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節(1 / 2)

</br>六姨娘咬碎了一口銀牙,一句話也說不出了,只好對著許氏行禮說,「太太,那妾身就先回去了。」

許氏看兒子把六姨娘給說了一頓,心里高興,道,「回去吧。天氣變涼了,讓養娘丫鬟們好好注意著瓔哥兒的身子,瓔哥兒要是這時節病了,老爺過陣子回來,不知道會心疼成什么樣子。」

六姨娘咬著牙應了,也就瞥了五姐兒一眼,五姐兒趕緊也給太太四姨娘和季衡他們行了告退禮,跟著六姨娘走了。

六姨娘走後,季衡也沒多說,轉身進了自己的卧室里去,讓荔枝伺候著換衣裳。

而四姨娘則在許氏跟前說,「老六這樣,真是沒個樣子。」

許氏哼了一聲說,「還不就是生了個瓔哥兒的緣故。」

四姨娘又和許氏講了幾句話,也起身告退了。

晚飯後,許七郎和季衡都坐在許氏這邊的稍間榻上陪許氏說話。

許七郎硬是要賴在季衡的身邊,和他坐在一起,問他,「今天皇上又微服來找你?我在院子門口看到侍衛,就知道是他來了。」

許七郎說起皇帝來,還是挺興奮的。

許氏也一臉疑惑地看著季衡,大約是想知道皇帝微服前來是有什么事。

季衡說,「是朝中的事情,沒法說。」

也就不說了。

之後,他就讓許七郎先去自己那邊房里等自己,他要和許氏說幾句話。

許七郎於是就起身先走了,許氏便問,「這是有什么事?」

語氣里有些擔憂的意思,應該是她知道皇帝雖然年歲小,但是那份心智卻是一般成人也沒法比的,皇帝既然微服來了他們家,定然是有要事。

沒想到季衡卻說,「母親,今日皇上說,先不要給三姐說人家,他以後想選三姐入宮。」

許氏吃驚了,雖然家里幾個孩子都知道三姐兒想進宮,但是許氏卻沒怎么在乎過這個庶女,便完全不知道三姐兒的心思。

許氏雖然很吃驚,但是也沒有想太多,只是問,「你父親那里,他知道嗎。」

她這樣問,是以為以前皇帝就對季大人表達過這個意思了。

季衡道,「父親應該不知道,等父親回來,也給父親說一聲。」

許氏一聽,就不以為然地撇了一下嘴,說,「你父親恐怕得高興地日日里往老四那里去。」

說完,又覺得自己不該在孩子跟前這么說,便又加了一句,「既然如此,那我也不用再操心三姐兒的婚事了,也省了事。」

季衡笑了笑,坐到許氏的旁邊去,拉了她的手,安慰地拍了拍,道,「怕是只會操心地更多,等皇上立了皇後了,恐怕得請教導嬤嬤來專門給三姐教導宮里規矩。再說,父親也不定就會高興,有太後現在的例子,皇上恐怕不會太歡喜自己後宮的娘家。」

許氏也想到這個了,她嘆了一聲,問,「皇上怎么就想到要你三姐入宮。」

說到這里,她就盯著季衡看,「你可不是會在皇上跟前說你三姐的人。」

季衡不想將三姐兒毛遂自薦的事情告訴許氏,以免許氏對三姐兒有意見,就說,「皇上也許是想更進一步拉攏父親吧。」

許氏深思起來,緩緩點了點頭。

96、第七十八章

季衡沒有自己去給六姨娘找那么一只梅花杯,而是許氏讓下面鋪子里的管事給找了一只,果真只是半日就找到了,不僅能夠和六姨娘那一套配在一起,而且比起原來那只梅花杯,還要別具一番韻味一些。

其實之前許氏就可以說找一只來配給六姨娘就行了,但她當時根本就沒有這個意思,看六姨娘壞了一只杯子就慪得吃不下飯,她也正好看笑話,心里舒爽——一個姨娘,即使以前還是在許家這樣的大戶人家里被調教的,但也實在是沒氣量和見識,一只杯子也那么看得上。

她那么不咸不淡地勸了六姨娘,其實根本就沒有什么誠意,雖然她說了以後有套杯給六姨娘一套,但是她要是不給,六姨娘難道還專門到她跟前去要。

不過後來季衡說要配一只給她,許氏才讓了人去找罷了。

季衡沒有閑心管家里的這種烏七八糟的家事,他第二天就和林敏將軍忙碌起來了。

吳王在路上,自然是有人想去救他的,押送他及其家眷的軍隊,就迎接了好幾撥暗襲。

所以在接近京城,只有一天路程時,這時候押送軍隊已經放松下來了,而且放松得很厲害,於是營救的江湖人士趁機而上,想要救出吳王及其家眷。

但是在這混亂之中,吳王卻不小心被亂箭射死了。

一同被亂箭射中的還有吳王的嫡長子楊欽瀛,雖然他當場並沒有死,卻也救治不及喪了命。

吳王及其世子在路上被救反而出事被亂箭射死之死,在朝中並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波,因為只要有點腦子的,就知道此事恐怕是出自皇帝的授意,故意讓他死在了路上。他會死這么早,不過是有人上書說不應該處死他罷了。

小小年紀皇帝不動聲色的狠,朝臣們也算是見識到了,哪里還敢拂他的逆鱗。

九月上旬,雍京城里,已經徹底冷下來了。

吳王和長子在被押送進京途中被亂箭射死,因他們叛亂,吳王早就被撤了藩王爵位,也早被皇帝革除了宗室的身份,於是,兩人即使身份高貴,也不能得到厚葬,但是皇帝為了他的仁慈的名聲,並沒有將此二人鞭屍泄憤,只是讓隨意葬下了,就葬在了京城邊上的一座山上,不過剛葬沒有多久,就有人去盜走了兩人的屍首,於是這兩人最終是葬在哪里的,卻是不可考了。

吳王的家眷以及隨他一起造反的,或者已經在當時就被處死了,沒被處死的,此時也都被關押在了京中牢里。

有身份能進詔獄的,除了行刺皇帝的楊欽濟,就是吳王的第三子楊欽治,吳王還有個小女兒,叫楊欽芙,在吳王投降後,說想見一見早就被俘的家眷時,這個小女兒,連帶著他的側妃,就被他授意,她的側妃親手殺死了這個小女兒,自己也撞牆而死了。所以吳王家眷,此時還活著的,只剩下楊欽濟和楊欽治。

吳王身邊的幾個得力臣屬,皇帝還需要他們有作用,病沒讓他們出事,押進京後就被直接關進了詔獄。

而吳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皇帝並沒有追究,二女兒香安郡主楊欽萱只是在被除掉封號後被趙家看守在了家里,不允許出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