老瞎子長長嘆氣,心月島發生變故的時候他雖然不在場,事後卻聽人說過當時的情形,正如白牧當日對吳中元說的那樣,實則神族現在才是吳中元的族人,因為吳中元已經是神而不是人了,之所以選擇繼續留在人族只是因為他心有牽掛,包括後妃和他在內的臣子就是吳中元的牽掛,而牽掛眾人對吳中元來說又是一種強大且無形的枷鎖,將他牢牢拖在繁忙瑣碎的國事和公務之中,要知道分神乃是悟道的大忌,為了能夠趕在賭斗開始之前有所突破,吳中元只能選擇暫時離開。

「我離開的這段時間你們該做什么還做什么,」吳中元說道,「不必過分張揚也不必刻意收斂,只要我還活著,神族和獸族就不會沖人族發難。」

「聖上放心。」老瞎子重重點頭。

吳中元心念閃動,隱去龍袍,變化現代衣著,「好了,送我走吧。」

老瞎子猶豫不決,難下決心。

吳中元笑道,「我遲早都是要走的,你們要習慣沒有我的生活。」

年紀大的人情緒往往比較沉穩,不太容易感動,但吳中元的這番話卻令老瞎子暗自傷懷,「聖上此去定要多加保重。」

「放心好了,我在現代亦是強大的存在,」吳中元說道,「更何況我此去只是冷眼旁觀,不是孤身遠征。」

聽吳中元這般說,老瞎子放下心來,此前吳中元曾經修復了他損傷的經絡,此時他身擁紫氣修為,而他又是除吳中元和吳荻之外唯一一個可以施展瞬息千里的熊族巫師,有能力將吳中元送走。

擔心自己修為太高會對老瞎子施法造成阻礙,吳中元便斂起靈氣,側身站立,「開始吧。」

雖然老瞎子已經有了心理准備,但是事到臨頭仍然免不得躊躇,「聖上此行,是不是太過倉促?可要從長計議。」

吳中元皺眉側目,沒有接話。

「聖上此去若是不能參悟大道,便不得回返,此去很可能是一條不歸路啊。」老瞎子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吳中元面無表情。

見吳中元心意已決,老瞎子便是萬分擔憂,也不敢再猶豫拖延,捏訣念咒,側身抬手,反施瞬息千里。

此時是中午十二點左右,吳中元現身之處位於城郊,不遠處就是鄉鎮村庄,由於今日是正月初五,年味尚未完全散去,偶爾還能聽到零星的鞭炮聲。

現代有句罵人的話叫山東的響馬河南的賊,這其實是很惡毒的言語,實則華夏文明的起源就在河南,而河南的民風也是很淳朴的。

腳下是一片麥地,吳中元拔了一根麥苗捏在手里定睛細看,這個世界有兩種樣子,一個是它真實的樣子,還有一個是在世人看來它是什么樣子,即便是同一樣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也是不同的樣子,他此番回來不是為了省親,也不是榮歸故里,更不是為了回來耀武揚威,而是為了透過現象看本質,人越多,發生的事情也就越多,人性暴露的也就越徹底。

人為萬物靈長,通過對人性的觀察可以反溯生命的本質,只有了解了生命的本質,才可能窺悟陰陽天道。

四顧過後,吳中元邁步向不遠處的村庄走去,觀察就自農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