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 鋼鐵的碰撞 二(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62 字 2020-07-13

聽了加米涅夫提出的反對理由,圖哈切夫斯基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加米涅夫同志,您說對了,我們的確是在賭博,在拿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賭博。但是現在的形勢……還能容的我們穩扎穩打嗎?對於東線的決戰我有一個最新的設想。」

他從一名參謀手中接過根超長的指揮棒,指著地圖上兩軍對峙的正面道:「我的設想是,將東方面軍的攻擊部隊一分為二,用12個坦克軍和12個集團軍的上百萬大軍、2500輛坦克立即從正面發起進攻,吸引華軍的注意力。與此同時,用三個坦克軍和兩個集團軍組成一個奇襲集群,從戰線北面進入森林地帶,可以采用晝伏夜行的辦法以躲避對方的空中偵察,這樣就能悄悄繞到華軍的背後攻擊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華軍部隊。敵人雖然在通往圖倫的鐵路沿線部署了9個步兵師,但是相對於我們的約20萬突襲部隊而言是根本不堪一擊的。只要我們切斷西伯利亞鐵路線,就能一下子將華軍的3個裝甲集團軍裝入口袋!」

華軍的3個裝甲集團軍有27個帶著裝甲字號的師,裝備有4、5000兩坦克、強擊火炮!要是能把這支部隊包圍起來,東線戰場或許真的能扭轉乾坤了!加米涅夫和梅列茨科夫互相看看,都覺得辦法不錯,立刻就和圖哈切夫斯基、巴甫洛夫兩人繼續研究起來。這個穿越大森林突襲華軍身後的作戰計劃是圖哈切夫斯基和巴甫洛夫在來西伯利亞的路上想出來的,還只是個不成熟的草案。經過了加米涅夫和梅列茨克夫的補充後。就已經初步成型了。不過加米涅夫還是比較擔憂華軍裝甲部隊強大的突破能力,就算那3個坦克軍和2個集團軍的突襲得手,也不一定能抵擋住幾千輛華軍坦克的突圍!

但巴甫洛夫卻有應對的辦法:「加米涅夫同志。我詳細研究過中德兩國裝甲部隊的主力車型——追獵者坦克殲擊車。這種裝備了大口徑反坦克炮和堅固裝甲的強擊火炮與其說是一件進攻的利器,還不如說是一件防御坦克攻擊的利器。因為這種坦克殲擊車其實是通過犧牲機動『性』和廣『射』角來換取火力和正面裝甲,當追獵者坦克殲擊車處於防御狀態時,目前所有已知的坦克和強擊火炮都很難打敗它們的。就算是我們的su75也很難擊破追獵者的防御,而這種強擊火炮實際上是以追獵者為藍本設計的。

我想也可以反過來考慮問題,當我們的su75處於防御狀態時,敵人的追獵者同樣很難擊破!因為當追獵者坦克殲擊車開動時。它低矮的車身所帶來的容易隱蔽的特點就不存在了,它的75mm主炮也無法開火,它的低速度則會讓其即容易被命中又很難接近對手。而它的60mm呈60度角布置的正面裝甲也沒有辦法抵御75mm或是76。2mm的長身管反坦克炮的火力。[]鐵血大民國694

因此我們應該將600輛最新下線的su75強擊火炮編組在三個用於偷襲的坦克軍之中,當偷襲成功後,我們就用600輛su75來防守華軍的裝甲突擊。相信600輛su75足以對付3倍到4倍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此外,最新運到前線的zis2反坦克炮是一種威力極大的反坦克武器。雖然只有57mm口徑。但是卻擁有63。5倍的倍徑,炮彈初速達到1000m/s,可以在1000米的距離上擊穿90mm裝甲。我想把第一批運到的300門zis2反坦克炮也全部配屬給偷襲部隊。這樣應該可以在防御戰中重創華軍的裝甲集群,為殲滅華軍的三個裝甲集團軍創造條件!」

加米涅夫沉『吟』了一會兒,他是沙俄時代的老上校,對於陣地戰和騎兵作戰是非常精通的。但是坦克戰,說真的,他不怎么懂行。不過圖哈切夫斯基是這方面的泰斗級專家。巴甫洛夫的這個戰術顯然得到了他的認可,看來是差不到哪里的。

所以他點點頭。立刻說道:「坦克集群穿越森林並不容易,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用斧子砍出一條路,好在中國人剛剛來到這里,對大森林並不熟悉,我們的游擊隊控制著西伯利亞鐵路線兩側的森林。只要再多投入幾倍的力量,應該可以將敵人在森林地帶的警戒線壓縮到森林邊緣,這樣就能組織伐木隊進去了。」

「好的。」圖哈切夫斯基滿意地點了點頭,指著身邊的巴甫洛夫道:「我建議讓巴甫洛夫同志擔任偷襲部隊的指揮官,相信他的才華足以為蘇聯贏得這場決定『性』的戰役!」

……

在烏達河以東的西伯利亞原始森林里,在7月10日白天降臨之後,蘇聯紅軍的游擊隊和偵察訓練部隊就以超過以前十幾的積極『性』忽然活躍起來了。他們似乎想要在解放全人類之前首先解放這片人跡罕至的大森林,拼了命攻擊每一個在森林當中活動的華軍偵察兵。數以百計的連級蘇軍步兵、騎兵聯合部隊在最短的時間里被組建起來,從蘇軍在森林深處的秘密據點出發,同控制著森林邊緣的華軍威力搜索幕打在了一起。而西伯利亞鐵路線南北的大森林直接關系到華軍後勤線的安全,他們如何肯拱手讓出這片森林的控制權?於是華軍西伯利亞方面軍司令部也立即抽調部隊投入叢林戰,雙方的小部隊交鋒在全線頓時打成一團。

華軍不僅和對手一樣出動了步兵、騎兵,甚至還動用了剛剛投入使用的34型輪式裝甲車。該車的戰斗全重有4。4噸,全長4。8米,全寬1。95米。全高1。75米,可以搭載3名成員,擁有5—8毫米的裝甲。配備一挺12。7mm高『射』機槍,還安裝有無線電台,是華軍偵察兵手中最新的利器。

結果雙方的叢林戰一下子就進入了**,形勢平靜了好些日子的西伯利亞前線也突然變得緊張起來。得到報告的西伯利亞方面軍司令官郭松齡則立即乘火車從伊爾庫茨克趕到了圖倫,隨後又不顧幕僚的阻攔,在方面軍前敵總指揮陳繼承大將的陪同下親自前往一線陣地觀察當面態勢。因為他也知道,現在的總體戰略形勢正在向對蘇軍極為不利的方面轉變。為了扭轉頹勢避免戰敗,蘇軍必然會利用德軍在西線發動猛攻之前的這段時間,在東線放手一搏!

不過這位剛剛晉升元帥的中國名將。卻沒有想到俄國人會在茂密的西伯利亞大森林里用斧子砍出一條可供坦克進出的通道。在他看來,蘇軍有可能會動用幾個師的輕裝步兵從大森林里穿『插』到華軍側後進行攻擊,不過他已經在西伯利亞鐵路沿線擺了足夠多的兵力。還有多達三個裝甲軍的預備隊,實在是沒有什么好擔心的。真正的決戰只可能在正面用坦克集群的突擊決出。所以他的注意力還是放在了烏達河以東的正面戰場上了。

從元帥閣下的望遠鏡目鏡當中看出去。烏達河以東的寬闊平原盡在眼底。蘇軍的戰線明顯前移了,從烏達河西岸向東推進了最少10公里,已經『逼』近到華軍前沿附近。而且明顯已經構成了一個完善的出發陣地。鐵絲網、鹿砦和壕溝中間都留有許多個可供裝甲車輛進出的缺口。試探『性』的進攻已經展開了,出動的都是一些小股部隊,最多也就是營級,還伴隨有遠程大炮的『射』擊,不過火力談不上猛烈,好像也沒有多少准頭。東一炮西一炮的看來純粹在浪費彈『葯』。不過郭松齡卻知道對方是在試『射』!估計大規模的進攻很快就要展開了。

天空中還是淅淅瀝瀝的在下雨,西伯利亞地區的夏季不向中國東南沿海會暴雨成災。不過卻經常會有連續個把星期的中雨。對於擁有空中優勢的華軍來說,這樣的雨天可不是什么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