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 錯誤的戰爭 四(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57 字 2020-07-13

英軍第8集團軍司令官阿奇博爾德韋維爾叉開雙腿,站在蘇伊士運河西岸岸堤上,從他僅剩的右眼看出去,四座並行的浮橋已經出現在硝煙還未散盡的運河水面上了。

浮橋上,大英帝國的米字軍旗獵獵飄揚,一輛輛滿載士兵、物資或是拖曳著火炮,或是用平板車裝載著坦克的軍用重卡排著長長的望不到邊的隊伍,正飛速通過浮橋,向東飛馳而去!大英帝國終於打回來了,時隔近2年,象征著帝國的米字旗,又一次飄揚在了中東的土地上!

這次出兵,倫敦也算拿出了老本,除了兩個本來就在埃及的裝甲師之外,又緊急從本土運來了四個才編成不久的裝甲師。而且這六個裝甲師都裝備了最新式的馬蒂爾達2型步兵坦克和十字軍巡洋坦克。

在韋維爾看來,這兩款坦克絕對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坦克,比起中國和德國的c型坦克,蘇聯的t-28坦克和美國的m3格蘭特坦克都要好(追獵者和su-75不算坦克)。而且同中美蘇德四國的坦克要靠自己的履帶行軍不同,英國裝甲師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了重型平板卡車,可以把它們拖上戰場,這樣就能保證英國坦克在戰場上有最高的完好率。雖然現在每個英軍裝甲師只有約200輛坦克和54輛自行火炮,但是它們能夠發揮的戰斗力,肯定超過1個擁有285輛坦克、自行火炮的中德裝甲師!

這也就難怪那幫印度土著不敢在蘇伊士運河一線同強大的英軍決戰了,如果自己是布柳赫爾,也不敢在地中海附近決戰。不說英美兩國加起來的近10個英美裝甲師擁有的兩千七八百輛坦克和天空中的2000多架戰機,就足以把裝備低劣的印度阿三們統統撕成碎片![]鐵血大民國722

「韋維爾將軍,馬辛本特爵士的電報。」英軍第8集團軍參謀長威廉斯利姆少將拿著一張電報紙從一輛美式吉普車上跳下來,一路小跑到了韋維爾身後。

「什么事情?」看到斯利姆緊緊皺著眉頭,韋維爾微微感到有些奇怪。

「爵士要求我們將退往西奈半島南部的印度紅軍交給後續部隊去料理,然後集中兵力會同美軍第2和第4裝甲師盡快突破約旦河進入外約旦。在突破約旦河後。再分出至少4個步兵師的兵力向漢志地區進攻,務必搶在哈里發軍之前奪取麥地那城。」

「什么?奪取麥地那?」韋維爾的眉頭也擰了起來,進攻漢志奪取麥地那的命令實在太奇怪了!現在美軍可已經搶占了巴勒斯坦,向西可以奪取外約旦,向北能拿下敘利亞,一旦這兩塊地盤被美國人控制。他們就能浩浩『盪』『盪』殺進伊拉克了!那里可是真個阿拉伯半島最核心的地盤,而且波斯灣的產油區也在那一帶。現在英軍不爭分奪秒往東打。去和美國人搶時間,居然還要分兵去打一個什么油水沒有的宗教聖城,真是讓人費解。

「中將,爵士的電報上說,美軍也會分出4個步兵師同我們一起進攻漢志。」斯利姆少將又道:「爵士還說,這支部隊將由美軍的布雷德利少將統一指揮。所以我軍也應該派出一名少將擔任副總指揮。我建議讓蒙哥馬利少將指揮四個英印軍師去進攻漢志,集團軍主力在突破約旦河之後立即東進,從繞過錫爾漢谷地進入內得夫沙漠、希賈拉沙漠,爭取搶在美軍之前突入科威特!」

「直接走內得夫沙漠和希賈拉沙漠……是不是太冒險了?」韋維爾沒有再對進軍漢志提出什么意見,在他想來,幾個宗教聖城加上一片貧瘠到不能再貧瘠的山區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印度人一定不會在那里部署重兵。

「是有點冒險。不過這也是我們搶在美國人前面進入科威特的唯一辦法。」斯利姆說。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英國人在中東戰場上的對手變成了美國人和哈里發,既要阻止後者控制大部分阿拉伯半島,又要同前者搶奪生產石油的波斯灣地區。至於印度紅軍什么的,好像已經被無視了!

「將軍,傷亡和戰果統計報告已經做好了。」一個英軍參謀打斷了韋維爾和斯利姆的交談,送上一份薄薄的統計報告。

「我軍陣亡3352人,重傷1036人。失蹤554人。擊斃印度紅軍8600余人,俘虜人,繳獲大炮45門,機步槍3000余支,擊落印蘇飛機18架……」斯利姆接過統計報告逐行逐項念了一遍給韋維爾聽。

「五千換一萬,還是在攻擊敵堅固防線的情況下……這個交換比倒是可以接受的,看來這些印度人沒有在印度作戰時那么完全了!」韋維爾笑了笑道:「威廉。把你的建議寫成報告給馬辛本特爵士送過去吧。」

……

「……在第一階段作戰中,我第1集團軍、第3集團軍合計犧牲、重傷、失蹤官兵15651人;斃傷英美侵略軍約10000余人,俘虜221人,擊毀坦克115輛。擊落飛機6架。」

作為蘇維埃陣營在中東的總司令,布柳赫爾這個時候也在聽手下匯報傷亡和戰果統計報告。當然戰果報告肯定是有水分的,畢竟戰場上混『亂』的很,到底打死多少敵人誰能搞清楚?而且基層部隊都傾向於多報一些戰果,這個在哪國軍隊里面都是一樣的。不過己方的傷亡損失數字,一般是能搞清楚的,雖然公布給國內民眾的傷亡損失肯定要造假,但是身為中東方面軍總司令的布柳赫爾所拿到的絕對是最接近真實情況的數據。如果將布柳赫爾得到的印度紅軍中東方面軍的損失數據和韋維爾、史迪威所得到的英美軍隊損失數據比較一下的話。就能發現,這場史稱第二次中東大會戰打到現在,印度阿三和英美盟軍的交換比達到了2比1。而且這還是在布柳赫爾故意示弱與敵的情況下取得的!

按照布柳赫爾的計劃,印度中東方面軍的部署就是誘敵深入加上關門打狗。雖然印度gcd的魯易同志和高士同志,都已經明確表示,死多少阿三都沒有問題!但是布柳赫爾還是打算讓每一個阿三都死得有價值。因為阿三的數量也不是無限的,布柳赫爾估計,印度gcd最多能給世界革命提供8000萬到10000萬顆炮灰。如果他要用10條印度『性』命去換1條英美中德的『性』命,那么這場戰爭還是沒有什么希望。如果他能讓交換比變成2比1或是3比1的話。那么除了中國以外的任何一個帝國主義都承受不了這種天文數字一樣的傷亡!

所以。在聽完手下報告的傷亡和戰果統計後,布柳赫爾的心情輕松了不少,雖然他也知道下面報告上來的戰果多少有些誇大,但是打個八折應該是可信的,這樣也達到了2比1的交換比。比想象中要好多了,看來英美軍隊的戰斗力真的不怎么樣。

「很好,命令亞基爾同志在阿拉伯谷地——死海——約旦河——戈蘭高地一線布防。需要堅守至少4到5天,隨後再向敘利亞和伊拉克退卻。」布柳赫爾對參謀長別爾津匯報的前線戰況非常滿意,部隊在按照事先預定的計劃且戰且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