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的任務(2 / 2)

越戰的血 遠征士兵 1541 字 2020-11-02

我第一眼瞄向這座山的標高,米,又是一座高山。

不過這也正常。正所謂登高望遠,這時代炮兵設備相對還比較落後,打炮靠的還是炮兵偵察員的測繪,再加上越高的高地就越容易偵察同時也更容易為其它高地提供火力掩護等,所以像這樣一千多米高的高地向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原本我們是想讓戰士們過個好年,所以定在半個月後也就是2月份再展開進攻!」張司令皺著眉頭說:「但現在情況卻有了變化,我軍在扣林山方向的部隊為了做好進攻前的准備就派出幾支偵察部隊對扣林山實施偵察,意外的是有一支偵察部隊被越軍圍困。我軍接連派出幾支部隊前去援救但被包圍的部隊卻是越來越多,於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原定於半個月後的進攻計劃就此提前展開,也就是這場戰斗已經在兩天前打響了,如果按偵察部隊被圍的時間來算,那應該是大年初三時就開始了!」

聞言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張司令看起來那么焦急。原來還是作戰計劃被越鬼子給打亂了。

「現在想起來!」張司令接著說道:「這應該是越鬼子意識到我軍在扣林山方向會有所動作,於是就有計劃有步驟的讓我軍部隊越投越多,最後暴露了自己的實力不得以提前展開進攻,我們這是讓越鬼子給牽著鼻子走啊!」

我點了點頭。這其實就是越鬼子「圍點打援」的戰術,老一套了,但這戰術雖老卻是百試不爽,原因是沒有什么部隊會放任自己的部隊被敵人圍殲而不救,那樣的話指揮官也會被罵死。所以有時就算指揮官明知道越鬼子有意圖,但還是不得不在壓力之下派出部隊前去救援。

從另一方面來說,就算指揮官頂住壓力不派部隊去增援,那結果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打擊了部隊的士氣,甚至還會有許多戰士因此而開小差。

接著我很快就想到:這「圍點打援」的戰術並沒有什么好奇怪的,但如果越鬼子這是察覺到我軍會有所意圖而用這種方法逼著我軍提前起進攻……那這越鬼子的指揮官就有些可怕了。

「但是在戰斗打響的時候我們才現沒這么簡單!」張司令繼續說道:「一方面是我軍約有一個營的部隊被圍困,使我軍投鼠忌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扣林山是在79年反擊戰後就被越軍占領了,越軍足足在這經營了兩年的時間。在這兩年的時間里,越軍幾乎把這扣林山變成了一座城堡,他們在主峰和相連結的8個山頭上,構築了縱橫交錯的的工事和明暗碉堡,並在陣地前沿埋設了大量的地雷,在路隘、山頭等有利位置布下層層火力點,更讓我們大感頭疼的是在這些工事的下面還有許多用於藏兵和機動的坑道,這些坑道都是與地面工事相結合的,形成了明暗結合、上下相通、內外相連、正側交叉火力配合的嚴密的防御體系!」

「這……」聞言我不由愣住了:「這好像是咱們志願軍打美國佬的坑道工事吧!」

「可以這么說!」張司令點了點頭:「駐守在扣林山上的是越軍313師14團,當年我們抗美援越的時候,這支越軍是在中越邊境由我軍裝備並訓練然後才回到越南參戰的。當時我軍教給他們對抗美軍的方法,很有可能就是抗美援朝時代的坑道工事,再加上扣林山又到處都是峭坡窄路,高草覆蓋,山下則溝谷縱橫荊棘叢生,所以十分適合使用坑道戰術。」

「有一點我不明白!」我說:「越鬼子是怎么在扣林山上構築大型坑道的。」

我在雲南那地方呆過,不只呆過還呆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還是躲在坑道里頭,所以很清楚雲南那邊的地理情況並不適合構築大型的坑道工事,尤其這時正是雲南的雨季。

張司令當然知道我問的是什么,點了點頭回答道:「越鬼子的這種坑道工事其實很簡單,其實就是在交通壕上鋪上一層木板,然後再堆上泥再種上草。這件事越鬼子從一開始就有意為之,他們總是在夜里動工,然後在天亮之前就把新土運走並鋪好草做好偽裝。當然,這些偽裝要是認真觀察還是可以察覺到一些蛛絲馬跡的,畢竟剛走上的草會與周邊的植被有所不同,然而邊防戰士以為這只是越鬼子做的一切普通的偽裝並沒有在意,時間一長這些草就長得跟周圍的植被完全一樣了,這大型的坑道系統也就這么一點一點的完成了。」

聞言我不由在心里暗贊了一聲,這要說到吃苦耐勞和堅持不懈這些方面,只怕我軍跟越鬼子還是有相當的差距的,就比如這扣林山,這就是揚「積跬步以致千里的精神嘛!」。

而且他們也很聰明,知道雲南那樣的地理條件是不可能挖那種深入山內的坑道工事……這樣的工事一到雨季的時候馬上就會出現大面積的塌方,所以如果他們這么做的話,還真不需要我們動手。

但如果只是挖一條交通濠再在上頭鋪上一層原木再加一層薄土和植被就不一樣了,這種工事雖說比較脆弱堅不起炮炸,但卻不會一到雨季就塌方。只要其運用得當比如建在炮火不容易炸到的死角或是溝谷處,顯然就能當作一條暗道來使用。

這一來我們就麻煩了,原因很明顯:我軍本來就對地形不熟,而大多數越軍又躲藏在暗處,然後冷不防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甚至是背後……

也難怪我軍偵察部隊會一支接著一支的被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