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2 / 2)

小閣老 三戒大師 1600 字 2021-05-26

「洪武十四年,按照賦稅輕重,將天下州縣劃分為繁簡二等。隆慶元年,老夫又和楊虞坡,按照大小、繁簡、沖僻、難易四項標准,將州縣重新劃分上中下三等,可供你參照。越是大、繁、沖、難、邊之縣,越要揀選年力精強、才氣超邁、兼通武事者擔任。並明言若能保境安民、扶窮惠困,使百姓安居樂業者,必可優先升遷!若有特著奇績,超擢知府亦無不可!」

「而且還要規定,日後為兵備、為巡撫、為總督者,都必須起自州縣。沒有干滿一任親民官的,休想封疆一省!」高拱越說越大膽道:

「這樣不用幾年,就能徹底扭轉州縣疲敝的局面。甚至你別的不干,只把這一件事辦好,就可以得個『中興賢相』的美名了!」

「這阻力之大,也可想而知啊。」張居正不禁唏噓道。

「是阻力大,但比起打擊兼並,削除宗藩來,已經是很輕松的了。」高拱看他一眼道:「要想減輕阻力也有辦法,就是以身作則,先把閣臣選任之制給改了!這也是我給你的第二個建議!』

「群僚會推、皇上御批,有什么問題嗎?」張居正心說好家伙,老鼠拉木杴——大頭在後頭!

「這沒什么問題,問題是閣臣的候選資格本身。當初內閣只是為皇帝主管文翰、兼以咨詢的機構,故而要以翰林官充任大學士,這本無問題。但時至今日,內閣以成政事堂,閣臣雖無宰相之名,卻行宰輔之實。比如你張叔大被人家叫張相公,不就是被視為宋朝的宰相嗎?」

高拱沉聲道:

「那么問題就來了,翰林是詞臣,打交道的是文章典籍。宰相卻是要平章政事、燮理陰陽,兩者不說風馬牛不相及吧,但『非翰林不得入內閣』,也是舍本逐末!更阻塞了那些非翰林官員的宰輔之路!」

「元翁,非如此,你我怕是也當不上大學士啊。」張居正苦笑道:「未免要被詹翰同僚目為過河拆橋啊。」

「那又算得了什么?老夫這也是逼著他們走出台閣,故紙堆里是學不來治國的!」高拱滿不在乎的一揮手道:「再說,非翰林官員肯定是支持的。以往他們既無宰輔之望,自不為宰相之學,只關注一部一省之具體事務,當然難出相國之才!所以應當去掉這層障礙,為閣臣設置更高的標准,比如要既在地方上擔任過督撫,又在朝中出任過七卿的,方有資格入閣……」

張居正聽得目瞪口呆,他沒想到高拱的改革藍圖如此宏偉!比他之前跟自己談及的,要深遠太多了。

之前,高拱於吏治只是小修小補。比如,推兵部官員重選特養之制,增設兩名兵部侍郎;推刑部官員久任之法,以減少冤假錯案;重訂戶部理財官選任之制,欲增設海運衙門之類……張居正還以為他治大國如烹小鮮,怕步子太大扯到蛋呢。

現在才知道,原來扯蛋的還在後頭呢。只是沒跟自己講罷了。

也許是怕把自己嚇得打退堂鼓?還是原本就不打算讓自己參與吏治改革?亦或這些是他敢想不敢干,一股腦丟給自己圖個嘴痛快?張居正腦海中轉過數種猜測,面上不動聲色問道:「還有一條呢?」

「第三,就是改革言官制度!科道言官實在是最壞的制度,大明若亡,必亡於言官!」便聽高拱厲聲道:「朝廷任由他們風聞奏事、不必擔責。他們便可不考究事實得失,國家利害,只求一鳴驚人!明明什么都不懂,卻敢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多用幾個排比,多提一提祖宗,就是衛道雄文!然後互相捧臭腳,籍此嶄露頭角!卻絲毫不顧國家大事,被他們破壞了多少!」

只聽高拱深惡痛絕道:「值此蜩螗沸羹、國事危難之際,當事者本當有所建樹、全力為大明尋一條出路的!然而稍為更變,便招致言官肆口參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加以容納。結果半途中梗,最終一事無成……」

張居正對此深有同感,虛心請教那該如何去改?

高拱正欲講出他的方針,忽聽閣中響起一聲歡呼:「陛下醒了!」

ps.再寫一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