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打比方(天天萬更求訂閱!)(1 / 2)

「囡囡,我們需要愛護小動物,你喜歡海豚沒有什么錯,但是,不要為了你自己的喜好而讓海豚失去了自由。囡囡,對於人而言,自由很是重要,可是,相應的,自由對於那些海豚而言,也很是重要。

也許爸爸這樣說,囡囡你理解不了,那爸爸就打個比方,一個囡囡你明白的了的比方。」

說到這里,趙朝綱停頓了一下,他稍稍的思索了一下,然後很快就接著往下說:「囡囡,比方說,要是媽媽把囡囡關在家里面,不讓囡囡出去玩,只讓囡囡你學習這,學習那的,還讓囡囡練習一些音樂方面的東西,囡囡,那你會喜歡嗎?」

趙朝綱很是輕聲的問道,在剛剛趙朝綱看到囡囡眼睛里面滿是懵懂的時候,趙朝綱就知道自己頭先所說的話對於囡囡而言,太過深奧了,這樣深奧的話,囡囡這樣的年紀哪里聽得懂,因此,很快的,趙朝綱就轉變的方向,他從囡囡能夠理解的那方面著手。

對於小孩子而言,被自己的父母親關在家里面,不讓她出去玩樂,只是做作業或者學習一些課外的知識,絕對是這些小孩子們最不想遇上的事情。趙朝綱現在拿這個事情來作為例子,他相信到時候的效果那肯定是杠杠的!

結果也不出趙朝綱的預料,在聽了趙朝綱的這番話之後,這個時候的囡囡滿眼都是驚慌,然後她走到趙朝綱的身邊,先是很是小心的看了李麗萍一眼,然後才很是小聲的在趙朝綱的耳邊說道:「爸爸。囡囡不喜歡被媽媽關在家里面練習鋼琴這些東西,囡囡想要和爸爸一起玩,爸爸你不要讓媽媽抓著囡囡去做這些事情好不好?好不好嘛?」囡囡拉著趙朝綱的手,開始撒嬌起來了。

看著囡囡向自己撒嬌起來了,趙朝綱很是無語。好像囡囡有點理解錯誤了,自己剛剛僅僅是打個比方,但是,囡囡這個時候卻理解成李麗萍好像是真的想要這樣做,因此,為了自己不用去學習課外知識。囡囡直接向趙朝綱撒嬌起來了,而且,為了不讓李麗萍聽到自己不想學習課外知識,囡囡還很是小聲的說話。

看到這里,趙朝綱直接想要用暈倒了。哎……,小孩子的理解能力確實是差了點,不過,這樣也足夠了,有了這個趙朝綱等下勸解起囡囡要愛護小動物上面就容易了很多。

「囡囡,放心,要是媽媽真的想要讓囡囡你學習這些課外知識,到時候爸爸會幫你求情的。」趙朝綱先是用話語穩住了囡囡。只有自己先站在囡囡這邊,等下自己的話,囡囡才會聽的進去。現在趙朝綱在應付小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是越來越強了,他已經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了。

當然了,趙朝綱和囡囡說的話絕對是他的真心話,要是李麗萍真的再安排囡囡去學習什么鋼琴,或者其他的什么課外知識,趙朝綱確實是會阻止。

倒不是趙朝綱不想著囡囡多學點知識。而是,趙朝綱認為。以囡囡現在五歲的年紀,最重要的還是玩樂。

小孩子還小的時候。最大的事情就是玩樂,這樣的,他在長大之後,在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時候,心靈上面會有一個很美好的回憶,而這個美好的回憶,會讓這個小孩子在人生的起步中,擁有更加好的起步。

在自己的心底留下美好的幼年回憶,會讓這個孩子在長大之後,心態上面會更加的活潑,更加的陽光,相應的,他在為人處事上面也會更加的陽光,更加的或得別人的喜歡。

作為孩子的父母親,在一個陽光,膽大,正派的孩子和陰暗,膽小,怕事的孩子里面選擇,所有的父母親都會選擇前一個孩子。

所以說,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面,家長們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夠任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要是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著自己的性子來,不講究方式方法,那最終,你教育孩子就會失敗。

教育孩子的辦法其實很多,不過,你真正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你得豎立起正確的育人觀念。

家長教育子女,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這是做父母的天性。

具體怎么個好法,不同時期、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標准。

一直以來,許多家長選擇的是一種「精英取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追求做「大-款」、當「大-官」、成「大-腕」。

如果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一生一世好,或者是不單孩子自己好,還能成為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希望是對的,但是,如果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出於光宗耀祖或實現自己個人的目的,這希望就不對了。

不能否定的是,現在確實有一些父母把自己的遺憾、個人的野心等寄托在孩子身上。正確的育人觀應該是:堅持以人為本,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根本。

所謂健康成長就是在人性固有的基礎上,使各個方面都得到有機的、和諧的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一個充滿活力的、一個富有個性的、一個蘊藏巨大潛能和善於學習創造的新人。這樣的新人首先必須是一個自食其力的人,進而再是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教育子女雖然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但這主要是由家庭的社會職能所決定的,家長更多的是在履行一種社會職責。

其次要懂得成才的過程、成才的規律,不能期望走捷徑。任何事物的成長都有規律,人才的成長也有其固有的規律。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只有那種在科學的崎嶇山路上,不辭勞苦,孜孜不倦。辛勤耕耘的人,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

「成龍」、「成鳳」、當「大-官」、成「大-款」,大凡成大事者,都是如此,沒有捷徑。俗話說「欲求生富貴。須下苦工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雖然,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盡量做得比較有趣味一些,是可以寓嚴肅的事情一個寬松的環境的,但這不是捷徑。所謂的捷徑,也就是掌握規律。少走彎路。

父母有權「望子成龍」,也有權「助子成龍」,但是沒有權利「逼子成龍」,沒有權利把「成龍」作為孩子的唯一選擇。同樣,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為孩子的惟一選擇。

無論是「平庸」還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成功觀、快樂觀、幸福觀強加在孩子頭上。

父母無權包辦孩子的未來生活方式。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父母,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一定要用「尊重、交流、引導、指導」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想要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你還要充分尊重孩子。

1、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最重要的一條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們的內在要求。你尊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家長對孩子有管理教育的權利,有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盡監護的責任,但在人格上與孩子是平等的。

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不應在孩子面前以自己是孩子的生身父母、對孩子有養育之恩等自居。不應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高高在上」、「隨處都是權威」等所謂的「尊嚴」,不應羞--辱孩子。更不能體罰孩子。

兒童-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體-罰孩子其實是一種其害無窮的行為。

在1-3歲時經常遭受過體罰的孩子。易變得虛-偽、冷-酷、多事、擅長說-謊、有-暴-力-傾-向,這些行為會在體罰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開始產生。

體罰造成的孩子的逆反行為,會在兩年以後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來。

通常有六種情況:孩子會偶爾或經常偷-盜或撒-謊;對他人態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錯事後缺乏自信心;經常有破壞性或暴-力-性-行-為;不服從學校的規定;與教師不能相處融洽等。

研究人員用曲線圖來記錄兩個值,即父母對孩子的體罰值和子女受體罰後的暴-力-值。

兒科醫生們發現,兩年以後,這兩個值變得越來越接近,即體罰值越大,暴-力-值也越大,他們將之稱為「劑量關系」或「作用關系」。

研究人員建議,減少甚至消除體罰,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有益的,同時也有利於降低社會的暴-力-程度。

當然,許多在童年時遭受過體罰的人,在長大後並沒有變成虐-待-兒-童的人,或變成消沉郁悶的人。

這就像是人會得病一樣,在適當的「治療」或環境因素下,患病者會逃脫病魔的威脅。

與經常體罰孩子相反,嬰兒得到更多的擁抱和撫摸,孩子長大後就會遇事不驚、沉著冷靜,並善於調節自己。

個中奧秘為,擁抱和撫摸會使孩子大腦中激素水平明顯不同,其結果是體內「壓力激素」水平較低。

孩子們長大後注定要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親子行為溫暖的人更能對付社會環境的壓力,並避免那些與壓力有關的疾病。

2、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特征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

年齡特征是指一定年齡階段的生-理與心理發展水平及特點。如孩子在幼兒期特別喜愛游戲和故事,父母采用游戲和講故事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倘若一個勁地講大道理,效果肯定不好。

個性特征是指每個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點。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潑好動;有的則性格內向,偏於靦腆、安靜。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

父母學一點兒童心理學知識非常重要,應該經常注意觀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個性特征。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其所思、所為及其心理需要。

在家教過程中,父母千萬不要用「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來衡量自己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

3、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

生活中,大人們常常對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要求,要孩子按照大人的意願去做,可孩子往往有自己的看法。

這時。如果父母過分地強求,甚至強制性地使孩子服從,不但不能使孩子聽話,反而會使孩子產生「與父母對著干」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家長們一定不要將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能使孩子認識自我。自我能力得到肯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讓孩子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是激發孩子自覺學習內部動力的最佳方法。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不但能讓家長們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而且是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想要爭取的教育孩子,你得懂得怎么去引導自己的孩子。

1、你得正確地引導孩子

作為家長,首先要用先進的文化思想引導孩子。

譬如說。教育孩子長大後要成為愛祖國、愛民族、愛人民,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人不能光為自己活著。要向仁人志士和先鋒模范人物學習等。

譬如說,教育孩子以愛勞動作為立身之本,不能依賴、懶惰,只有學習、勤奮、自強,才能不斷進步,等等……。

當前。教育孩子學習中國男孩洪--戰--輝的事跡,就特別有現實意義。其次。要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制約性很大。

拿學雷---鋒來說。教師讓孩子學雷---鋒做好事,家長如果也是這樣教育,督促孩子做好事,孩子就會增強學雷---鋒的意識。

如果家長說:「學什么雷---鋒,雷---鋒是個傻子。」那么孩子學雷---鋒的勁頭就小多了。

學校教育學生不打架、不罵人,如果家長也這樣要求,孩子就容易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如果家長說:「誰罵你一句,你就罵他兩句,誰打你一拳,你就打他兩拳!」孩子就不太容易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第三,家長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引導孩子。家長與孩子有骨肉親情。因此,孩子最經常、最直接、印象最深刻的榜樣可以說就是家長了。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的道德有滲透作用。家長應通過言傳身教,以自己良好的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健康成長。

2、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

家長教育孩子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對孩子限制太多、太死。首先要注重以德立身。對孩子不只是從吃、穿、住上關心,更要關注思想。抓准孩子思想問題,教育孩子以德立身,培養孩子對生活的熱情。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熱情,有上進心。而對生活充分的熱情和堅忍不拔的上進心,來自於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其次,不用成人的觀點觀察孩子。

有些家長用成人的觀點觀察孩子,因而不理解孩子,把孩子的活潑看成是調皮,限制孩子過死,教育方法簡單,與孩子形成「代溝」。

孩子不願意和家長說心理話,因而使教育失去針對性,家長應堅持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第三要抓重點。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差錯是無法挽回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比如說安全問題、健康問題等。對這些問題,不能馬虎。必須高度關注,而對於孩子一時的成績差、無意中做錯事等,則不必大在意。

想要正確的教育孩子,您還得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多多的鼓勵孩子!

1、及時鼓勵

家長對孩子做了好事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能力。安排一些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讓孩子去做,然後對孩子給予贊揚和肯定。

人人喜歡聽好話,人們處處需要溫暖心田的話語,關鍵時刻父母的一顰一笑,一句振奮人心的贊美,往往能點燃孩子的希望和理想之火。當然這種贊揚要真誠、發自內心。

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表揚會使孩子感到高興。使孩子願意再重復這種良好行為,起到正強化的作用。

相反,虛偽誇張和不切實際的贊揚會使孩子不安或做假。

獎勵要及時,比如發現孩子做了好事,或者做好了事情等。應當即給予肯定。

說句暖心的話也行,做個肯定的手勢也行,而不能等孩子差不多忘記了再來表揚,遲到的表揚往往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2、恰當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