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 唐軍威武(2 / 2)

海上長城 流水夜帳 3562 字 2020-11-02

要論德國的三軍兵種,海軍的戰斗意志最為薄弱。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德國海軍最先以起義的名義退出戰爭的。從而造成了德國的迅速潰敗。其實在二戰中,德國海軍的表現也稱不上勇敢,從當年烏拉圭拉普拉塔河口德軍自沉袖珍戰列艦就能看出來。寧可自沉卻不敢和英國海軍拼死一戰,何等的怯懦。唯一表現的可圈可點的,就是其潛艇部隊。但是在這樣的慘重損失之下,再加上,稍有眼光就能看出德國已經是江河日下,敗亡指日可待。德國潛艇部隊的軍心已經開始崩潰。

於是開小差的德軍潛艇就漸漸的多了起來。到四五年的四月,海唐總計收留德軍潛艇數量達到十艘。這些德軍潛艇官兵的投降。不僅僅帶來了潛艇,隨潛艇而來的還有許多不干凈的納粹高官,他們帶來了大量的財富。黃金珠寶藝術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對於這些東西,海唐照樣沒有起外心吞沒,而是仿照瑞士銀行的制度,另建一座商業銀行,把德軍帶來的財富嚴密保管起來。

李廣相信,只要做的好,海唐銀行業的信譽一旦在全世界范圍確立,未來將會給海唐帶來更多的收益。

至於德軍潛艇的投降,英國也是有所耳聞的,傻子都知道其中的利益所在。但是到嘴的肥肉,海唐是肯定不會出讓的,英國想伸手也是白搭。

此時,李廣有一個疑問:老朋友德軍潛艇部隊的畢克碧上校和指揮改裝航母作戰的克勞德中將(戰爭中升官就是快啊)會怎么辦?這兩位可真的不像希特勒的死忠,至今沒有什么消息,未來會給李廣帶來什么樣的驚喜呢?

陸軍方面的變化是最大的。

海唐經過數年不懈努力,二十二個團的陸軍正規部隊編制戰斗力大成。這是一支以李廣建軍的思想建設的現代化軍隊,裝備方面毫不謙虛的說是超過了美軍。所謂裝備不僅僅體現在作戰武器方面,更是體現在輔助裝備方面。有一個數據明顯是遠超世界各國部隊的配置--電話,電報,無線電的配置比例達到了平均七人一部,而陸軍小型雷達的配備,更是讓海唐軍稍有信息化作戰的雛形。

至於訓練方面海唐軍更是遠超全世界各國的軍隊,海唐軍陸軍有八成的官兵有三年以上軍事訓練。有實戰經驗的官兵占到了部隊的九成五以上。這個數據在戰爭中,是無論哪個國家的部隊都難以達到的。

而作戰意志,就更加令美軍望塵莫及了。當初李廣在石像島,找不到合適的思想核心,於是就找了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做教材,說白了整個就是一個大雜燴。

看似大雜燴,但是大雜燴就沒有核心?

那就是民族主義,大漢主義,大唐主義。

經過數年補充完善,後來又有了相對完善的《宣傳大綱》,逐步演變而來,就成為當下的一套激發民族自豪感,注重進取精神的海唐軍精神內核。

對於這支陸軍,李廣傾注的精力絕對不比海軍空軍少。海軍空軍雖然對兵員的素質要求高,但是海唐招收的青年素質也相對高。而陸軍的兵員大多是大字不識對工業幾乎沒有見識的農民,能把當初一群看見汽車就嚇的魂飛魄散的農民,訓練成掌握現代化裝備的鐵血軍人,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拿民族主義來熏陶軍隊,李廣雖知其狹隘之處,但是全軍上下那種舍我其誰。彌漫著昂揚斗志的氣氛卻是每個將領都樂見的。

宣傳的力量,或者說洗腦的力量是巨大的,李廣拿民族主義來熏陶官兵。而他自己也在熏陶別人的同時被別人熏陶。這是李廣自己為自己的某些行為找的借口--他處理政務時,感覺疲累,處理軍務時精神煥發,上戰場更是雙目精光四射。日常生活中,李廣自認是個非常平和的人,經過數年的戰爭生涯,竟然變得非常好戰。戰爭在改變著每一個人。李廣這個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現代物質青年,此時已經從內到外都適應了戰爭。

陸軍的最大變化來自於正規軍之外,海唐組織了共計一百個團的府兵。合計四十萬兵力。其中五十個團的訓練和人員素質雖然遠不如正規軍,但是卻可以作為正規軍的補充,執行某些防御駐守或者承建工事的任務。

而另外五十個團,僅僅是四五年年初才開始籌建。武器甚至都沒有配備。可以預料。即便是到了「歷史上的八月」--日本投降,也難以上戰場。

那么既然如此,李廣為何還要組織這么一支部隊呢?事實上,這五十個團的兵力,在海唐的計劃中,根本就不是執行作戰任務的。他們的訓練,更加類似於技術學校,除了少量的軍事訓練紀律約束。更多的是在學習工業技術。

稍加留心,就能發現。這五十個團的官兵,學習的內容甚至是連工業技術也稱不上。他們學習的內容其實主要在於工具的熟練,認識各種設備。要說其最主要的專業--乃是拆裝設備。後來對於這支部隊,曾經有過一個諢號--號稱「凈國神兵」。

由於這五十個團雖不屬於作戰部隊,但是卻有軍方屬性,歸李廣直屬。故此,李廣的辦公室中,一大幫秘書們派上了大用場,成為這五十個團官兵的技術教官。當然了,僅僅憑這些人肯定是不夠用的,李廣給了他們相當的權限,可以自我掌握招聘專業人士。根據對日本和德國戰俘的審訊,根據許多戰前曾經到過日本和德國的人員對日本的認識,這五十個團劃分成不同的「專業」。

李廣可是早就下定決心,要大肆搜刮日本的。因此在這只隊伍中,可不僅僅是學習工業技術的部隊,有專業搜刮人才的,有專業搜刮技術的。甚至連古董字畫,文化藝術的專業人才都不在少數。雖說這些專業人士不可能把大字不識的官兵們培訓成專業人士,但是至少不會把古畫當成贗品燒掉,當然贗品也不會燒的。

這五十個團作何用途,多明顯哈,專業的搜刮隊伍。

搜刮對象?那還用問?

除了日本,還有德國。

光想想,就實在是令人太快意了。這種誘惑太強烈,幾乎不用宣傳,不少青年學生都報名參加這只大軍,更是有國內招來許多古董商,文人,學者加盟。至於海唐的商人們更是盼望這這一刻,早早的就開始打探日本的某些產業所在。

空軍在四五年,變化不大。倒不是海唐招不來合適的飛行員,而是海唐本來有文化的年輕人就不多,如火如荼的建設更加需要有知識的青年。戰略空軍加上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戰機數目仍然保持在六百多架,飛行員保持在一千人左右。

但是,空軍與其他軍種不同的是,已經有一部奔赴英國,登上了歐戰的舞台。這一次,空軍的出擊是海唐和比利時之間的合作。

由於歐洲戰場的殘酷,比利時軍隊也早早的被推上了戰場。

比利時方面由於飛行員極少,主要是陸軍。而戰場上沒有自己的飛行員保證制空權,陸軍不經意中就會吃暗虧。

要知道,戰場上,如果同時出現危機,英軍肯定是要照顧自己的陸軍,美軍也會優先照顧自己的士兵。即便是合作再緊密,再親密,再盟友,這種事情也會發生,而且已經發生不止一次了。

小國有小國的生存技巧,比利時本身在二戰算是受害者,但是主流卻是投降的,其國王就投降了。因此,戰後分贓被排除圈子,甚至被犧牲部分利益都不是不可能的。故此,比利時流亡政府不得不早早的把自己那點可憐的軍隊派上戰場,同時也在努力的找盟友,找到海唐門上順理成章。

鑒於海唐和比利時之間的關系一貫不錯,以這種方式參加歐戰,符合李廣當初的設想--象征性的參與歐洲戰場。這種情況下,雙方達成不少協議,比如戰後的「分贓」兩國同意互相協助,戰後的通商互惠也是情理之中。

而隱藏在這一協作之後的,乃是李廣和袁總理更長遠的目光,兩人都沒有忘記,海唐的根本--大唐島是從法國手中奪取的,是有戰爭導火索的。當下歐洲戰場主要是在法國境內,那么趁機削弱法國,讓法國戰後恢復的慢一點,就成為海唐空軍參戰的目的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之一。

由於參戰的目的比較復雜,更是涉及到諸多外交事項。要兼顧這些,無論是戰略空軍還是陸軍航空兵亦或是海軍航空兵的幾個將領都不很適合。

從錫蘭戰役中受傷,再也無法駕駛戰機的袁寅(袁家老三)就成為最合適的人選。海唐軍總參謀部空軍參謀長袁寅上校,臨時提升軍銜。以准將(海唐新增加的軍銜,後文會介紹)軍銜,擔任海唐軍歐戰空軍指揮官。原因是,戰時比利時軍銜實在有點胡鬧,為了提升軍心,一個步兵營長就可以掛上校軍銜,甚至是准將軍銜。為了便於外交,故此提升袁寅為准將,自此袁寅成為海唐軍第一個准將。

老袁家真是出人才,袁寅出馬,效果當然是斐然的,此處僅僅舉例說明一下:三月份,巴黎的盧浮宮成為廢墟。四月份,巴黎鐵塔成為廢鐵。至於被燒毀的村鎮,城市,海唐從未承認乃是有目的的。

除了海陸空三軍的這些變化,海唐軍還有一個最新變化--以自由龍號直升機航母為核心的機動縱隊正在籌建。要知道,海唐軍戰斗指揮序列中,縱隊和特混艦隊是同一級別--師級。迄今為止,海唐軍只有三個陸軍縱隊和兩個海軍艦隊一個戰略空軍是師級。

而且,這個縱隊可是有海軍成分,也有陸軍成分和空軍成分。海陸空三軍的軍官們是都有機會爭奪這個縱隊司令的資格的,故此海唐軍不少軍官都在眼巴巴的瞅著這個位置。

按照李廣一貫作風,要想升官,拿戰功來。故此幾個有資格的上校,中校軍官們都變得異常好戰,動力非常。(未完待續。。)

ps:原因多多,每周一更,很抱歉、。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