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善惡終有報,歸土入燕趙(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51 字 2020-11-02

兩個月以來,孟青駱踐行此言,果然獲益不小,平時便是有些疑問,問出去邱言也會耐心解答,深入淺出、微言大義,竟讓他的學問有所精進。

這樣一來,才令孟青駱對邱言的印象一變再變,從開始的依命而來,到後來越發敬重。

其實,邱言得了狀元後,就入了翰林兵閣,平日深居簡出,和官場其他人的應酬不多,旁人只知有這么一個人,對他的具體性子並不了解,偶爾還會傳出清高之說。

等他出使三水,凝聚典籍、神機妙算、威壓三水,最後解放奴隸、攻破諸部,這一連串的事情,當真令朝廷眾官目不暇接,那心里無意間就各自勾勒出對邱言的印象起來,其中最多的,是將他看成一個孤僻難近的兵家儒將。

剛來的時候,這孟青駱的心里,其實也是這么個印象,直到後來,才慢慢改觀。

「現在朝堂上還有些年輕官員,隱隱妒忌邱言,覺得他兵家之能出眾,其他未必不凡,有心等他回去之後有所表現,現在看來,只是能是自取其辱。」

想到這里,他又想起那在三晉之地,等待向邱言「請教」的一眾學子了,那些人多數都是孟家請來的,目的就是營造一番聲勢,從而表達善意,也算是投其所好。

照孟家的意思,到時會讓邱言開講兩日,就算內容沒什么用處,也會讓那些人表現出大有收獲的樣子。

其實,邱言在東都耕讀講學的事,孟家早有耳聞,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他們這樣的世家,是不會去做沒有把握的事情的,既然要親善邱言,就不能有一點疏忽。

「不知道,那場講學會變成什么樣子……」

帶著這樣的想法,孟青駱投入了接下來幾日的收尾工作。

雖說邱言已有回歸中土的打算,可手下有著一支軍隊,不可能說走就走,不然這隊伍就要徹底崩潰,不過,千頭萬緒從頭起,卻也不算困難。

首先就是回歸,然後交接軍隊,對此邱言與都督府的施公早有過交流和對策,自有將領接手,邱言所要做的,就是把隊伍帶到大瑞北疆。

正好在這時,聖旨也傳來了,令邱言回京受賞,至於冉煉、付用等人,也各有提及,但沒有讓他們入京,說是正逢國事,另有重任,不過在那聖旨中,對他們都授予了官職,不僅沒有亂了軍心,反而提高了士氣。

對於石勁等人的安排,朝廷也有了定策,朝中大臣都不贊同放他們入關,所以商討一番之後,還是決定讓他們在北疆安頓,作為藩屬,可以立帳。

對於這個結果,石勁等人很是歡喜,去哪里,都比不上在草原上自己做主來的自在,當然,出於禮節,石勁還是來征求了一下邱言的意見,但後者對此不置一詞。

熙熙攘攘間,隊伍已經接近了北疆,但臨近最後關頭,又有一點意外發生,卻是一隊人馬沖殺過來,想來是聽到了風聲,埋伏於此,想要截殺。

不過,雖然事出突然,但邱言早有預案,那隊人馬並沒有討得什么便宜,反而損失慘重,只是邱言的人馬也按照預案,改變了線路。

因為,這支截殺人馬的出現,只是一個先兆,在邱言的計算中,一旦消息泄露,那么整條南歸之路都不會太平,為了省去麻煩,直接變向是最為理想的。

就這樣,本來打算要從雁門入關,卻不得不向東偏轉,走河北道入中原。

改道之後,果然是一路太平,一行人有驚無險的來到邊疆軍鎮,早有得到消息的將領等候在那里,按照樞密院的政令,與邱言交接兵權。

邱言對此沒有半點猶豫,他知道,交接兵權時,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乃至一個表情、眼神,都有人會專門記錄,傳遞回去,果決一點,可避免節外生枝。

軍權,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敏感話題,自己在草原的時候,無論怎么做,都不會影響到中原腹地,可一旦入關,事情就不再簡單了,一個文臣,戀棧兵權,在沒有足夠的勢力和名聲的時候,絕不是好事,會引來禍患。

交了兵權,和冉煉等人告別,囑托他們幾句之後,邱言又給幾人一人一個錦囊,告訴他們只有在性命關頭才能打開,跟著就翩然而去。

跟著,就有那孟家的人過來相陪,驅車送他前往京城,不過,中途自是要經過三晉之地的,所以孟家的一番安排也不會白費。

只是,這一入河北道,沿途的所見所聞,卻讓邱言心境為之一變。

河北,已然大旱三年!

滿目瘡痍!

ps:

感謝「玩下下拉」、「佚名無名」的打賞!

感謝「orisun」、「rfkaka」投出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