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穴道(1 / 2)

在近戰上面,擒拿手很是實用,能夠做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此,要是有時間和耐心的朋友真的是可以去學習一下擒拿手。

學會了擒拿手,至少你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有了一定的反抗余地。特別是對於那些女性朋友而言,學會一些擒拿手真的是很必要。

有了擒拿手防身,那些犯罪份子就不可能那樣容易的得手,擒拿手的近戰威力會讓那些犯罪分子知難而退。

當然,要是您能夠學會點穴術,那就更加的好了。

點穴術的近戰威力比起擒拿手來,更加的厲害一些。人體上面的很多穴道一旦被重擊點中之後,輕則失去直覺,重則直接一命嗚呼。

因此,你要是真的精通點穴術,一般的危險還真是傷不到你,當然了,點穴術這樣的武功還是不要輕易使用的好,以免出現什么挽回不了的後果。

不過,點穴術的學習真的是很難,學習點穴術的人,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特別是在認識人體穴位這方面,更是要掌握的很精通,這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那就不是一般的多了。

因為人體上面的穴位數目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這么多的穴位需要完全記在心中,其中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720個穴道,需要一點都不差的記住。沒有一定的記憶天賦的人,還真是不容易辦到。

而且,僅僅是記住人體720個穴道的分布。這還只是最起碼的學習點穴術的前提條件,想要真正學會點穴術,你還需要緊記人體這720個穴位所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說,你得牢記點中這720和穴位之後,人體的具體反應。

像是哪些學位是人體的死穴,哪些穴位是人體的麻穴等等。這些東西多不勝數。

當然,在學習點穴術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您先得了解人體穴位的詳細知識,只有先了解了有關於人體穴位的詳細知識,接下來。您才可以接著學習點穴術。

穴位[xuewei]學名腧穴。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艾炙刺激相應的經絡點治療疾病。穴位是中國文化和中醫學特有的名詞,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少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腧(shu,第四聲)穴學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點、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論的一門學科,是針灸專業的基礎課程,在本專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現代結合腧穴的形態結構和針灸效應等進行研究,使腧穴學的內容更為豐富。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輸」,或從簡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黃帝內經》又稱之為「節」、「會」、「氣穴」、「氣府」等;

《針灸甲乙經》中則稱之為「孔穴」;《太平聖惠方》有稱做「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通稱為「腧穴」;《神灸經綸》則稱為「穴位」。

《素問.氣府論》解釋腧穴是「脈氣所發」;《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是「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腧穴並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系、互相輸通的特殊部位。

「輸通」是雙向的。從內通向外。反應病痛;從外通向內,接受刺激,防治疾病。從這個意義上說。腧穴又是疾病的反應點和治療的刺激點。

穴道:是人類及動物共有的電位最高的皮下電場區,是神經主干和神經末梢經過的地方,是人類和動物身體中電勢能最高的地方,這部分破壞或者壞死,以及外力破壞及阻礙,都會引起麻、脹、癢、痛、酸等症狀。甚至會產生組織、器官、循環和心腦不適、還可導致殘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穴道是*中重要的電場。也是與大腦密切聯系場所。

人體總計穴位有720個,醫用402個,其中要害穴位有108個,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為72個,致命為36個。

中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們祖先就已經知道人體皮膚上有著許多特殊的感覺點。

公元前五至一世紀寫下的著名醫典《黃帝內經》就已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並記載了160個穴位名稱。

晉代皇甫謐編纂了我國現存針灸專科的開山名作《針灸甲乙經》,對人體340個穴位的名稱、別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論述。

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訂正訛謬,撰著《銅人腧穴針灸圖位》,並且首創研鑄專供針灸教學與考試用的兩座針灸銅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確,令人嘆服。

可見,很早以前,我國古代醫學家就知道依據腧穴治病,並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腧穴學的完整理論體系。1882年,布里克斯發現人體表面存在溫點和冷點而被譽為軀體感覺生理學的先驅。

《類經?人之四海》載:「輸、腧、俞,本經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輸穴、俞穴之稱,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

按照中醫基礎理論,人體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於體表的部位,還是針灸、推拿、氣功等療法的施術部位。

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驅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實質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體的特殊結構嗎?長期以來,人們對此推測紛紛。莫衷一是。

中醫講究的穴位的實質究竟是什么呢?有人從穴位的電學特性去探討,發現皮膚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後來又發現。全身穴位總面積不過體表的萬分之四,而電阻部位卻多得多。

後來人們又用最弱電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產生最大收縮效果的地方就叫運動點。

經對照發現,運動點與穴位的分布幾乎一致。但運動點的機制是什么,還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與神經的關系,發現幾乎所有的穴位都與神經相關聯。

某一穴位與某一臟器的神經往往同屬於一個脊髓節段,在胚胎發育時期。皮膚與神經是同源的,神經中樞存在著各皮膚區域與臟器的投射點。但是相反意見認為,非穴位區域下也都有神經分布,它們在組織學上並沒有差別。

還有人發現穴位與血管、淋巴管關系密切,穴位處的皮膚溫度比別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復雜關系形成了穴位的奧妙。

許多人從穴位的電學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質。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電通過人體皮膚,發現皮膚上存在某些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它們的位置與穴位位置吻合。

此後不久,蘭西國著名針灸學家尼伯亞特在助手的協助下,應用測定皮膚電阻方法證實了這一現象,並確定穴位電阻只有它周圍皮膚電阻的一半。

在屍體上進行的測量也獲得同樣的結果。20世紀50年代後期,我國學者有關穴位電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電阻高電位的特性。然而。據推測,全身穴位的總面積僅占體表的萬分之四,而全身體表電阻的部位卻很多。遠遠不限於穴位的地方。

況且,如進食、睡眠、運動等生理活動,時序、季節、氣溫等外界環境改變以及精寸心理狀態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皮膚電阻值。

難怪明珠市高血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感嘆:以此(皮膚電阻測定法)測定經穴頗有困難。蘭西國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時間,應用此法測定穴位,所得結果卻與中國穴位大相徑庭。不得不愀然中止這項研究。

也有人將古老的腧穴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比擬分析,力圖用新理論、新概念闡釋它們。譬如。電流刺激肌膚,被刺激的肌肉會產生收縮。

用最弱電流刺激而產生最大肌肉收縮的體表部位叫運動點,米國學者金林對照運動點位置與傳統穴位位置後提出,兩者的分布近乎一致。

日本的兵頭正義與米國的弗羅斯特等人,則把穴位同觸發點進行比較。觸發點被認為是機體肌肉組織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層組織敏感、結節及伴有放射痛的特點。

雖然其產生機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認為,它是由於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痙攣,內分泌失調或肌緊張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