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節(1 / 2)

</br>他覺得李閣老要是收到,就該明白的,畢竟他坐在轎子里,可是看不到外面的,也沒有誰說李大人在外面。

要是李閣老要是要將這件事往心里去,他也就沒辦法了。人願意原諒一個人的時候,這么點事自然不會在意,要是對方真的在意了,就恐怕並不是因為這么點事。

趙致禮並沒有連趕著去找季衡,而是在好些天後,他才寫了個請柬,請季衡到他的別院去喝酒。

夏錦並不出門,卻是經常讓家里仆人出門去打探趙致禮的事情的。

趙致禮先回京的事情並沒有在京里傳開,在趙致禮的二哥趙致信帶著屬下回京時,夏錦才得到趙致禮也回京了的消息。

他雖然心中十分惦念,也沒有表現得急切,只是在好幾日後,才給季衡去了一封信,詢問趙致禮的事情。

季衡去赴趙致禮的宴,就帶上了這封信。

許七郎也想跟著季衡一起去趙致禮的別院,但季衡只是靜靜看著他,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許七郎就只好放棄了胡攪蠻纏的做法,說:「早去早回。」

季衡對他笑了一下,道:「趕緊回屋去吧。外面冷。」

許七郎點點頭應了,看著季衡的馬車從院子里駛出去了,他才轉身回內院去。

到了趙致禮的別院,季衡下馬車的時候,趙致禮親自來接,居然將正下馬車的季衡一把抱了下來,季衡十分驚詫,被趙致禮放在地上後,他無奈地對他說:「嘿,你在軍中待了大半年,就學了這樣的無禮。」

趙致禮一把摟住他的肩膀,將他往里面院子帶,撇了一下嘴,還是當年那個放縱又瀟灑的少年,「你還是這么沒意思。」

季衡笑了起來,說,「那要怎么才叫有意思。」

趙致禮道:「說起來,我還沒見你喝醉過酒,你到我這里來了,今日就不醉不歸,說不得你醉了,就有意思了。」

季衡道:「滾你的。」

趙致禮愣了一下就哈哈笑起來,挑眉揶揄他,「你也會罵人了?」

季衡也對他挑了一下眉,沒接話。

趙致禮帶著他進了內院的正房里間,里面布置得精巧溫暖,燒著三四個暖爐,十分溫暖。

其中一個暖爐上放著烤肉架子,旁邊的桌子上放著准備好的烤肉,還有酒菜等。

季衡一見到,就說,「你這還真是毫無風雅。」

趙致禮道,「你就是面上是個雅人,骨子里有多俗,我是知道的,咱們也不必裝什么風雅了。」

季衡在放著烤肉架子的暖爐旁的椅子上去坐下了,伸手在暖爐上烤火,對趙致禮笑道:「你說我俗,你倒要舉個例子來,不然這可真是讓我不解了。」

趙致禮想了想,說,「你願意和我這個人交朋友,就沒有比這個更俗的。」

季衡愣了一下,「好吧,你贏了。」

趙致禮似乎對烤肉情有獨鍾,自己烤肉,季衡就溫酒,但他不怎么喝,只說,「我身體不好,母親是不讓喝酒的,不然回去了又要吃葯。」

既然如此,趙致禮雖然說得歡快,也不會強迫他。

趙致禮其實是有心對季衡提一提皇帝對他父親的芥蒂的,但是全說他在軍中的趣事,和江南的一些情況了,他選擇性地遺忘了這件事。

倒不是他對季衡不真心,只是覺得這事果真是不好說。

兩人邊說話邊烤肉邊吃,果真是酣暢淋漓,最後季衡提了一句,「你讓我替你照顧夏公子,你這回來了,我想我也就該將人還你了。」

趙致禮愣了一下,「夏公子?」

季衡反應過來,解釋了小靈仙改名叫夏錦的事情。

趙致禮本來是一副瀟灑而自在的姿態,聽他這么一說,動作就慢下來了,拿過一邊的巾帕,擦了擦手,狀若並不經意,說:「他現在怎么樣。」

季衡就簡單講了他的近況,又說:「雖然用了最好的葯,以前皇上賜給我的那葯膏,我也拿去給他試過了,臉上的傷始終不能全好。腳倒是能夠走路的,只是遇到陰雨下雪天,就痛得下不了床。我也讓請了很多大夫給他診治,都說只能慢慢來,和平常注意調養,想要全好,是不行的了。」

趙致禮臉色沉重了下來,覺得對小靈仙不起,他嘆了一聲,說:「我抽個時間去看看他吧。」

季衡淡淡「哦」了一聲,覺得這是趙致禮和小靈仙兩人的事情,他作為朋友,將小靈仙交給趙致禮了,他也就不必再管了。

趙致禮覺得和季衡在一起的時候是最輕松舒坦的時候,因為季衡是個心眼通透的人,因為通透,所以不會多說多問,而且,值得信任。

季衡從趙致禮的別院離開前將那封信放到趙致禮的桌上了,即使趙致禮看不到,仆人收拾的時候看到了也會轉給他的。

趙致禮送季衡上馬車時,最後一刻拉住了他的胳膊,說,「皇上很差銀錢花用。」

季衡愣了一下,馬車從別院里駛出去後,他才想過來,趙致禮那句話的意思。

他托著下巴,沉思了一路,回去後,就直接讓人去請張先生來府上商議事情。

100、第八十二章

季衡是知道皇帝經濟狀況的窘迫的。

其一,宮中府庫現在並沒在他手中,而是在太後的手中,他平常要花用什么都是要申請的,而且銀錢上更是拮據,因他每月也是拿花用月例而已。

自然,他作為皇帝,並不需要花用什么,只是,連平常打賞人也很窘迫,就讓他十分不滿意了,有時候給了誰打賞,還要記在賬單上,讓去宮中內庫取,宮中內庫不一定會取給他。

這自然是十分郁悶的事情,大約也是皇帝特別想趕緊親政的原因之一,至少親政了,太後不敢過於管他花用。

其二,朝中的國庫也十分拮據,特別是和吳王打了這么一仗的情況下。

先皇雖然死得早,而且死得突然,但他卻是將死後事情都安排得差不多了。

朝中政務交由李閣老和另外幾位閣臣,李閣老雖然貪婪,但是卻也並不是禍國之人,他有要治好一國的抱負;而國家軍隊,則主要握在徐家,林家,趙家三家手里,徐家和趙家是死敵,不可能對盤,徐家和林家都會好好輔佐新君,皇帝是相信這一點的,趙家無法掌控,但是在另外幾派勢力的轄制下,趙家也做不出什么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