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 鋼鐵的碰撞 六(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591 字 2020-07-13

「中國人在向圖倫增兵?!司令員同志,難道他們已經識破了我們的意圖?」剛才唯唯諾諾的庫立克頓時驚訝地叫了起來。要知道,他雖然不是托洛茨基派的人物,但也還是一名gc主義戰士,還是一個蘇聯紅軍高級將領!也知道下烏金斯克一戰對蘇聯東線戰場的意義,要是在這里打敗了,來年恐怕就要為保衛烏拉爾山脈頭疼了!

巴甫洛夫集群參謀長巴格拉米揚也立刻說道:「圖倫原來就有3個師的華軍,圖倫以西的鐵路沿線還有9個中國師,如果全部調往圖倫,那就是12個師!很可能還有四個軍部,恐怕有20萬大軍啊!而且華軍步兵的反坦克能力很強,圖倫城東南還有幾個大型野戰機場,部署有hs-123,這種飛機對我們的坦克威脅極大,如果一次突襲不能得手的話,很有可能把整個集群都葬送掉,還不如……暫時退回下烏金斯克,再謀良策。」

巴格拉米揚之前在中亞方面軍和波蘭方面軍擔任過集團軍參謀長,算是吃夠了中德兩國空軍的苦頭,所以在聽說圖倫方面有了防備之後,第一時間就提出了撤退的意見。但巴甫洛夫卻沒有吱聲,只是目光定定地看著掛著車廂上的軍用地圖,用紅藍鉛筆勾畫了一番,看到他畫出的紅『色』箭頭後,連庫立克也不禁點了點頭,似乎是非常欣賞巴甫洛夫的部署。

原來這個紅『色』箭頭所指的方向是圖倫以西約10公里的一個名為雅科夫列維奇火車站的地方。從地圖上看,這個火車站兩側的森林還非常茂密,並沒有被中國人砍伐過。而且這個時空的蘇聯並沒有開發過東西伯利亞,這個火車站一定是沙皇時代的產物,多半修建的堅固無比,是很好的防御據點。如果以這個火車站為核心,依托鐵路兩側的大片森林,一定可以堵住下烏金斯克的30多個中國師的退路!

巴甫洛夫的筆尖重重地戳了戳地圖上的雅科夫列維奇火車站:「這里離我們現在的位置大約有30公里,可以先派步兵去搶占。坦克部隊隨後跟進,坦克可以依托森林布防,這樣就不用擔心華軍飛機的威脅了。防線需要部署兩條,東西各一條,相距大約10公里,雅科夫列維奇火車站就是整個防御體系的核心,炮兵陣地就擺在火車站旁邊。」他抬起手腕看了看時間。「現在是7月10日上午8點。我要求全軍必須在48小時內趕到雅科夫列維奇火車站,並且完成布防!現在結束休息,開始行動。還有,命令部隊輕裝,除了武器、彈『葯』和3天的口糧之外什么都不要帶!」[]鐵血大民國698

「是!」

在整齊的應答聲中,蘇軍的巴甫洛夫集群又隆隆開動起來。而此時下烏金斯克前線的血戰還在繼續之中。

由於白夜的存在,下烏金斯克戰場上根本沒有晝夜之分,激烈的戰斗已經持續了40多個小時,在烏達河東岸開闊的平原上,到處都是雙方士兵燒焦的屍體和殘破的武器裝備,不計其數的坦克和裝甲車穿甲彈打成一堆麻花狀的廢鐵,雙方的炮火你來我往反復耕犁著地面。大大小小的彈坑密布整個戰場,遠遠看去好像到了月球表面一樣!為了給對手造成盡可能大的損失,交戰雙方在這40多個小時里面各處奇招,但卻都沒有竭盡全力。蘇軍先後投入了1200多輛坦克和15萬步兵,而中國國防軍則投入了1000輛坦克和10萬大軍。連番廝殺之後,蘇軍已經付出了四萬余人的傷亡和三百多輛坦克徹底毀損的代價。而中國軍隊的損失也不小,步兵的傷亡超過了2萬,還有500輛坦克、強擊火炮毀損(其中徹底無法修復的只占三分之一)。

到了7月10日下午。交戰雙方似乎都有些筋疲力盡需要好好休息一會兒了,戰場上的槍炮聲漸漸稀疏起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下烏金斯克鏖戰的結束。隨著連續降雨的結束,天空再一次被鋪天蓋地的戰機所占領。不僅圖倫中國空軍傾巢而出向下烏金斯克前線的蘇軍發動空襲,就連在東線戰場上很少『露』面的蘇聯紅空軍也破天荒的大舉出動同中國空軍展開惡戰。

從10日下午到第二天早上,雙方總計投入了5000多架次的戰機!破了東線戰場開戰以來空軍出動規模的記錄。其中光是中國空軍的出動架次就超過了3800多架次。從外觀上看起來有點老掉牙的雙翼的攻2輕型俯沖轟炸機成了這場大空戰的明星,這種飛機的『性』能雖然不怎么卓越。但卻是一款超級可靠和耐用的飛機,對維護和機場的要求很低,所以出勤率奇高,在中國空軍總共出動的3800多架次中。攻2就獨占了2800架次!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種笨拙的雙翼飛機在遭遇蘇軍伊-18戰斗機時,也並非毫無生路。因為這種雙翼老爺飛機的低空『性』能很不錯,在扔掉炸彈後能夠在低空飛出340公里的最高時速。而蘇軍最新型號的伊爾-18d雖然能夠在3000米的高度飛出500公里的最高時速,但是到了300米的低空,這種飛機的最大平飛速度就會下降到不足400公里/小時,而且靈活『性』也會大打折扣,以至於笨拙的攻2都能輕易甩掉伊爾-18。除非伊爾-18采用俯沖攻擊的戰術,否則還真對付不了在低空活躍的攻2。

更讓蘇軍飛行員頭疼的是,下烏金斯克戰場上並不缺少防空火力,伊爾-18的水冷式發動機又過於嬌貴,只要挨上一發子彈就會停止運轉,所以根本不適合在防空火力密集的低空使用。而且中國空軍的殲2獵熊者戰斗機的低空『性』能也極好,只要伊爾-18敢降低高度就會立即成為「獵熊者」的獵物。不過在高空,伊爾-18的日子一樣不好過,中國空軍的bf-109、殲3和殲4戰斗機的『性』能都遠遠超過伊-18。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殲3和殲4,這兩種飛機早在世界大戰之前幾年就開始設計。不過由於設計思路過於前衛,采用了許多當時來說最先進的技術,比如最先進的空氣動力外形、可收放的起落架、可開合的座艙蓋、自動襟翼、下單翼、大功率的水冷式或風冷式發動機、強大的火力配置等等。而且又是獨立開發,因此整個開發設計過程變得極為漫長,直到1933年下半年。再「參考」了德國bf-109和福克的許多設計之後,才算最終定型投入生產。

首批投入大規模生產的殲3的型號是殲3e龍鷹。龍鷹的翼展達米,機長米,機高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噸,裝備一台bmw公司設計的14缸空冷式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1400匹馬力。飛機的最大航速達595公里/小時。而且這款飛機還是一款具有多種功能的戰機。在作為戰斗機使用時,可以搭載2挺機炮和2挺20mm機炮,此外還能掛載1枚500公斤炸彈或2枚250公斤炸彈進行俯沖轟炸。俯沖轟炸『性』能雖然比不上德國人的斯圖卡,但還是遠遠超過中國空軍最常見的攻2輕型俯沖轟炸機。所以在中國空軍和中國海軍航空兵的計劃中,這款殲3龍鷹還將在未來承擔起俯沖轟炸機的責任。海軍甚至准備讓他們的航空母艦只裝備殲3這一款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