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來往(上)(1 / 2)

紹宋 榴彈怕水 2677 字 2020-07-20

九月天高,趙玖親自出城二十里送高麗使者鄭知常東歸,且沿途設宴,並使文武大員相隨,每行一里,趙官家便親自捧杯相敬,且讓一名有詩文名聲的隨行大臣出面賦詩作詞相送。

等到最後相別,趙官家更是攬著鄭學士的手,稱之為國際友人……際者,彼此之間也,也就是說鄭學士足以當兩國之重,為國家維系友情……且說,之前種種禮遇,早已經讓鄭知常如痴如醉,待到最後相別得了這個稱號,更是泣涕不止,連呼聖恩。

完全可以說,此番除了趙官家今日恰好無詩興,算是一件遺憾至極的事情外,鄭學士此次在宋金形勢抵定後的出使,幾乎堪稱完美。

回去之後,足以壓過金富軾七八頭了。

不過,當國際友人鄭知常在館伴使王倫的陪同下離開以後,趙官家轉過身來,卻是難得黑了臉……隨行眾臣也多惴惴。

無他,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那鄭知常最後被灌多了,都已經走了,居然又回來拉著官家的手,說什么感念官家恩德,此次折返高麗以後,務必要替官家打探五國城情形,替官家盡量贖回大宋貴種、貴女雲雲,並盡力與金人交涉二聖之事……

別人不清楚,但趙官家當日宜佑門托孤,卻是早已經將自己對太上道君皇帝的態度展露無疑,所以雖然明面上沒法說,但主要的重臣們卻無人不知趙官家的心意:

所謂北狩二聖,趙官家的態度根本不是面對敵人威脅時的『且分我一杯羹』,那是明面上的交代,從心底而言,明顯存了怨氣的!說不得心里直接巴望著對方速速給他『分一杯羹』呢。

故此,這位官家聽了鄭知常畫蛇添足一般的言語,又如何不惱?

不過,終究只是一個插曲,只說趙玖憤憤歸城,兩三日便漸漸平息,畢竟嘛,日子還是要過的。而接下來趙鼎自淮上、劉汲自襄陽,卻是相差無幾,接連到來,到此為止,城中宰執備列,多少又多了幾分氣象。

譬如劉汲甫一到來,便公開上書,提出東京形勢不比以往,同知樞密院事兼兵部尚書領開封府尹陳規所領諸多差遣也是戰時所制,當仿效南方使相一並裁撤……同時他還提出來,陳規勞苦功高,總攬軍工後勤從無疏漏,應該摒棄掉不合時宜的同知樞密院事,直接加樞密副使。

對此,陳規當然樂意了,他出身明法科,而且還鬧過強奪名士家中書籍這種破事,本以為此生與正經宰執無望,只能這么扭扭捏捏的掛著,如今能成一個正正經經、名正言順的當朝宰執,什么他都樂意干。

而且不止是陳規,趙玖也幾乎是即刻便同意了,連滿朝文武也都沒什么可說的……因為不用這位官家說大家也都知道,他老早沒有提拔陳規也只是因為擔心阻力太大,顯得過於大刀闊斧,到時候萬一出現阻礙反而顯得難堪。

實際上,這位官家對此事從根本上就沒有反對的理由。甚至,在這位官家心里面,陳規早就算是一個樞相了,只是差那個正式的名義而已。

所以,幾乎算是不費吹灰之力,水到渠成一般,都省副相劉汲甫一到任,便將自己短暫但卻毫無疑義的老下屬陳規給推到了樞密副使的位子上。

這還不算,『轉正』了的陳規在扔掉開封府尹與兵部尚書的職務後,馬上又反過來舉薦了知南陽府的閻孝忠為開封府尹,也立即得到了趙玖的認可。

這下子,不少人對劉汲這位昔日的京西轉運使,後來的襄陽使相都刮目相看起來……因為,劉汲這兩個人事建議,都極為巧妙。

具體來說,乃是一面照顧到了官家的心意……因為誰都知道,無論是陳規還是閻孝忠,本就是官家中意之人;另一面卻又用南陽這個特殊時期的陪都來為他劉相公做了根基。

要知道,劉汲、陳規、閻孝忠,這三個人都是昔日在朝廷流亡南陽時的頂梁柱大臣,而且都是在行在遷往南陽後同一批發跡起來南陽周邊原生官吏,他們湊在一起,天然形成了一個所謂南陽派系。

只能說,劉汲劉相公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竟是搶在所有人更看好的趙鼎與張浚發力之前,便迅速在東京完成了布局,先行給自己鋪墊了一個穩固的根基布置。

不過也就到此為止了,隔了一夜,翌日一早,反應過來的趙鼎和張浚幾乎是同時提出了各自的兵部尚書人選——趙鼎推薦了知鎮江府的胡世將,此人因為物資財賦運輸問題,與久任淮南的趙鼎明顯有工作上接觸,按照趙相公的說法,此人極為擅長軍事後勤;而張浚則推薦了知江寧府的呂祉,理由是此人在堯山大勝後,給樞密院送來了一本他自己寫的小冊子,乃是一份全盤的國家方略,從如何平定洞庭湖叛亂,到如何經營整個南方,再到如何一步步覆滅金國,寫得是有聲有色,搞得剛剛接手樞密院的張浚認定了此人是天下奇才。

對此,趙玖立即做出決斷,以胡世將為兵部尚書。

趙鼎滿意的松了口氣,而張浚卻旋即再度推薦呂祉為空缺的吏部侍郎,這一次趙玖沒有否決,即刻應許,張浚也松了一口氣。

且說,三位新宰執齊聚之後,立即就在人事上折騰起來,端是一番龍爭虎斗,但朝中上下、京城內外,卻並沒有太多波瀾……當然了,這個沒有波瀾不是說大家早早就知道胡世將、呂祉是什么人物,也不是說大家不驚詫於劉汲的先發制人,而是說大家對新任宰執們推薦、使用自己夾帶中人這件事本身早有預想,都知道會有這么一場人事風波的。

還是那句話,人事即政治,政治即人事,你趙官家身為天子,一朝堯山大勝,威勢無二之後,尚要啟用趙鼎、張浚、劉汲等親信人物為宰執,那反過來說,人家堂堂百官之首、具有議政權的宰執們自己也是要用人的,而且你趙官家憑什么不尊重人家堂堂宰執的人事權力?

尤其是剛剛上任、或者離任的宰執在特殊時期提出的重量級人事議案……這種東西都要否的話,那人家這個宰執當了干啥?

莫忘了,李綱當日在東南,猶然向朝中推了李光、林杞為重臣;呂好問彼時如此溫吞,猶然在南陽後任用了范宗尹等人;呂頤浩昔日獨走東南,臨行前猶然推了朱勝非為禮部尚書;許景衡選擇退讓之後,猶然將呂頤浩的前路給斷掉……真別把人家宰執當成吃白飯的!

宰執就是宰執,是這個時代士大夫的最高層領袖,是通過議政這種方式,跟趙官家分享了一定最高權力的頂層所在。

給了人家這個位子,就要給相應的政治權力,否則政治生態就會被破壞。

所以說,都省相公趙鼎和樞密使張浚爭奪兵部尚書人選後,趙玖當然要尊重都省相公的第一件人事議案,而在此前提下,也盡量尊重了樞密使的議政權力。

這才叫明君嘛!

「誰回來了?」新的開封府尹與兵部尚書都還沒到任,依然是樞相陳規陪同,正在大相國寺觀看陶器火葯罐實驗的趙玖詫異抬頭。「鄭什么?總不能是鄭知常又回來了吧?」

「回稟官家,當然不是鄭知常,是鄭億年,前宰執鄭居中之子,鄭居中是宰相王珪之婿,也是寧德太後(鄭皇後)的族兄弟……」楊沂中趕緊細細解釋剛剛說到那人來歷。「靖康中,許多世宦子弟被一並擄走,鄭億年既是世族子弟,又是皇後親眷,卻正是其中之一。」

趙玖點了點頭,若有所思:「他怎么回來的?」

「據他所說,官家堯山勝後,於金人而言,兩處前突之地,一個是偽齊方向,一個是延安周邊的蕃人,多有不穩,所以金人誘降北面世族子弟,讓他們去偽齊做官。」楊沂中解釋不停。「而此人自稱假意受了官職,卻等到南下將渡河之時,直接仿效其余逃亡漢官一般往河上尋了張太尉所部……張太尉部也正是在大名府東面黃河故道上遇見他的,身側只有一仆。」

遠處『陶器手榴彈』在繼續撲通不停,而趙玖望著彼處出神,明顯沒有將心思放在新式武器上面,但也沒有對楊沂中做出什么指示。

隔了許久,就在一旁陳規都准備無奈開口之時,這位官家方才失笑回頭:「他此來可帶回了什么物什、言語?」

「官家明鑒。」楊沂中硬著頭皮做答。「他帶著二聖各自親筆文書與寧德太後親筆文書……」

「這個做不了假的吧?」趙玖愈發失笑。「不少老臣都該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