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晦明晦暗(1 / 2)

紹宋 榴彈怕水 5600 字 2021-03-20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紹宋最新章節!

軍令既下,最先動彈起來的是田師中部,隨後幾日內無數御營右軍士卒收拾起行囊,在後方接應部隊的遮護下一起從前線有序後撤,河北地區大量剛剛得手卻偏東、偏北的城市被放棄,軍隊開始越過那些復雜的河道,往更靠近御營前軍主力部隊蝟集的少數大城市或者軍營匯集。

且說,宋軍一旦開始北伐,局勢混亂,武裝偵查與細作便開始廣泛存在並擴散起來。

武裝偵查,也就是哨騎與小股部隊滲透且不提,細作這種事情也變得很普遍了……宋軍會去做,金軍也會來做,經常有一艘小船在夜間飄過黃河各種岔道,穿過那些溝渠樹林,然後以口令或者信物的形勢抵達……而且無論是金國還是宋國,啟用的細作普遍性都是河北本地漢人。

這種情況下,軍營之外的事情根本沒法遮掩,御營右軍這種規模的反常調度也自然不可能瞞住人,乃是立即引起了各方的注意與連鎖反應。以至於岳飛自以為是的計劃,上來便遭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干擾,直接影響到了他的布置與安排。

但這個意料之外的反應,並不是來自於金軍。

事實上,從軍事邏輯上來講,河北地區的金軍高層沒有理由對宋軍的後撤感到什么特別的不理解……王伯龍的那次遭遇戰就是個完美的理由嘛,金國主力正在大後方集結更是一個要命的根本理由。

宋軍統帥完全可以是從王伯龍的出動與簽軍的大規模征發上嗅到危險,大舉收縮。

所以,御營右軍的後撤一開始就在合理的軍事邏輯鏈條里,任何一名合格的軍事將領都應該對宋軍收縮有所預料……只不過宋軍收縮的這么迅速、這么果決,收縮的范圍這么廣,有些讓人佩服罷了。

除此之外,另一個使金軍反應在岳飛預料之中的重要緣故,其實在於一個人。

高景山。

早在之前數年間,在與河對岸金軍對峙、互動期間,岳飛便已經察覺到了這位金國大名府行軍司都統的性格——此人盡職盡責是有的,軍事經驗是有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地位也是有的,但不知道是什么緣故,一直就表現的很保守。

這一點,從七年前此人尾隨八字軍渡河一矢不發始現端倪,開戰以來他的應對手段也全都能加以驗證……那些保守的後撤與放棄,水軍的長久避戰,大名府防衛措施的構築,包括那二十多架對准了河道的砲車,全都能說明問題。

且不說砲車是固定死的或者什么,關鍵一點是,起砲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不光是說搭建起砲車的過程,而且還在於你要在城內渡口那邊構築砲車陣地,要不要提前拆房子?要不要整一個砲車工場?

然而,岳飛攻破大名城,隔河相對元城後,對面的砲車就已經就位一大半了,這說明高景山很可能是宋軍一北上,或者干脆三太子訛里朵一死,就立即動手往死里整備城防了,而且一點疏漏都不留。

也不知道是該佩服此人的從容,還是該佩服此人的智力。

而這個性格,其實也是岳飛決定在結冰前進行一次大規模攻勢的另一層因素了。

總之,這種保守的主帥,配合著金國主力大舉集結的事實,果然沒有進行直接的軍事干擾,也沒有在大名府周邊進行大規模軍事調整——高景山根本沒有求功的意思。

王伯龍倒是出擊了,這也在預料之中。

此人雖然隸屬於大名府調度,實際上看駐地就知道,他與大名府周邊那四個萬戶素來有割裂感,此時自北向南過來,也有理由避開高景山的軍令,再加上此人作風強悍,稍微做出追擊動作也屬尋常。

但是,王伯龍也不可能真的追擊深入……一方面是孤軍深入後的危險,一方面是他身上必然有完顏兀術之類的最高軍令,讓他在某一區域就位(很可能就是夏津北面一帶)。

事實上,他的將旗也的確停在了夏津北部,而他的部屬則越過了黃河東道的北岔,掃盪了德州,並在與宋軍交戰數次後選擇了撤回。

但是,即便是軍事上發展完全如岳飛所料,他也失算了,而且造成了計劃的極大耽擱。直說好了,真正出乎意料的不是金軍,也不是後方東京的政治壓力……東京的反應沒這么快,而且再大的反應也不可能直接對前線造成影響……對軍事計劃造成最直接影響的是黃河東道岔口里那三州的百姓。

也就是剛剛光復的三州河北遺民。

盡管御營右軍從來不是什么模范軍,但也要看跟誰比,最起碼這里跟東京也不是太遠,離岳鵬舉和一多半都是河北人的御營前軍更近,御營右軍也不敢屠城劫掠不是?

更何況,老百姓對局勢是看不懂的,他們只看到御營右軍剛剛占據城鎮不過幾十日、十幾日便大舉後撤,自然會產生惶恐之心——金軍再度回來,會不會像八九年前那次大肆屠戮、擄賣漢人?

與此同時,金國又在黃河北道周邊的州郡那里大舉征發簽軍,整村整鎮的男丁被拽走……就隔著一個冬天會斷流結冰的河道,誰沒個親戚朋友在彼處?誰能不傳個小道消息過來?

所以便是金軍不殺人,大舉抓壯丁卻已經是實錘了。到時候戰場之上刀兵無眼,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難道還要人教?這才過去幾年啊?除了小孩子,哪個沒經歷過戰亂?

於是乎,慕王師之德也好,心存皇宋也罷,畏懼戰亂也成,反正隨著御營右軍一動,居然就有約十余萬計的三州百姓拖家帶口,尾隨南下了。

這沒什么好說的,雖然會嚴重阻礙御營右軍的後撤與集結,也會產生巨大的後勤和民生壓力,但事已至此,絕不可能驅逐他們的……德州地區王伯龍部和宋軍的數次交戰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

就連岳飛也只能在得知消息後迅速出兵,反過來去支援田師中,然後親自寫信給濟南的萬俟卨,請對方收容接納,同時不忘向東京方向和河東地區寫文書、密札請罪。

沒辦法,真的沒辦法。

身為河北人,岳飛無論如何不可能放著這些人不管,可軍隊又不是管這個的,一旦將精力放在這些戰爭流民上面,他的軍事計劃可能就真要流產了。

所幸,十一月中旬第一天,與東京方向明顯帶著震怒的質詢同時抵達的,還有萬俟卨的公文與私信……後者在公文中許諾,將以御營前軍在河南的軍營為營地,臨時接納這些河北流民,同時在其中就地組織丁壯,代替部分京東籍貫壯丁,參與後方輸運。

但這個事情注定不能長久,京東兩路的壓力也很大,必須盡快促成這些人返鄉,最好是明年春耕前,而且還要岳飛務必跟中樞做出說明,讓中樞從物資上予以補充。

而同時,在另一封私人畫押的私信里,萬俟卨卻不忘嚴肅提醒岳飛,應該主動向趙張兩位相公坦誠計劃、說明原委,決不能自己覺得自己正確,就放棄溝通,更不能因為官家的絕對信任,就把一些事情當做理所當然。

當然了,萬俟卨在信中同樣說的很清楚,他相信以岳飛的為人處世能力,在下定決心的同時一定已經向趙官家那里報備了,東京那里也一定有言語……可關鍵在於態度!給官家的表述應該是直接和清楚的,而給東京的宰執一定要詳細和明白,最好有圖紙和文章。

而且,按照他的猜測,東京很快會有使者到前線,必須要做好准備。

岳飛讀完公文、私信,一時如釋重負,卻又不免心情復雜……因為他當日真的立即向東京方向很認真的提供了一份文書,也給趙官家派去了自己的親校畢進信使充當信使,算算日子估計都快到了,但是,東京方向的相公們依然會震怒和不滿,然後連萬俟卨這個老搭檔也在憂慮他不能保持一個對後方的溫良態度。

這就很讓人無奈。

不過,不管如何了,當萬俟卨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後,岳鵬舉終於可以松下一口氣來,繼續他的軍事計劃了,而且異常堅決……哪怕此時因為流民事務的耽擱,局勢已經處於一個非常不利和緊張的地步也要如此。

又或者說,盡管沒有對這件事情有具體預料,但一個牽扯到數萬戰兵、十數萬輔兵的軍事計劃出現問題卻幾乎是一種必然。

岳鵬舉不可能因此動搖的,他只會因此堅定自己的決心。

十一月十三,田師中部借著混亂抵達大名城周邊軍營的第三日,天氣陰沉了起來,這是一個好機會,知道不能再等的岳飛於傍晚時分直接向各部傳達了軍令。

而收到軍令後,當日晚間,最先動起來的赫然是馬陵渡的御營水軍。

馬陵渡位於大名城和元城上游不過十余里的河道口處,此地正是黃河東道和北道的分叉口,此時諸多御營水軍船只忽然趁著夜色奉命開始行動,卻多是糊里糊塗的……沒辦法,他們中絕大部分統制官、統領官都是今日才臨時接到命令,以至於很多人根據路線揣測,還以為是要去東面繼續遮護御營右軍撤退呢。

但是,總有例外。

馬陵渡這里有三個人早早知道全盤計劃,一個是親自過來坐鎮的張榮,一個是張榮在梁山泊時便替他整理文書(念信、寫信)、負責外交(當酒席行令)的尤學究……當然,如今是賜進士出身的參議官了……最後一個,自然是早有准備,然後今日得到軍令後便整備部隊、獨自領軍向西北的統制官蕭恩了。

「老蕭有啥話說嗎?」

聽著外頭響動,渡口後方寨中,在某處房舍內相侯已久的張榮直接問出了聲……這么多年了,他是真的連尤學究腳步聲都能認出來。

「哪有話?」尤學究進來,對著披著棉襖坐在炕上的張榮攏手而言。「要是有話就不是他了!」

張榮無言以對,只是一聲嘆氣。

「再說了,原本就不該有話的。」尤學究見狀,只能繼續攏手勸道。「邸報上的忠義為國的道理,聽著也不是假的,就算是不說這個大道理,前年官家巡河走過去了,你不也借著清理食菜魔整飭了隊伍,當日說的如何清楚……什么今日不同以往,回家便是當良民富家翁,要遵紀守法,便能太平日子,留下來便是當兵吃糧,當兵吃糧就要聽軍令,守軍法,就要腦袋別褲腰帶上……」

「道理都懂,可總覺的有點對不住他……」張榮忍不住打斷對方,明顯還是有些艱難。

「那就不說這些道理,光說一個義氣,老蕭是不講義氣的?」尤學究直接攏手坐到了對方身邊。「自己擰著法不去,讓你為難……到時候讓你上對不起官家,中對不起岳元帥,下對不起那些子大冬天逃難的河北老百姓,不忠不義不仁不法全乎了,替天行道的大旗也收走了,他就高興了?首領,你今日咋回事?不就是賣命嗎?!咱們自打道君皇帝時上了梁山,誰在乎個命啊?今日這般沒了命,是官家不讓牌位進岳台,還是你不給養家小?咋就這般看扁了兄弟們呢?當年俺們啥都沒主意的時候,不是你的話最多嗎?今日局勢這般簡單,你咋糊塗了起來?真就太平日子過慣了?!」

話到最後,尤學究的音調儼然已經有些高亢了。

「你個連貢生都考不上的措大又懂啥了?」張榮也有些不耐了。「一個時候有一個時候的難處,一個時候有一個時候的想法……真要俺說,真就是太平日子過慣了……放十年前,金國剛打來的時候,咱們寨里男的女的,大的小的,能劃槳上船全都要拼命,那個時候反倒沒這個事端,關鍵是現在局面大略其實不差,不用人人拼命,這不就顯出來了?」

「哦……」尤學究一時攏手在那里恍然。「大頭領的意思是,不是說拼命這個事,而是講為啥十個人里頭只有一個要拼命的時候,結果非得輪到咱們兄弟?然後分派任務的時候,你也只好將這個拼命的事分給最貼心的兄弟?」

「說到點子上了。」張榮一拍大腿,一時嘆氣,趕緊說個不停,似乎在解釋什么一般。「說到根子上,俺信的過官家,他那個辛苦的樣子,攢了十年的勁,總覺得北伐大略是能成的……自古以來,三皇五帝,哪有當官家的這般辛苦事不成的?也信得過鵬舉,俺跟鵬舉也算是十年的兄弟跟鄰居了,曉得他治兵的本事和性情,他說能成,那事情看起來荒唐,內里估計是都不荒唐的,也多能成……但就是這個,弄得俺心疼!」

「這么說我不就懂了?」尤學究連連點頭:「可大頭領,這心疼人的事也總得有人去做吧?打順風仗,也得有去當斥候的,有去當誘餌的;打遭遇戰,也有先鋒突前的,也有去打阻擊的;攻城的時候也要有個先登……老蕭這個事情,他看起來是浪送、輕拋,但實際上從大局上講,從大戰上說,又是免不了的,既是免不了的,又想這么多干啥?」

張榮連連搖頭,卻是從披著棉襖炕上起身,光腳繞過自家這個學究,然後下炕提上鞋子,走到門口方才回頭:

「俺騎馬去故城那邊看著……你也別閑著,去大名城見岳鵬舉,准備接應老蕭那一伙子兄弟。」

尤學究怔了一下,『哦』了一聲,然後才反應過來,復又趕緊起身下炕。

二人一起走出屋子,來到外面,眼見著寨中動靜明顯,心下無奈,卻又無話可說,只是各自去牽馬,准備分別往大名城、故城過去。

不過,二人各自上馬,並走到北門,分開相馳不過一瞬間,黑夜之中,張榮忽然醒悟,卻又回頭對著烏黑的夜色喝罵起來:「欠肏的,剛剛不是老蕭讓你個混犢子來勸俺的?還說沒話?!」

然而,被烏雲遮蔽的暮色之中,尤學究只是抱馬而走,充耳不聞。

張榮無奈,耳聽著河中已經有了動靜,再加上心中也曉得那些道理,卻只是在原處勒馬盤旋一二,然後終究讓身側衛士舉起火把,匆匆趕路過去了。

且不提尤學究去大名城見岳飛,只說張榮親自打馬去故城鎮,路途不過十余里,而沿途見到黃河分叉後東面這條水道上,幾乎每兩三百余步一個大大的燈籠,自馬陵渡一路排到陣中,居然接連不斷,儼然是自家水軍船只。然後兩岸還有無數甲士密布,巡曳不停。雖然之前有軍令要低聲、要禁語,但如此局面,只是尋常動作便已經動靜不小了。而待到故城鎮中,更是看到密密麻麻的民夫匯集起來,半個鎮子都被照的燈火通明。

也是心情愈發復雜。

沒辦法,所謂復雜,一面是心中無奈,曉得這個動靜根本不可能瞞得住元城那邊,蕭恩此行,勢必要做;另一面,卻也被沿途這種肅殺氣氛感染,卻是也漸漸將之前的種種心思以及蕭恩借尤學究的勸解盡數拋下,變得嚴肅起來。

在故城這里主持局面的是御營前軍副都統王貴,見到張榮板著臉親自至此,也是措手不及,匆匆拱手來迎。

至於其余人等,眼見著張節度和王副都統二人相聚於此鎮,上下便也都曉得,這里是關鍵了。

「節度,船已經到了。」王貴明顯也有些緊張,以至於黑夜中有些氣喘吁吁,哈出的白氣在火把下格外明顯。「事情不能耽擱,今夜其實不那么冷,冰道恐怕成不了……就用滾木吧!」

「那就用滾木!」張榮當即應聲,卻又似乎給自己打氣一般加了一句。「都是船塢里用慣的手段,也實驗過足足三次的,沒理由不能成!快干!」

王貴重重頷首,毫不猶豫,扭頭下令:「拖船!」

聞得命令,故城鎮港口旁的船塢前,一艘早在候命的小輪船旋即奮力催動水輪,輕輕駛向了露天船塢,然後在眾人緊張的目視之下,借著慣性,沖上了尋常船塢里根本沒有的木質緩坡,以至於將船底裸露出來。

繼續看下去,會發現這個木質緩坡居然貫穿了半個鎮子,遠處還有木道連結。

且說,慣性顯得巨大而沉重,但終究不敵重力作用,而重力在特定情形下,也終究會被摩擦力所阻礙,但人力足可勝天。

果然,船只速度雖然越來越慢,但終究是方向板正的沖上了緩坡,並且隨著船頭微微一晃,卻是終於船頭微微向上,停在了船塢盡頭。

見此形狀,船上蹬輪子的民夫和舵手一起下來,與此同時早就相侯的更多民夫也蜂擁而上,直接赤足在滿是泥水的船只周邊捆縛繩索,固定物件,並在前方鋪設滾木,不過片刻准備完全後,便又四散開來,宛如拉纖一樣試圖將船只拖拽上前方木道……他們之前做過數次實驗的,早曉得要做什么了。

然而,讓人目瞪口呆的是,數以百計的民夫,還有無數牲畜,無論是馬匹還是牛騾,全都奮力向西,但不知為何,卻始終不能拖動這艘小輪船,以至於上下齊齊沮喪,一時不知所措。

張榮、王貴兩個做主的同樣目瞪口呆,卻又急的滿頭大汗……之前都能妥當,為何此時不行?這要是不行,蕭恩去元城豈不真就是浪送了,要不要叫停?這要是不行,王貴便是岳飛的親兄弟,就不怕軍法了?

各自慌亂之中,張榮強做鎮定,只是將棉襖解開,披在肩上,叉腰而對,而王貴作為執行人無可奈何,一面讓人檢查船只,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卡住,一面卻又喚來民夫頭子呵斥,讓這些人務必用心用力,同時不忘讓人喚來更多民夫。

而待到王貴呵斥完畢,民夫首領們表情各異准備散去再做嘗試時,火把之下,張榮忽然一抬手喊住了其中一人:

「你別走!」

那人受了一驚,趕緊回頭俯首行禮。

「我記得你,素來跟著我們水軍的屯長對不對?」張榮嚴肅相對。「我看你剛才是有話想說?你是曉得哪里不對?」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那民夫首領,也就是周鑌了,聞言尚未做答,王貴便也嚴肅看來,嚇得後者直接再度低下頭去。

「王都統莫要嚇到他們。」張榮一時跺腳。「這些隨軍都是黃河岸邊那些軍屯出身,要么是退下來的老兄弟,要么是遭過兵災的,你這般作態他們要么不服,要么害怕的不行!」

王貴尷尬轉身,卻又忍不住在三四步外停下,看張榮親自來問。

而果然,王貴一走,周鑌便小心且認真相對:「節度……下吏剛剛想說,未必是有什么卡住了,也不是力氣不足,只是今日有軍令,不許大聲喧嘩,再加上夜間天氣寒冷,人心渙散,所以力氣散亂,若能許我們喊起號子,一艘船而已,必然能拉扯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