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言傳人心假作真(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80 字 2020-11-02

只是三老開口,其他人如何違逆?

這種時候,便需要一人主動出馬了,而也有人不負眾望,待得眾人從聖賢堂都出來了,韓遠仿佛想到了什么一樣,來到邱言跟前,問道:「在下在海外的時候,便聽聞過武經總要之名,一直無緣得見全本,這知行書院中必然是有收藏了,否則借之一觀?」

這話看似客氣,仿佛還在奉承邱言,但實際上卻在點醒邱言,告訴其人,到現在他雖有名望,也曾著作典籍,但終究不是儒家正道,而是兵家之書。

眾人一聽此言,都是心中大定,覺得摸到了邱言的痛腳、死門,反而都不怎么擔憂了,只想讓邱言先言,待得說得差不多了,再扔出這個殺手鐧——

兵家之人,開儒家書院,先就根子不正,抓住了這一點,幾乎等於立於不敗之地了,除非有什么意外出現。

至於這個意外是什么,在場之人也都心知肚明。

「除非此人還能寫出一本儒家典籍!」

「但典籍之事,本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哪里隨意就能書就的?一本典籍成就,就要將心中感悟積累耗盡干凈,不知道要花費多少年的時間,才能重新積累出來。」

「這邱言幾年前才寫了兵家典籍,而且一些就是幾本,肯定將感悟積累都用光了,這百家之說本就想通,往往能觸類旁通,儒家的積累只要有一個兵家核心,一樣能透過光暈引動天地之理,蛻變成一方典籍,但既然消耗,事後想要再成就儒家典籍,卻是難上加難了。」

「只要掌握了這一點,便可推翻知行之道的正統地位,因為其立足的根本,應該是兵家。」

「就看這邱言如何應對了。」

……

眾人的心思流轉,但表面還是都不動聲色,他們本來有些氣憤邱言懸堂百家,現在有了三老之言,不好發作,只是心中的惡感,還是會影響判斷和主觀,難免就生出敵意。

但便在此時,那姬默忽的開口問道:「東西應該是拿來了吧,既然今日這么多人齊聚,正好見識一下,日後也能成為一樁美談。」

「好,晚生正有此意。」邱言在眾人的不解目光中,點頭應下,然後又將眾人給朝著那百寶堂領去。

………………

「真是開了眼界,這么多的大儒過來,卻還是被邱師的言語所壓下。」

此時,在那百寶堂的偏房中,大瑞新主李炎,則是神色興奮,對於之前見過的一幕,很是感慨。

他雖然貴為一國之主,執掌王朝,依然是真龍龍氣的核心,但到底年歲不大,還是有少年心性的,再加上為軍之日尚短,還沒有學會多少帝王心術,是以見到之前諸多大儒齊聚,有聲討之意的時候,還有心擔憂,但又見到邱言寥寥幾句,便將局勢逆轉,連那些過來聲討的眾人中,那頂梁柱都被策反了,自然興奮異常,覺得見證了歷史——

以李炎現在的見識,尚且不能清楚的看出來,那三位老者,本意就不是過來找麻煩的,只當是邱言的話在起作用。

而李炎從小也算是熟讀典籍,知道不少典故,其中不乏舌戰群儒之事,都是流傳千古的,小時候讀來,就頗為向往,如今卻在眼前上演,又如何能安定的下來?

若非邊上的那小廝一直勸慰,怕是已經認不出,跟過去看熱鬧了,這一國之君,擅自出宮,又到了這城郊的書院中,參與學派紛爭,只是這一項,就不算消失,言官要說,史官要記,怕是今日在場的諸多大儒,也要紛紛指責。

他皇帝不怕,可這位伺候在邊上的小廝,卻是承受不了的,那為李公公的前車之鑒可還不遠。

只是,這樣勸著,很快就見到鄭雲從門外走來——這偏房就有地方,能看到大堂之景,是以很是清晰,能看到鄭雲懷中抱著的一方木盒。

ps:感謝「戎璺」的打賞!

感謝「書蠪」、「賈阿達」投出的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