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8 和會、貨幣、貿易 三(1 / 2)

鐵血大民國 大羅羅 2650 字 2020-07-13

1936年4月30上午,英吉利海峽,胡德號戰列巡洋艦。

軍官室內,英國首相丘吉爾叼著雪茄微微皺著眉頭看著英國駐華大使館發來的電報,吐出兩口煙霧,冷笑了下看著對面的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中國總理在澳大利亞問題上的立場似乎同我們是一致的,看來他也不希望一新的強大的俄羅斯出現在大中華聯邦的南方。」

「可是羅斯福在這個問題上面的真實立場恐怕和希特勒是一樣的。」艾登的眉頭緊緊擰著,似乎在擔心自己沒有辦法在柏林和會上捍衛大英帝國的利益。

「不,不,安東尼,」丘吉爾搖頭說:「你不用擔心羅斯福在柏林和會上面倒戈,美國的倒戈不是無代價的,希特勒能給的東西非常有限。」

艾登稍稍思索了下,隨即點點頭,柏林和會上面的形勢非常復雜,四大強國(他當然認為英國還是可以同中美德平起平坐的)之間並沒有一個固定的陣營,為了各自的國家利益,四國可能會在不同的問題上面分成不同派別,同時再進行或明或暗的利益交換。如果德國人想在澳大利亞問題上獲得美國的支持,那他們很可能就要犧牲其他方面的利益,比如在戰後的世界貿易、投資和貨幣體系的問題上向美國做出較大讓步。而這是根本不現實的,在希特勒和德國的思維里面歐洲還是世界的中心,做為歐洲當仁不讓的領袖。德國自然是世界的主宰。如果世界上面有哪種貨幣可以成為世界各國都認賬的儲備貨幣,當然只有馬克!如果要建立起「世界貨幣」體系的話,德國也必須擁有最大的份額!至於貿易問題。美德兩國可以妥協的余地更小,因為德國本身也是制造業強國,德國統治下的歐洲大陸所擁有的制造業產能甚至不亞於美國,在這方面美德根本就是競爭對手。

「而且我們也不是完全拒絕來自俄國的難民,我想3000萬人左右的俄國移民對我們開發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是很有好處的。」丘吉爾的臉上流『露』出無比向往的表情。「這兩塊殖民地是大英帝國未來復興的希望。」

在失去了印度這個擁有3.5億人口的殖民地後,大英帝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其實就是缺乏勞動力,如果算上殖民地。整個帝國還有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各種資源都極為豐富,科學技術也不亞於美德。但是人口卻只有五千多萬,平均每個平方公里才兩個半,根本沒有辦法開發那么多地盤。不過英國也不敢敞開國門歡迎移民,他們是很擔心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變成中國人的後花園的。他們可沒有信心同化這些黃皮膚黑頭發不相信上帝的中國人。如果換成俄國移民倒是可以接受一些。但也不能太多,否則大英帝國就變成大俄羅斯帝國了。如果是3000萬吃苦耐勞的俄羅斯人,還是以女『性』為主(男人都戰死了)的話,倒是比較容易消化的。呃,至少英國的紳士們是不會有太大意見的……

「告訴我們駐德國的大使,請他轉告常總理,就說我希望在今天晚上邀請他到英國大使館來共進晚餐,還想在餐桌上面和他討論一下戰後世界經濟新秩序的問題。」

安東尼.艾登非常紳士的笑了笑。丘吉爾拉一派打一派玩弄平衡的手段是無與倫比的,比起他的前任張伯倫不知道強了多少。先是利用核裂變炸彈的威懾力和輸出核技術把美國拉回到英國身邊。使得大英帝國擺脫了分崩離析的危險,現在又想利用戰後世界經濟新秩序的制定來拉攏中國,只要中國在澳大利亞問題上能公開站在英國一邊,德國人就沒有辦法將那里變成第二俄羅斯了——實際上這樣的結果也符合中國的利益。這樣,英國就找到了他同美國和中國之間存在的共同利益,而德國就被孤立了。[]鐵血大民國848

沒等艾登起身離開去安排發電報,軍官室的門就被人推開了,進來的是陪同丘吉爾訪問德國的第一海務大臣達德利.龐德,他手里面捏著一張貼著電碼條的黃『色』電報抄件:「首相閣下,剛剛收到我們駐德**事代表團的電報,就在30分鍾前,德國人又扔了一枚核裂變炸彈,地點是白俄羅斯,鮑里索夫市西南約35公里處!」

「什么!?又扔了一顆核裂變炸彈?」丘吉爾站起身走到懸掛著大幅蘇德戰場作戰地圖的艙壁前,頭也不回地問道:「昨天的核裂變炸彈扔在哪里?是鮑里索夫西北嗎?」

「是的,首相閣下,我們的軍事代表團報告,德國人正在明斯克集結數量龐大的裝甲集群,看來准備從鮑里索夫進行突破。」

「俄國人頂得住嗎?」丘吉爾吸了口煙追問道。

達德利.龐德微微搖頭:「不大好說,我們的軍事代表團估計,兩次核爆炸最多給蘇軍造成6萬人的傷亡,相對於他們在西線前線上千萬人的兵力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才殺死6萬?不算多啊,也就是說俄國佬能給希特勒一點苦頭嘗嘗?」丘吉爾『露』出幸災樂禍的笑容。

「或許吧。」達德利.龐德畢竟是海軍將領,不知道陸戰是怎么回事兒,而且也沒有親眼見識過核裂變炸彈爆炸的可怕場面。

……

「瞄准!開火!」

「嗒嗒嗒嗒……」

蘇聯紅軍第16集團軍的保衛干事索爾仁尼琴聽見集團軍反間諜處處長斯圖琴科大聲下達的命令,就毫不猶豫地扣動了m1910重機槍的扳機,將一連串的火舌掃向十幾米外的敵人……當然不是德國人了,作為一名帶藍帽子的保衛干事。一般是沒有機會向德國人開槍的,除非是原德國gcd人。今天站在索爾仁尼琴這個年僅18歲的年輕的藍帽子面前供他『射』殺的是十幾個從16集團軍下屬各單位捕捉來的反革命分子!

這個年輕人後來幸運地存活了下來,被流放到了加拿大。在那里上了大學後來又成為了一名作家,在他的名著《靠謊言過日子》中,他是這樣描寫那場他在鮑里索夫戰役中所親身經歷的一些事情:「……他們的罪行就是說了真話,認為昨天上午和今天上午有兩顆核炸彈落在了我們附近的兄弟部隊的頭上,所以要被槍斃!其實所有的人都看見了,聽見了,除非他是聾子瞎子。而這兩類人工農紅軍的征兵部門是不要的。托洛茨基軍官學校和越飛專科(內務人民委員會所屬)學校肯定也不收,因此也不會跑到第16集團軍里面來當兵或是當干部。可是敢於把這個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說出來的人,卻必須要被處死。因為造謠『惑』眾擾『亂』軍心!而我們呢,——只能繼續去充當爪牙和凶手的角『色』,如果不那樣就得立即去死。

事情簡直糟透了。普遍的精神崩潰已經降臨到我們大家頭上,**的毀滅也即將隨著不斷落下的核裂變炸彈而到了。把我們所有的人統統吞沒。而我們卻依然故我。總是順從和機械的去執行一個又一個荒唐的命令,去殺死每一個敢於指出最基本事實的人,然後一遍又一遍說著自己都不相信的話: