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訂婚(二)(1 / 2)

2014年10月5日早上六點整,趙朝綱身上穿著一身的新裝,趙朝綱現在穿的是一身的兗服,上面還綉著五條龍,這是趙朝綱給自己煉制的護身法衣。

那些龍其實就是趙朝綱這件護身法衣上面的陣法條文,趙朝綱只是為了好看,所以,才把這身護身法衣上面的陣法條文布置成了龍的樣子。

正是因為這些龍是由陣法條紋組成的,所以,這些龍很是生動,好像就是活的一樣,再配上趙朝綱那副出塵的氣質,怎么看,怎么有種高貴的感覺。

當然,要是趙朝綱穿著這樣的服裝穿越到古代社會的話,相信還沒有等趙朝綱反應過來,他就會成為通緝犯了,在古代社會里面,只有皇帝才可以穿綉著龍的服裝,不過,在現代,這些就無所謂了,就連一些小孩子的尿布上面都有龍的圖案,更不用說趙朝綱拿出來穿穿了。

不僅趙朝綱為這一次的訂婚典禮穿的是綉著龍的兗服,就算是李麗萍和柳菁菁她們現在穿的其實就是古時候皇後穿的鳳冠霞帔。

鳳冠霞帔指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帔,古代披在肩背上的服飾。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另外它左右胯下開叉,有水袖。是華貴又奔放的休閑服飾。在戲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將相、官吏、豪紳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別,顏色分紅、藍、黃、絳、紫、粉紅、天青等,其中紅色是新婚或喜慶的代表色彩。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詠道:「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每每讀到此,便想到古時的那些頭戴鳳冠身披霞帔的出閣女子。極是羨慕她們,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裝扮得如斯華麗,纓絡垂旒。玉帶蟒袍,下面百花襇裙,大紅綉鞋,一抹濃艷滿身喜慶一如心中漫溢的幸福。想那鳳冠霞帔原是後妃之服。拜天地又是帝王的郊天之禮。中國民間便女子的一生亦是王者。

古代貴族婦女往往以鳳凰為冠飾。明制,皇後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龍鳳數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頂為六龍三鳳,龍在頂兩端,口銜長串珠滴,似有戲鳳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鳳凰。

冠後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鬢,展開後如同五彩繽紛的鳳尾。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翚四鳳。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綉有不同數量的雉。

霞帔亦稱「霞披」、「披帛」。以其艷麗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事林廣記?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為命婦冠服,非恩賜不得服。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皆服用不同綉紋的霞帔。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

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

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根據《大明會典》記載:常服,鳳冠:雙鳳翊龍冠,以皂縠為之。附以翠博山。

上飾金龍一、翊以二珠翠鳳,皆口銜珠滴。前後珠牡丹花、蕊頭、翠葉、珠翠穰花鬢、珠翠雲等。三博鬢(左右共六扇)。有金龍二各銜珠結挑排。

明朝皇後至九品文官妻皆可穿著,按地位等級高低在顏色、花紋、裝飾和用料上有所不同.明朝庶人女子在結婚時也可穿著鳳冠霞帔。

霞帔:霞帔是宮廷命婦的著裝,平民女子只有出嫁時才可以著——按照華夏禮義,大禮可攝勝,就是祭禮、婚禮等場合可向上越級,不算僭越。命婦的霞帔在用色和圖案紋飾上都有規定。霞帔分為兩種,一是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宋以後定為命服,隨品級高低而不同。明代對霞帔作了詳細規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二是道家的一種貴重服裝。

霞帔品級的差別主要表現在紋飾上,如下分別列數:

一、二品命婦霞帔為蹙金綉雲霞翟紋(翟:即長尾山雉);三、四品為金綉雲霞孔雀紋,五品綉雲霞鴛鴦紋;六、七品綉雲霞練鵲紋;八、九品綉纏校花紋。

根據《大明會典》記載:常服,大衫霞帔:衫——黃色,兩領直下一尺,間綴紐子三。後身長於前身,行則摺起,末綴紐子二,紐在掩紐之下,拜則放之。霞帔——並列兩條,尖端縫合,垂在身前,掛墜子,平端收納於大衫身後三角形兜子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