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節(1 / 2)

</br>歐陽大人長嘆一聲,又看了楊欽桉一眼,楊欽桉倒是神色鎮定如常的,兩人對皇帝行了告退禮就出來了,從勤政殿往禮部衙署走的時候,路上又遇到幾個或是求見皇帝或是被皇帝特別召見的大臣,歐陽大人也不是個迂腐的人,既然皇帝將他和楊欽桉是第一批召見說皇子之事的人,他們自然要擔負傳播消息的職責,在遇到季閣老,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工部侍郎相攜去勤政殿的時候,工部侍郎秦簡安看歐陽大人一臉深沉,就問道,「皇上又是召大人去談為慈聖皇太後遷墓之事么,大人怎么一副愁相。」

歐陽大人便道,「不敢。老夫這哪里是愁相,高興還來不及呢。」說著,還對著皇帝所在勤政殿方向行了個禮,又說,「皇上喜得皇子,要臣給請名,昭告天下,要大赦。這全是好事呀。」

這幾個位高權重,皆為皇帝肱骨的大臣都吃驚了,兵部尚書劉尚則老大人馬上道,「皇上喜得皇子?此前並未聽說宮中哪位娘娘有身孕了呀。」

只有季大人知道是怎么回事,不過他沉著臉一言不發,也做出很好奇的樣子。

歐陽大人輕輕地唉了一聲,但又知道要是這哎地一聲被皇帝知道了恐怕要不妙,便又說道,「各位大人也知道,我們的陛下年輕氣盛,很喜歡微服出宮,這個皇子,是和一位宮外女子所生,皇上就將孩子抱回來了。」

「啊?」幾位大人都是一臉驚詫,且比此前更甚,戶部尚書是皇帝新提拔上來的,正直盛年,四十來歲,最沉不住氣,便道,「那皇子殿下的母親呢。」

歐陽大人道,「這個,老夫便沒問了。」

幾位大人都是面面相覷,最後是季大人道,「皇上痛失大皇子,且後宮多年無所出,現在皇上抱了一位皇子回宮,雖然不是後宮娘娘所出,到底是皇家血脈,我等臣子,恭賀皇上,便對了。」

雖然季大人這么說,但是幾位大人心里還是莫名震驚,就這么從宮外抱了個孩子進宮,說是皇子,那要如何讓天下臣民信服。

不過皇帝年歲尚輕已經雄才大略,手段有很果決,大臣們就此事雖然心中震驚,但是也沒有發表過多言論。

幾位大人又和歐陽大人,楊欽桉拱手行禮告了別,兩邊便分道而行,歐陽大人和楊欽桉去禮部,另外幾位大人則去勤政殿。

幾位是又去和皇上商討東南沿海的對抗倭寇之事的,因閩浙總督汪大人已經到了福建,沒幾天就給皇帝寫了折子上來,說了調查到的福州一案的具體情況,和福建海防現今的規模。

皇帝看了這個折子,又讓抄了幾份送到了內閣,讓大臣們看,現在是召這幾位大臣前去商量了。

這幾位大臣都是偏向邊開商埠邊打擊海寇的大臣,皇帝只宣他們前去,可以看出,皇帝的確是十分堅決地認定了這個政策,非這么執行不可。

即使禁海派的言論更占上風,但是也無法動搖皇帝的決定。

這幾位本是去商討海防之事的大臣,此時也舍了海防之事,關注起皇帝抱回皇子之事了。

兵部尚書劉大人小聲道,「以皇上的性子,這個皇子,朝中是不承認也得承認的。只是現在這個皇子是宮中唯一的皇子,不知皇上要將他放在哪位娘娘宮中教養。」

幾位大人都是知道皇帝的性子的,既然他抱了孩子回宮了,那么,此事就該是定下來了,大臣們鬧也是沒有用的,再說,本來就是皇帝的血脈,也沒有讓他流落民間的道理,只能是抱回宮了。

所以現在問題是,這個皇子要怎么定位。

因歐陽大人沒說皇帝已經定下了要定這個皇子為太子之事,故而這幾位大臣還在討論因這個孩子是自民間抱回的,到時候後宮皇妃又生了皇子,在皇帝不立皇後的情況下,自然是要立長不立幼,那這個皇子是不是就要被立為太子呢。

這些後續問題,這幾位人精的大臣自然都知道,劉大人這么說了,卻也沒有人回答,最後還是季閣老說,「一切看皇上如何定奪。」

既然禮部就在准備給皇子請名了,宗人府又要重修玉牒,還要昭告天下,因皇帝喜得皇子而大赦,故而,這件事自然是在第二天就在朝臣里傳遍了。

這件事比皇帝得大皇子時候掀起的浪還要大,因為這個孩子是從宮外抱回的,還有就是皇帝對這個孩子的重視,抱回宮就讓請名,且要上玉牒,還因為要慶賀而大赦天下。

許氏在宮中住了幾天陪皇子後才出宮。

也許是換了新環境,皇子殿下楊麒兒當晚就不適應了,哭鬧了大半晚,皇帝和許氏幾乎都沒有休息,同時沒有休息的還有太醫院的翁太醫,呂太醫,還有幾位兒科的太醫,皇子殿下這樣哭,太醫們也沒檢查出是什么毛病,只是開了安神的葯,但因幾個太醫在開葯上意見不合,最後皇帝大發雷霆,也沒有用這個葯。最後太醫們也沒有辦法,便是許氏一直抱著孩子,幾乎抱了一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