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節(1 / 2)

</br>皇帝看著他,「季家已經向林家下了定禮。君卿也將那女人的骨灰放在了他的書房里。」

楊欽治這時候便笑了起來,說道,「君卿也真是無趣,將女孩兒的骨灰放在書房里。」

皇帝皺眉道,「君卿一日十二個時辰,怕是有八個時辰在書房,他轉頭就看到她,雖然無趣,倒是情深。」

楊欽治聽皇帝這酸死人不償命的話,還覺得挺有意思,其實他是不愛管這些閑事的,不過是人有所求罷了。

他便道,「其實皇上倒不必為此擔憂。以我看,君卿對那林家長女只是欽佩,倒是毫無男女之情的。而且,君卿身邊有一位侍衛名喚郎商的,對這位林家長女心儀已久,只是因面皮太薄,一直不曾表明心意,沒成想這么一拖倒成了永別。這位侍衛也真是可憐,從余杭回京城時,一直是他在看管林家長女的骨灰壇子,後來他在我這里住過一陣子,那陣子,他也是總守著那骨灰壇子,沒成想過了一陣,季府派了人來討要這個骨灰壇子,他因用情太深,便不肯給,季府前來討要第二次時,他不好不給,但是又心中不願意,我便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用牛骨骨灰換了林家長女的骨灰,是以君卿那里的骨灰壇子里不過是牛骨骨灰罷了,那林家長女的骨灰還在他那里。」

皇帝驚愕不已,楊欽治也不管他,繼續說道,「我也不過是看那郎侍衛實在可憐,而君卿其實對那林家長女無情,又要去娶她,也實在不好,是以才出了這個主意。那郎侍衛人挺不錯,若是皇上能夠做主,讓他給季老大人做義子,到時候他將林家長女娶了,還是將林家長女骨灰葬入季家祖墳,其實也並無不可。」

皇帝不得不感謝楊欽治給出的這個主意,他自己也覺得甚好,故而就想著趕緊將此事了結,以免季衡還在心里想著那林襄。

皇帝之後對楊欽治態度就柔和了很多,離開時,雖然依然是面沉如水,心里卻是十分松快了。

269、第六十五章

楊欽治送佛送到西,既然給皇帝出了主意,之後便也幫忙去做後續事情。

皇帝一個旨意,不僅解了季府的禁,且很快給季衡加封了太子少傅的銜,又請他為太子師,不過現在太子才一歲多,還在牙牙學語,故而他這個太子師也就不用去教導太子,只等太子長大一些了再為太子做啟蒙。

季衡在東南戰場立的功績,讓他這太子少傅的銜也算加得朝廷官員們心服口服,且他是狀元出身,做太子的啟蒙師,也是無爭議的,於是這件事也就這般定下了。

不過季衡還是在家里歇息著,從東南回來就沒有什么實職讓他去做事。

季府解禁之後,楊欽治就來季府探望了一回,探望完了直接讓郎商送自己回去,回到別院,楊欽治便對郎商說,「現在有一個法子讓你娶那位林姑娘,你娶嗎。」

郎商些微驚訝,「季大人已經向林家下定了,再說,卑職只是小小侍衛,林姑娘是高門閨秀,我恐怕是配不上。」

楊欽治笑了一聲,「之前就敢將她的骨灰換下來,此時卻覺得配不上她了!」

郎商被楊欽治這話說得微微垂下了頭。

楊欽治又說,「之前那個主意便是我給你出的,若是君卿追究起來,我們是同罪。」

郎商其實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楊欽治並沒有要害他的意思,就直言道,「雖然她已經死了,但是我還是願意娶她。」再說,他還碰過她的身子,想到當時感受到的柔軟胸部,郎商便又紅了耳根,不過佳人不再得了。

楊欽治就贊揚地點了點頭,「這倒是大丈夫所為,既然喜歡上了,又瞞下了她的骨灰,自然當有所為。」

說到這里,楊欽治便也不對郎商隱瞞,對聰明人,一切都說開沒有壞處,「事情是這樣的,你知道皇上很在意你們小季大人,故而君卿要娶林姑娘,皇上並不高興,所以,你倒不如替皇上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對皇上說了,讓季大人收你為義子,然後你娶林姑娘,這樣,既成全了有情人,又沒有毀掉季林兩家的這個婚事。你看呢?」

郎商聽後,對楊欽治自然感恩戴德地道了謝,郎商還算是明白楊欽治,知道他對待世事並不在乎,他會謀劃這件事,那就的確是對自己用心了的。

楊欽治也並不接受他的感恩戴德,說道,「你知道,我做這件事,並不僅僅是為了你,是希望皇上看到我的誠意。是以我也不要你的感恩戴德,但你要知道,你這是從君卿手上搶了他的媳婦。」

雖然楊欽治這般說,但郎商還是深深向他道了謝,他郎商只是一個小小死士,在這些人面前是不值一提的人物,即使只是因他受利,也沒有不將恩情謹記於心的。

楊欽治看郎商是孺子可教,便也心滿意足了,開始和郎商商量接下來的事情,他要郎商親自去對季衡說他對林襄的情意,郎商聽後就有些臉紅,一向還算能說會道的人,瞬間就變得靦腆了,只把楊欽治氣得直眉瞪眼,最後還是楊欽治道,「算了,我去君卿跟前同他說吧。不過你最好也要在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