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槍桿子里出政權,再次擴編!(2 / 2)

現在的徐興夏,是典型的吃一塹長一智。每次戰斗結束以後,他都會認真的總結經驗教訓。吸收好的經驗,改進自己的不足。他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盡可能的將自己的缺陷彌補起來。他還不斷的將自己在後世學到的各種知識,和這個時代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試圖從中找到更快捷更有效的辦法,讓白衣軍的崛起,少走彎路。

當然,要做到十全十美,很不容易。後世的經驗,也不是萬能的。其實,大部分的後世學識,在這個時代,根本用不上。比如說,他最擅長的電腦、網絡、打字什么的,在這個年代,根本是英雄無用武之地。他現在能做的,只能是盡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更好的在這個世界上站穩腳跟而已。

白衣軍這次春季整訓的重點,主要還是士兵的基本素質。部隊的反應速度,從什么地方來?當然是從士兵的基本素質上來。如果士兵的基本素質,達不到一定的程度,部隊的整天素質就上不去。沒有一定程度的整體素質,部隊的迅速反應,就無從說起。

士兵的基本素質,是怎么提升的?當然是通過反復的單調的訓練得來的。天上不可能有戰斗力掉下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科學而刻苦的訓練,都是讓士兵獲得戰斗力的最根本途徑。一支連訓練都不夠嚴格的部隊,根本不可能有戰斗力。

在未來的三個月,大規模的戰事,應該是暫時沒有了。這三個月的時間里,白衣軍的唯一任務,就是訓練,訓練,再訓練,一直訓練到有戰斗任務為止。

……從額曰敦的手里,得到十萬兩的白銀,又有大量的奴隸生力軍,徐興夏要做的事情,當然是招兵買馬,再次擴大白衣軍的規模了。槍桿子里出政權嘛!沒有足夠數量的軍隊,放個屁都沒有效果。有海勒金部落送來的三萬多匹戰馬,買馬的錢都不需要了,只需要貼出告示,大量招收兵員就行了。

和之前回來的那些奴隸一樣,這次被釋放回來的漢人奴隸,對於參軍,也是相當積極的。他們對韃子的仇恨,是根本不能用任何的語言來描述的。加入白衣軍,就有親自殺死韃子,為自己,為家人,為親人報仇的機會。這樣的機會,誰能錯過?結果,招兵告示剛剛貼出去,就有大量的奴隸們踴躍報名參軍。

最後,白衣軍總共接收到八千多名的報名請求。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被釋放回來的奴隸。徐興夏最後決定,只從奴隸中篩選兵員。其他的報名人選,都被排除在外了。經過一番嚴格的篩選以後,有大約三千多名的奴隸,成功的參加了白衣軍。

這次的擴軍規模,比上次大得多。除了雕騎軍、戰車營、炮兵營之外,白衣軍屬下的其他九個軍,都全部擴建為五個小隊,管轄250名士兵。加上軍官的話,每個軍,都有三百人左右。九個軍加起來,就有接近三千人。如果加上雕騎軍、戰車營和炮兵營的話,白衣軍的總兵力超過五千人,基本上接近一個衛的全部兵力了。

目前的徐興夏,只是一個小小的代千戶,按照規定,只能指揮1120人的軍隊。但是,他的麾下卻有著足足5000人的兵力。這是嚴重的逾越。不過,包括徐興夏在內,誰也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妥。或許在寧夏鎮的其他地方,會有人覺得不妥,不過,他們誰也沒有指出來。

現在的黑山營,真的成了一個龐大的軍營。白衣軍所有的主力部隊,都駐扎在這里。因為完全是重新規劃的,各部隊都有寬闊的駐地,為以後的擴建,預留足夠的空間。當初,在規劃黑山營的時候,可是給白衣軍預留了足足五萬人的軍營的。現在的白衣軍,只有五千人左右,只有規劃中的十分之一。

和別的軍隊不同,白衣軍從上到下,都全部裝備有戰馬。有少量的主力作戰部隊,每個士兵甚至配備有兩匹戰馬,可以輪換使用,也可以幫助駝負大量的物資。白衣軍的總兵力,只有五千人左右,但是擁有的各種戰馬,足足有一萬匹以上。

馬術,是白衣軍士卒訓練的基本科目,同時,也是最容易訓練的科目。寧夏鎮的軍戶,只要有條件的,都懂得騎馬。那些被釋放回來的漢人奴隸,大部分都有不錯的馬術基礎。他們在進入白衣軍以後,至少稍加訓練,控馬技術就能過關。

即使是騎馬的步兵,行軍的速度,也要比純粹的步兵快得多。這是白衣軍的巨大優勢。比如說從鎮遠關到威鎮堡,步行的話,至少要一天一夜的時間。但是策馬飛馳的話,最多兩個時辰。如果戰馬的速度足夠快,一個時辰就能夠趕到。

可是,這種優勢,也是有致命傷的。這個致命傷是什么?就是通信。大隊的步兵之間,還可以使用騎兵來通信。騎兵的速度比步兵快得多,要追趕步兵,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大隊的騎兵之間,也只能使用騎兵來通信。一旦騎兵全速趕路,再使用騎兵通信,就要大大的落後了。

這樣的通信方式,帶來的後果,就是徐興夏下達的命令,不能太死,以免束縛了部下的應變能力。同時,那些腦筋太死的人,也不能擔當各部隊的正職指揮官。否則,遇到突發的情況,他們就不懂得如何應變。只有那些可以獨當一面,又或者是能夠讀力作出判斷的軍官,才能擔任正職。

由於受到這方面的影響,那些游俠兒出身的軍官,普遍占據比較大的優勢。他們在做游俠兒的時候,經常就是單獨行動的。無論遇到什么樣的突發情況,都必須是他們自己讀力做判斷。現在,進入部隊以後,這個根本的姓質,並沒有發生變化。不同的乃是作出判斷以後,影響到的人比較多而已。

相反的,一些部隊出身的軍官,就比較吃虧,因為他們獨當一面的經驗,的確是太少了。好像張全復、高猛等人,以前都是小旗軍官,從來沒有單獨處理過事務。在職位提升以後,也沒有單獨處事的機會。和那些游俠兒出身的軍官相比,他們的行動方針,絕對是偏向保守的。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當然,也不是說,那些游俠兒出身的軍官,就一定會比軍隊中成長起來的軍官優秀。兩種不同的出身,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互補才是最重要的。徐興夏開設的黑山營講武堂,就是一個互補的大雜燴。不同的軍官在這里學習,互相交流經驗,正好可以彌補各自的不足。當他們的學習結束,基本上就能兼容並蓄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