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民政改革(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1640 字 2020-11-02

這種訓練比起目前華軍普遍使用的訓練方式更加貼近戰場。郭威把這種訓練方式發揚光大,由單兵刺殺變成雙人配合刺殺,甚至三人配合刺殺。為海抗軍的刺殺水平提高出力不少。

對於接手保安隊,郭威欣然接受,並表示,沒有練不好的兵,這些沒有通過考試的士兵,他會努力訓練成精銳戰士。

李廣的這項舉措立刻在島上引起了轟動。農民,尤其是這個時代的農民,把土地看的如同性命。為了土地他們願意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烏拉圭的田地並不值錢,還沒國內的田地值錢,一畝土地僅僅不到五個美元。李廣也沒有想到效果是如此之好,最近到達石像島的人已經超過一萬,其中有五千是徐戰提供的新兵,其他的都是這些人的家屬。

這次徐戰為李廣招收的新兵,素質遠不如上次的三百少年。那些少年雖然年齡上有些不足,但是身體條件還好。這次所謂的新兵,根本就沒有挑揀,從十四歲到四十歲全有,而其家屬也大都是女人孩子。現在還留在緬甸和在旅途中的也全是女人孩子老人。

而這些所謂的新兵,身體狀況明顯極差,大多數人干瘦的如同麻桿一般,實際上這些人在登上貨輪之前,已經在飢餓中渡過了相當長時間。如果不是船上的食品充足,這些人能不能抗動步槍都是問題。根據李廣此前的標准,這五千新兵,最多能有一千五百能通過訓練。

李廣的這個政策一出,這五千新兵在訓練場上的表現另李廣目瞪口呆。這五千新兵為了能夠通過訓練考核,簡直是拿著生命在訓練。林謀中帶來的兩百多南洋青年,現在也在新兵訓練的行列中。林謀中打了多年的游擊戰,但是部下從未有經歷過如此殘酷的訓練。

每天都有人昏迷在訓練場上,但是無論是十四歲的孩子,還是四十歲的中老年,全部要緊牙關苦苦支撐。

男人,要為自己的女人孩子掙一分田產,哪怕是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這幾乎是每個人的信念。

李廣被這些新兵拼命架勢嚇呆了,立刻調整了訓練強度,已經出現了訓練場上累死人的現象。

每月都有商船到達石像島,每月都有新兵加入訓練,但是新兵人數卻從未超過五千。長期惡劣的生活環境,使得不少三四十歲的壯年男人身體已經遭受到損傷,即使李廣把訓練方式稍微緩和,也有很多人支撐不下去。

這些被篩選出來的青壯年,被李廣全部安排到烏拉圭船廠工作。這些農民沒有什么文化,但是不怕吃苦,一邊干活,一邊跟著洋人師傅學習。在工廠中,有些操作工種,只要接手練習,實際上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能正式工作。比如電焊工,氣焊工,鉚工等工種,但是要想達到高技術水平就需要一兩年甚至七八年的時間。

這些人的加入大大的壯大了船廠的實力,到了四零年中,李廣的船廠人數就增加到三千五百多人,其中七成是中國人。

對於十四歲到十六歲的少年,李廣大部分都打發到了漁船上,天氣不好的時候就被組織起來學習,或者軍事訓練。還挑揀出三十多個少年擔任傳令兵,歸參謀部直屬。

人口轉移根本就不用李廣操心,進行的井井有條。所有的孩子婦女和老人被全部送到烏拉圭,連幼兒園和小學也轉移到烏拉圭。隨著難民前去烏拉圭的也有不少島上的土著。短短一年,已經有不少中國人和土著結婚。戰亂四起的年代,難民中有不少寡婦兒童,在蘇夫人的牽線搭橋之下,嫁給土著的女人足足三四十個。

異族通婚這件事情,在島上並沒有什么議論,這里的土著人不是白人,和漢族近似,還是相當容易被接受的。而土著女子嫁給華人的也不少,中國人勤勞善良,很受當地女人的歡迎。不過當地人總數太少,這種情況不很多。

蘇夫人沒有離開石像島,用她的話來說是蘇家這么多的產業需要他指點江山。但是李廣卻是對這個准岳母時刻心存警惕,太可怕了。尤其是在和蘇紫紫以及袁然發生了青年男女之間常見的那種關系之後。

此後石像島逐步形成了制度,老人女人和孩子被送到烏拉圭。十四歲到十六歲的少年被安排去捕魚,能通過三個月新兵訓練的青壯年加入軍隊,而不能加入軍隊的青壯被轉入工廠,或者到烏拉圭務農。

海抗軍的民政體系逐漸的完善,石像島逐步變成了一個軍事和工業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