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7 大飢荒的起因(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37 字 2020-07-13

在一間屋頂上畫著精美壁畫、光線明亮的長方形的屋子里,牆上掛著一排軍用地圖,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箭頭、小針,還有其它軍用符號和部隊番號。托洛茨基坐在柚木的辦公桌的後面,辦公桌上堆滿了文件。革命先知手邊一個陶瓷的煙灰缸里裝滿了煙頭,這說明他開完政治局會議就回到這里一直工作到現在。

他的對面並排坐著兩個人,一個是政治局候補委員,國家計委『主席』李可夫,他穿著件剪裁得體的新西服,八字胡也修剪的非常整潔,手里捧著厚厚一疊文件,應該是剛剛制定好的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n稿。另外一個是新任的農業人民委員斯大林,一副非常疲憊的樣子,眼睛里面布滿了血絲,他在黨內「反布哈林走資派」的斗爭中支持了托洛茨基,所以得到了中央委員和糧食人民委員的酬勞,托洛茨基派的人現在對他也是客客氣氣的。但是斯大林心里很清楚,自己仍然是列寧派的人,不能指望投靠托洛茨基——他反對布哈林也並不是為了要投靠托洛茨基,而僅僅是出於自保罷了。他今天是和李可夫一同來向托洛茨基匯報第一個五年計劃制定情況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雖然是重工業,但是眼下蘇聯重工業的發展速度卻同農產品出口緊緊聯系的在一起。

關於重工業、輕工業還有農業發展的主次緩急的問題,負責蘇聯經濟工作的大干部們這段時間已經吵過無數次了——雖然經濟工作的總路線已經確定為重點發展重工業了。但真的制定起計劃的時候,管經濟的干部們卻發現重工業發展的初期是根本離不開輕工業和農業的大力支持,這三者的關聯比原先想象中要緊密的多!

「列夫.達維多維奇同志,」李可夫將手中的一摞文件擺在了托洛茨基面前,皺著眉『毛』說。「按照您的要求,我們重新制定了計劃,重工業的投資規模已經提升到了極限。」

托洛茨基翻了翻面前的那一摞文件,打斷道:「到極限了嗎?是不是還可以再增加一點規模?我們是一個被資本主義包圍著的國家,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強大的重工業,這是保衛蘇維埃政權和推動世界革命所必需的。」[]鐵血大民國377

「已經到極限了。建設重工業需要進口設備,需要建設大量的配套工程,這就需要使用很多外匯和勞動力,而這兩者都需要消耗農產品——現在我們能夠出口的主要產品還是農產品,而且建設重工業和配套設施的勞動力大多也是原來的農業人口,他們本來是農產品的生產者,現在卻變成了消費者……」

「那就從農民那里獲得農產品吧!」托洛茨基沖著斯大林溫和地問道:「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同志,蘇聯的農業在您的領導下一定可以很好的為工業化服務的,您說是不是啊?」

斯大林輕輕嘆了口氣。搖搖頭。「對不起,托洛茨基同志。我恐怕要辜負您和列寧同志的信任了。我沒有辦法從農村得到更多的東西了,至少單單依靠農業人民委員部是不行的。」

「為什么啊?從1921年10月份到現在,我們從農村得到了許多東西,有力地保障了解放波蘭和東普魯士的戰爭,這都是你的功勞,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的眼里『露』出一種無奈的神情。「唉,您應該了解,那都是建立在沒收富農的基礎之上的。從今年開始,農村已經沒有富農可以沒收了。我們想要獲得農產品只有兩個渠道,一是農業稅;二是征購。」

「那就征購吧,有什么問題嗎?」托洛茨基認真地問。

「是有一點問題,」斯大林聳了一聳肩膀。「可是我們用什么去征購呢?」

「還能用什么?盧布啊!」托洛茨基笑著說。「我們有足夠的盧布,不是嗎?」

「光有盧布不行,還必須有足夠的商品,要不然盧布就是沒有用的紙。」李可夫接過問題。大聲回答道。「現在資金都用來發展重工業了,輕工業生產得不到必要的投入,產量就不會增加……那么我們大量發行出去的盧布就是沒有用的紙,不可能用它來換取足夠多的農產品!」

「是的。李可夫同志說得很對。」斯大林也附和道。「實際上我們不是用盧布同農民交換農產品,而是用各種各樣能夠改善農民生活的輕工業品來交換農產品。我們需要更多的農產品,就必須生產出足夠多足夠好的布匹、家具、玩具、收音機、留聲機、糖果等等的商品……有了這些東西,我們的盧布才是貨幣。」

「嗯,這的確是個問題!」托洛茨基的目光在李可夫和斯大林臉上掃了一下,兩個人都有一種脊背發涼的感覺。隨後革命先知就微微地笑了起來,慢慢說道:「但是發展輕工業同樣需要使用外匯和勞動力,生產輕工業品的機器也需要進口、工廠同樣要建設,還需要進口生產輕工業品的原材料……也就是說,在大量的生產輕工業的工廠建成投產之前,我們還是需要用沒有用的紙去采購農產品出口套匯的,是不是啊?」

斯大林和李可夫互相看了對方一眼,同時點了點頭。目前蘇聯已經開始實行計劃經濟了,之前因為新經濟政策被吸引來的一點外資都開始撤離。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蘇聯所有的工業部門都必須由國家來投資,不可能像現在的中國那樣,利用外資和民間資本發展輕工業,而將國家的財力投向重工業。

托洛茨基皺著眉,目光在面前的一大摞蘇聯一五計劃的文件上來回掃過。「既然優先發展輕工業同樣需要使用盧布征購農產品套匯,那我們為什么不能優先發展重工業呢?重工業發展起來以後就可以為輕工業生產機器了。這樣輕工業的發展一定可以在很短時間里追趕上來的。而且發達的重工業還可以生產出先進的農業機器,實現農業電氣化,這樣反過來又能促進蘇聯農業的飛躍式發展。因此,我的意見是,重點優先發展重工業才是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

「那么,農產品征購問題要怎么解決呢?再恢復到戰時gc主義去嗎?」斯大林問道。在成功解放了波蘭和東普魯士,並且將波羅的海三國包圍起來後,托洛茨基在蘇聯國內的威望已經超過了列寧,他決定的事情,就算是列寧也只能附和了。所以斯大林也不打算雞蛋碰石頭去反對托洛茨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最後決定」。他現在要考慮的只是如何完成革命先知布置下來的任務——這可是關系到腦袋問題的。

「不,不要恢復戰時gc主義……」托洛茨基繼續道:「我們應該有比機關槍征糧隊更好的辦法,比如集體農庄。現在農產品征購所遇到的問題就是一部分農民不願意接受我們的出價,這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斗爭!因為蘇聯的農村現在還在實行私有制,農民是小生產者,是小資產階級。他們不是在黨的領導下,為了建設社會主義而勞動,而是為了發展他們的私人經濟而勞動。所以我們才會遇到農產品征購困難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只有對蘇聯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農業集體化。將農村和農業生產的權力集中到我們手中,這樣我們需要多少農產品就會擁有多少農產品!」

李可夫在心底嘆口氣。作為長期負責管理國家經濟的干部,他當然知道托洛茨基所提出的農業集體化是個什么東西了——這不過就是一種變相的農奴制罷了,是將現在自由的蘇聯農民變成集體農庄的農奴。

斯大林也皺起了眉『毛』,他倒不是在心里同情將要淪為農奴的蘇聯農民,而是在擔心另一個問題。「列夫.達維多維奇同志,目前農業人民委員部也搞了幾個集體農庄試點,但是效果並不是太理想,農民們的勞動積極『性』似乎沒有想象中那么高。幾個農庄的1922年度播種計劃都完成的很勉強。而且種地這個事情真的很難監督。活干得怎么樣要到收獲的時候才知道。」

「我知道這些事情,這主要還是思想問題……中國的常瑞青早就提出過,他說我們的社會主義只有靠聖人才能建設起來。」托洛茨基笑了笑。「但是我已經想到辦法把蘇聯的工人、農民全都變成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