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上島(1 / 2)

「前面有海島,我看見海島了,隊長,我看見海島了!」一個驚喜之極的聲音在救生艇上面響起,許昌和凌鐵直接轉身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隊長,看,就在我們的右手邊,海島,海島……..!」這個隊員說話聲都有點語無倫次了,可見,他心里面的喜悅之情是多么的強了。

「還真是海島,許昌,我們找到海島了,我們安全了!」凌鐵這個時候也已經發現了海島的蹤跡,雖然遠處的海島還只是一條漆黑的海岸線,但是,凌鐵那強大的視力已經能夠確認那條海岸線就是海島。

「呼…….,總於是安全了!」許昌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心里面的擔心這下子算是徹底的放了下來,從昨天落海到現在,許昌的心其實一直都是提起這的,雖然許昌有著三次這樣的經驗,但是,暴風雨的威力真的是太強了,而且,他們身下的這艘救生艇也太破爛了,只要是出現一絲失誤,許昌他們就會船毀人亡。

所以,其實許昌心里面一直都提起著,並不是他外在表現的那樣無謂。

「凌哥,我們現在就靠過去?」許昌問著凌鐵,他可不想再待在海上面了,有海島在,許昌絕對不想再待在什么救生艇上面。

「嗯,許昌,我們靠過去,…,這艘救生艇太危險了,我們還是先去海島上面安全些。」凌鐵直接同意了許昌的建議,准備去海島上面。

「不過,許昌。這樣的海島不會有什么危險吧?」凌鐵很是小心,雖然他是恨不得馬上就上到海島上面。但是,安全性還是他首先需要考慮的東西。

「放心吧凌哥。這樣的海島上面不會有什么危險的,這個海島其實並不大,現在預估也只有十幾公里的范圍,這樣小的一個海島,上面是不會有什么危險的東西的。

就算是蠻獸,它們也不會喜歡生活在這樣小的一個海島上面的,這樣小的一個海島,最多就是一些飛行累蠻獸,或者鳥類的暫棲地。這樣小的海島,上面的事物太少了,就算之前的雷雨鷗都不會選擇棲身在這個小海島上面的。」

許昌一臉自信滿滿的回答著凌鐵,對於這個海島上面的危險,許昌一點都不在乎,依據著許昌的經驗,這樣小的海島上面根本不會有什么大型的生物,因為這樣小的海島上面,根本不會有足夠的食物。而沒有了足夠的食物,那些大型的野獸哪里能夠在這里生活。

最多這個海島上面有一些鳥類,還有蛇類什么的,其他的就不會再有什么東西了。

「那就好。我們現在的狀態不太好,大家這么長時間都在全力和巨浪搏斗,所以。大家現在的精氣神已經被消耗的差不多了,要是海島上面還有什么危險的東西的話。我還真是不敢現在就上島。」

凌鐵說的話很實在,他們現在確實是沒有多少的力氣了。要知道。從昨天晚上七點種左右,到現在十一點,已經有足足十六個小時了,在這十六個小時里面,凌鐵這些人都沒有怎么休息,甚至,還在不斷的和巨浪搏斗,可以說,這十六個小時的搏斗已經完全消耗完了凌鐵他們身上的精氣神,凌鐵他們能夠一直堅持不倒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於生的期望。

想要活下去的這個念頭一直徘徊在凌鐵他們心頭,所以,就算是他們已經消耗的太多的精氣神,凌鐵他們現在還沒有徹底的倒下。

不過,之前凌鐵他們不倒下,並不代表著凌鐵他們現在不倒下。在人看到希望之前,這個人的心里面的斗志會極其的強大,他不會輕易的放棄,但是,一旦這個人看到了希望,那這個人的斗志就會開始急速的減弱,最終失去斗志為止。

就像是長跑一樣,你要是一直堅持跑動,你還可以跑上幾百米,甚至是上千米,但是,要是別人告訴你你已經完成了長跑,相信這個時候,你會第一時間就停下來,而且,就算是你在一起啟動跑步,最終,你也跑不了幾步,因為這個時候,你心里面的斗志已經消失了。

「呵呵,凌哥,你考慮的就是這樣的全面。」許昌恭維了凌鐵一句,然後,他就駕著救生艇向不遠處的海島靠去:「凌哥,雖然這樣小的海島上面不會有什么危險的東西,但是,我們還是做好防御為好,天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強大的蠻獸因為躲避這場暴風雨從而棲身在這個小海島上面,凌哥,你說是不是?」

「嗯,這倒是。」凌鐵認同許昌的建議,因此,很快的凌鐵就站起身大聲的下命令:「大家做好准備,小心查看周邊的一切,我們要上島了。」

「是,隊長!」救生艇上面的所有人都很是嚴肅的回答凌鐵,然後所有人都開始警戒了起來。也許有人要說了,都已經到了這里了,還用得著這樣小心謹慎嘛,這不是多此一舉嘛!

其實這些事情並不是多此一舉,而是你必須做的。要記住這么一句話,越是接近成功的時候,你就要越小心,這個時候,其實是你最危險的時候。

俗話說的好,行百里者半九十!

這句話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謂秦王》:「詩雲:『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解釋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

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句話還有這樣的一個典故:

話說秦王依靠秦國強大的實力,有利的地形,成功地實行了「遠交近攻」的「連橫」政策。幾年來,六國或被攻破,或被削弱。眼看著大局已定,為此秦王逐漸放松了努力。把政事交給相國,自己在宮中飲酒作樂。恣意享受起來。

一天,侍衛向秦王報告說,有一個年近九十的老人,剛從百里路外趕到京城,一定要進宮求見秦王。秦王親自接見了他。

秦王說:「老人家,你剛從遠地而來,路上一定很辛苦吧!」

老人說:「是啊!老臣從家鄉出發,趕了10天,行了九十里。又走了10天,行了10里,好不容易趕到京城。」

秦王笑道:「老人家,你算錯了吧?開頭10天走了九十里,後來10天怎么只走了10里呢?」

老人回答說:「開始的10天,我一心趕路,全力以赴。待走了九十里以後,實在覺得很累,那剩下的10里。似乎越走越長,每走一步都要花費許多力氣,所以走了10天才咸陽。回頭一想,前面的九十里。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秦王點點頭,說:「老人家趕了那么多的路來見我,可有什么話對我說呢?」

老人回答說:「我就是要把這走路的道理告訴大王。我們秦國統一的大業眼看就要完成。就像老臣百里路已經走了九十里一樣。不過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只看成是事業的一半,還有一半更需要去努力完成。如果現在懈怠起來。那以後的路就會特別難走,甚至會半途而廢。走不到終點呢!」

秦王謝過老人的忠告,再也不敢懈怠,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統一六國的大業上去了。

一百里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比喻越接近成功,越不能松懈,要堅持到底,去爭取最後的勝利。

東漢時期,為劉秀南征北戰的馬援,功勛卓著,軍功赫赫,當他平定南方後,「振旅還京師,賜援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如此受到帝王禮遇,伏波將軍府上,自然門楣有光,闔府榮耀。

可想而知,在洛陽城里,他們家的子弟,該是怎樣的春風得意了。

設若僅止於得意,倒也罷了,要是不知檢點的話,得意不止,則必囂張,囂張過甚,則必猖狂。而高干子弟一旦不知節制,則必闖禍生事,連累家門。

古往今來,出身於高官顯宦,豪門貴族的年青人,好樣的當然不少,但差勁的同樣也不少。

馬援寫這封信,自是用心良苦,那時他正率部在交趾浴血戰斗,但對首都的一切動態,無不在其注視范圍之中。包括兩位侄少爺在洛陽跟什么人來往,在哪里吃喝玩樂,說些什么不三不四的話,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看來,他的情報系統很有效率,眼線撒得很廣。

雖說他是職業軍人,但政治意識很強,他擔心小兒輩的愚蠢,毀了他一生名節,敗了他馬家的名聲。

於是,他就給二位賢侄寫了這封信:「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

他還告誡他倆,除了不要亂說八道,信口雌黃外,結交什么樣的朋友,也應該有個選擇。

「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士,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龍伯高,杜季良,顯然都是洛陽年輕人圈子里的活躍分子,自然也是馬援之侄馬嚴、馬敦的朋友。

《後漢書》說馬府的這哥兒倆:「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詳細情況未有交待,不敢妄擬。但從後來發生的一起案件看,這些年青人,包括梁松、竇固等等地道的皇親國戚,肯定仗勢恃寵,走馬放鷹,耽於安樂,言不及義,大概很遭一般干部和普通百姓的嫉恨。

當馬援這封《誡子侄書》驛傳到洛陽後,立刻被人抓住大做文章,一下子就把那個杜季良給告了,說他「為行浮薄,亂群惑眾。伏波將軍萬里還書以誡兄子,而梁松、竇固以之交結。將扇其輕偽,敗亂諸夏。」

這兩位比馬嚴、馬敦要牛皮得多的貴公子。只好在宮闕的石階上,拼命磕頭求饒,直到腦袋瓜子磕出大包,磕出鮮血,漢光武帝才開恩,免於處分,放了他倆。

估計他們抱頭鼠竄出來後,必然要埋怨馬氏兄弟,看你叔叔火上澆油。做的好事。

而馬嚴、馬敦,若無這封家書的有言在先,牽涉到案子里,劉秀怕就不會從輕發落了。

馬援這封信,雖使他的侄子幸免於禍,但奇怪的是這個教導別人謹言慎行,律求自身的老前輩,最終也還是壞在了他自己所批判過的:「好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的「此吾所大惡也」上面。

《後漢書》在他的列傳後邊。做了個小結,其實也是替他感嘆:「然其戒人之禍,智矣,而不能自免於讒隙。

豈功名之際。理固然乎?夫利不在身,以之謀事則智;惑不私己,以之斷義必厲。」這番話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

「援自還京師。數被進見,嫻於進對。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輔長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觀聽,自皇太子,諸王侍聞者,莫不屬耳忘倦。

又善兵策,帝嘗言:『伏波論兵,與我意合。』每有所謀,未嘗不用」;「為人明須發,眉目如畫」,風度非凡,那將帥氣勢,威武依舊,連劉秀也忍不住贊賞:「矍鑠哉,是翁也」。

不知是這一份殊榮,尊崇,恩渥,褒譽,起到了酒精的麻醉作用,使馬老將軍暈暈呼呼了呢?還是他上了年歲以後,記憶力的減弱,早已忘記曾經殷殷告誡別人的諍言?

有一次,他出征,文武百官,阻道餞行,這本是皇帝賞你的恩寵,你就享受你的光榮得了,用得著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梁松、竇固嗎?他停下馬,對他倆教導:「凡人為貴,當使可賤,如卿等欲不可復賤,居高堅自持,勉思鄙言。」

這番話,用百姓的語言直說,就是:你爬得再高,也有可能栽下來,你要想不跌得頭破血流,你只有好自為之。

這話當然也不錯,而且相信這老將軍是絕對的善意,可在這樣盛大隆重的禮儀場面講出來,那肯定起到當眾羞辱的作用。

又有一次,他病了,梁松來探望,「獨拜床下,援不答。

松去後,諸子問曰:『梁伯孫帝婿,貴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憚之,大人奈何獨不為禮?』

援曰:『我乃松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

最後,正是這個恨不死他的梁松,使得他兵敗削爵,死無葬身之地,落了個很慘的下場。

當然,並不是小人之不可得罪,身為軍人,連最起碼的戰略戰術也不顧,盲目地發起攻擊,打蛇不死,反遭蛇咬,實在是沒有道理的。

宋人陳亮在《酌古論二》里,談鄧禹的一番話,用在馬援的結局上,最為貼切了。「語曰:『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故夫古之智者,嘗盡心於垂成之際也。」

因此,套用一位偉人的話,一個人保持清醒不難,難在一輩子保持清醒。

對於上了年紀的老者來說,這也可算是一句值得引以為訓的箴言。

………………………………………………………………………………………………

「嘭……..!」一聲很是輕微的碰撞聲響起,然後,一艘破爛不堪的,僅用繩子捆綁在勉強保持一艘船的形狀的救生艇靠上了沙灘,一等到救生艇靠上了沙灘,許昌和凌鐵這些人都不約而同的以最快的速度爬出船,直接把自己摔在沙灘上面,大口大口的呼著氣。

「呼……..,呼………!」這樣的呼氣聲在沙灘上面是此起彼伏。

「哈哈哈哈………!」呼吸聲還沒有落下去,很快的,沙灘上面就傳來了一陣歡喜至極的笑聲,這些笑聲里面充滿了死里逃生的喜悅之情。

「哈哈哈,終於是安全的上岸了,這樣大的暴風雨都沒有能夠把我們留在大海里面,陣真是老天爺保佑啊!」凌鐵滿心喜悅的高聲呼喊著,死里逃生的感覺真的是太好了。

「哈哈哈。是啊,凌哥。這一次能夠死里逃生,真的是老天爺保佑呢!」許昌喘著粗氣回答道。對於這一次最終能夠安全的上岸,許昌也認為這是老天爺的保佑。

「哎呦…….!」許昌的話剛剛落下,他嘴巴里面就發出了一聲痛喊。

「怎么了,怎么了,許昌怎么了?」凌鐵很是緊張的跳了起來。

「呵呵,沒有什么,凌哥,不用緊張,我只是被沙灘上面的螃蟹給夾了。哎呦,好痛,好痛啊!」看到凌鐵誤會了,許昌連忙解釋了起來,不過,也許許昌很受螃蟹的歡迎,還沒有等他回完話,許昌的屁股又被螃蟹給夾住了,痛的許昌又開始喊痛起來。

「哈哈哈哈……….!」凌鐵這些人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大家都起來吧。現在還不是我們休息的時候。」過了五分鍾時間,凌鐵以極大的毅力站起身,招呼躺在沙灘上面的隊員們起身。

「我們現在剛剛上岸,這個海島是什么樣的情況我們也都不知道。上面是否有危險的東西我們也同樣不知道,所以,為了安全期間我們得先查看這個海島的具體情況。大家快行動起來!」凌鐵是一個實事派,他做事情不喜歡拖拖拉拉的。有什么事情,凌鐵都在第一時間做好。然後再接著休息什么的。

「是,隊長!」回答凌鐵的是一聲聲有氣無力的回答,隊員們太累了。

不過這些隊員們也知道凌鐵說的話很正確,因此,就算是再怎么感覺到累,這些隊員們還是很快的就起身,開始集合了。

「很好,大家的斗志還是很足的,這樣的話我就放心了!」隊員們起身的速度對然有點慢,但是,這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任誰和巨浪搏斗了十六個小時的時間之後,都會是這個樣子。

「現在我分配任務。」凌鐵站到隊員們的面前,開始下達命令:「第一小隊向著東面進發,仔細的查看海島東面的情況,第二小隊去西面,第三小隊去北面,第四小隊去南面,剩下來的人都開始收集食物,明白了嗎?」凌鐵做事情很雷厲風行,很快就下達完了命令。

「明白了,隊長!」所有的隊員都大聲的回答凌鐵。

「很好,出發!」

「是,隊長!」很快的,四個小隊的人向著凌鐵所說的方向前進,前去查看這個海島的周圍情況了。

「凌哥,他們都有事情做了,那我……..。」許昌上前問凌特,到現在凌鐵都沒有安排事情給許昌。

「許昌,這些事情就交給我們去做吧,你還是現在一邊休息。昨天到現在都是你一直在駕船,你的勞累比起我們任何人來都要多,所以,許昌你現在還是先休息,要知道,將來我們想要回去的話,還得依靠你許昌駕船呢!」

凌鐵一臉溫和的對許昌說道,查看海島上面的情況,還有收集食物這些事情,凌鐵並不准備讓許昌去做,這既是因為許昌之前太勞累了,也是因為許昌並不是軍人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